????秋收季節,常見田間地頭玉米稈、稻谷稈或橫七豎八亂堆亂放,或在滾滾濃煙中焚燒殆盡污染空氣,為秋收的美景與喜悅蒙上一層陰影。但記者10月20日在鎮寧自治縣丁旗鎮的順源養殖有限公司及其周圍,看到了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順源養殖有限公司位于四街村,牛棚里60頭大架子雜交優質肉牛正在咀嚼草料,飼料倉庫里堆滿了一包包青貯飼料,租種的田地里還有鮮綠的玉米株沒有收割,而利用牛糞作為有機肥栽種的西紅柿、生姜長勢正盛,沒有焚燒秸稈的濃煙、沒有堆積如山的牛糞,傳統概念中的農業廢棄物都得到了綜合利用。
????作為合作社的股東之一,有著26多年畜牧獸醫經驗的王道平向記者談起了他們生態循環養殖的思路,3年前他就與3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創辦這個養殖場。
????王道平介紹,養殖肉牛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草料問題,1頭牛長1斤肉,大概要耗25斤草,我們要購大量的草料,看到不少村民焚燒秸稈,感到非常可惜。今年花10多萬元,購買了專業機械,能把秸稈粉碎、脫水、擠壓、打包,處理后的草料能在密封袋內發酵成適口性極佳、營養充分的青貯飼料,還可以保存兩三年,為精心飼養的肉牛提供優質青貯飼料。
????盡管用兩層包裝袋嚴實包裹,氨化發酵后的一袋袋青貯的全株玉米飼料仍發出淡淡的糖酒味。王道平介紹,300噸袋裝青貯草料已堆放半個月,全是用帶有包谷的全株玉米秸稈,連稈帶籽一道粉碎,發酵過后,牛愛吃,長膘快。通過王道平向附近村民耐心講解、算賬,周圍不少村民眼中秸稈已變成“生財草”,已經舍不得焚燒了,公司答應村民們,今年還要收購300噸干稻草。
????王道平說,本地包谷生長期120天,如果村民提前15天收割,秸稈還帶著青色,包谷“包包”不用摘,全株收購價是0.25元/斤,一畝地全株包谷產量是6000至7000斤/畝,可收1500元左右,一年可種兩季,就可收3000元。如果村民按過方法,等到120天收獲,一畝收干玉米籽收六七百斤,1 斤1元,才六七百元,加上1斤一毛五左右的干秸稈,總共也才收入七八百元。兩相比較,村民采用前一個方法,可省去摘包谷、運包谷、曬包谷、打包谷、再運包谷等多道程序,比后一種方法收入多一倍。
????順源公司在養殖場周圍租了400畝地種飼草,周邊新寨村、黃泥洞村、貓貓村等周邊村寨農戶也積極向公司提供青貯秸稈,公司草料壓力減輕,到明年6月一期工程完工,年存欄量可以達到500頭。
????市畜牧獸醫局總畜牧師周榮樹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對田地產出秸稈的量和肉牛食用草料的情況來簡單計算,100頭牛可以吃掉600畝稻田、800畝玉米地的秸稈制作的青貯飼料,即飼養100頭牛就可以讓1400畝田地的秸稈不被焚燒,這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
????周榮樹說,通過養殖產業的發展,在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畜牧產業有效地幫助農戶改變農村傳統的種植收獲方式,轉變農戶的思想觀念,將玉米整株作為青貯飼料的優質原料收割出售,節約勞動力成本的同時提高自身收益。
????如今在鎮寧順源生態種養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周邊的村寨,許多農戶已經接受了這種方式,不僅向合作社出售秸稈,還與合作社達成協議,對自家地里的玉米進行預售,有的還與合作社達成了共同養牛的意向。
????“為了滿足合作社規模發展的需求,保障優質的小牛供應,合作社向市畜牧局積極申請項目、技術支持,申請的100頭能繁母牛養殖項目已經獲批。”合作社股東之一的吳永江說:“項目申請來之不易,在堅持適度規模養殖的原則下,打算合作社養殖50頭,其余的能繁母牛則采取合作社免費為農戶修建牛圈,母牛生產后,合作社按市場價收購小牛的方式交由附近農戶喂養,使養牛形成一個產業,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致富。”(王瑜 王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