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中文ENG
青島新聞城市檔案區市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島影像青島青島風光青島概況
百年大集換新顏 萬余房屋辦新證
2017-10-09 13:56:42 青島早報

李滄區打造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世園會成功舉辦等大事件標注了青島鮮明的李滄印記

百年李村大集換新顏萬余房屋辦新證

在大青島“三灣三城”空間戰略布局中,李滄區是膠州灣東岸城區做優做美的關鍵區域、潛力區域。努力使李滄成為青島這座現代化國際城市名副其實的中心城區,是李滄人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過去5年,全區上下攻堅克難、敢當善為,辦成了一系列事關李滄前途命運的大事、實事、難事、新事,青島世園會成功舉辦,鐵路青島北站全面運營,百年李村大集順利搬遷,停滯25年的滄口大廈恢復重建,國際一流、世界首創的青島國際院士港迅速崛起,顛覆了百姓傳統的李滄印象,標注了青島鮮明的李滄印記。

百年李村大集舊貌變新顏

李村大集始建于1892年,距今約有120多年的歷史,每逢農歷二、七,利用李村河的沙灘作為臨時市場。歷經百年演變發展,長期以來固定在李村河中段巨峰路橋與峰山路橋之間的河床上及部分河岸,逢集日客流量高峰時可達二三十萬人次,年交易(包括常年集貿市場)額達6億元。但是,由于李村河底長期以來被“天天市”占用泄洪通道經營,防洪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問題突出,被省市列入重大安全隱患。每逢集日,大量的客流、車流涌入,給本已擁堵的李村中心商圈交通帶來更大壓力。但涉及2000余戶業主的生計,搬與不搬的問題糾結了若干年。

2016年,李滄區商務局、規劃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部門聯合提供保障工作,工作人員深入大集走訪,聽取經營業戶意見。對800戶經營業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甄別分類。堅持以人為本,讓利于民,繁榮新大集的原則,制訂了鼓勵業戶搬遷和培育新大集發展的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為業戶圓滿搬遷提供了政策保障。14個月后,李村大集順利搬遷,解決了多年的汛期隱患,保障了消防、食品、消費安全。

記者在重慶南路與青山路交界處全新的李村大集看到,這里的業戶眾多,經營繁忙,嶄新的市場也帶來了全新的人氣。據介紹,新李村大集總投資約5000萬元,占地50余畝,建筑面積2.34萬平方米。主要分為農貿市場區、文化交易市場區、趕集區和停車區。封閉式農貿市場,按照我市標準化農貿市場的要求設計建設,用于安置“天天市”固定經營業戶。建筑面積約1.22萬平方米,營業網點約168個;農貿市場中間區域約6500平方米,設置島式柜臺,標準攤位約700個。室內農貿市場劃分為5個功能區:水產品區、肉食區、蔬菜水果區、調料副食品區、特色小商品區。文化交易市場區為兩層建筑,總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一層為茶文化交易區,二層為花卉交易區。趕集區1.2萬余平方米,用于逢二、逢七趕集。李村大集設有停車場3處,停車位約370個。

搬遷后不再“看天做生意”

“搬遷后,不用再擔心下雨導致設備被淹的問題了。”新李村大集香油作坊主張永喜告訴記者,1986年7月1日,他帶著500元錢、2000斤芝麻舉家扎根到了青島。現在他的香油作坊已經干了30余年,在青島小有名氣,當然這么多年也少不了一些坎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7年的那場暴雨,當時的那場雨下得太突然,整個李村河中游河段一片汪洋,張永喜的作坊也未能幸免。當時他剛從河南運來10噸芝麻,全被雨水泡了,加上4臺韓國機器也進了水和沙粒,總共損失了20多萬元,這對當時的張永喜來說是莫大的打擊,整整熬了3年他才慢慢緩過來。此次李村大集搬遷,張永喜再也不用擔心下雨設備被淹了。

74歲的呂龍聚已經是李村大集服裝老業戶了,從1980年開始就在李村大集擺攤做生意。“原來在河底的時候,都是露天做生意,風吹日曬的,特別是夏天,一下雨整個河底就亂套了。現在,沒有了安全隱患,設施也比以前好了。以前在舊大集我的攤位有6-8米寬,搬到新大集變成了12米,最重要的是新大集在室內,我們再也不用看天做生意了。”呂龍聚說。

數字李滄 >>>

●5年來,李滄區始終堅持強化保障,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投資近110億元,高質量完成180項政府實事,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連續3年超過70%。

●鐵路青島北站安置區等22個安置房項目順利回遷,惠及居民近4萬戶,是建區以來回遷安置居民最多的時期。

●“房產證辦理難”成功破解,辦證量占全市83%。發放低保、醫療、計劃生育、臨時救助等資金5億元。

●新建助老大食堂45處、日間照料中心92處,養老設施面積增長一倍,為3萬名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2017萬元,獲評全省社區治理暨養老服務創新實驗區。

●“十二五”至今,李滄區先后投入近36億元,高標準新建、改擴建學校15處。

●新建改造竹子庵公園、滄口公園等43處精品景觀,新建改建綠地395萬平米、綠化覆蓋率由38.5%提高到42.6%。

●投資7.5億元,整治李村河、板橋坊河、膠州灣岸線等共計11.8公里,治理污染點源220處。●投資5億元,整治華泰、建安、鄭莊等68個小區,惠及居民6.2萬戶。

攻克拆遷難貫通深圳路

隨著李滄中東部、嶗山金融新區的不斷開發建設,青銀高速、黑龍江路、海爾路等南北向干道的交通壓力日漸增大,區域的經濟發展受基礎設施建設條件的制約日益顯現,區域南北交通瓶頸亟需突破。深圳路打通工程是市級重點工程,規劃由來已久,但因涉及街道3個社區的拆遷,以及50戶“將軍樓”,成為難解的“疙瘩”。為盡快破解這一難題,李滄區從街道抽調20名黨員干部充實一線,經過55天的努力,以零上訪、零糾紛的“浮山效率”解決了深圳路建設過程中李滄區段的重要“堵點”。

為破解南北交通瓶頸,李滄區于2016年正式啟動深圳路李滄段打通工程,工程南起青山路,北至規劃2號線,全長約1340米。工程全長約1340米規劃為城市主干路,設計為雙向六車道,總投資約5.9億元。深圳路向北與銀液泉路、巨峰路銜接后,可北至臨山的世園大道,南到瀕海的香港路,目前,深圳路已實現通車,成為主城區重要的南北向主干道。

早晨上班節省了20多分鐘

深圳路貫通后,對家住棗山家園的馮孝林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早晨上班可以節省20多分鐘。“省出這20多分鐘,我就可以先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了。”馮孝林單位在香港東路。深圳路沒通車前,他駕車從小區出發后,要通過黑龍江路一直向南,經海爾路才能到達香港東路。“黑龍江路早高峰的時候非常堵車,大貨車、公交車、私家車擁擠在一起,特別在過信號燈的時候,讓人心急。”馮孝林說,從黑龍江路出發,第一個堵點就是海爾路與同安路交界處,然后是銀川西路與海爾路交界處,再就是通過青大附院東院附近的位置。這3處堵點在早晚高峰時,都是非常擁堵的路段,僅僅過這3個路口信號燈的等候時間就得接近20分鐘。深圳路打通后,馮孝林可以從深圳路直接到香港東路。馮孝林的兒子曉曉從深圳路貫通后,每天上幼兒也開心許多。因為爸爸可以晚走20分鐘,可以領著爸爸的手去幼兒園,再不用提前半小時到樓下鄰居家,讓鄰居奶奶幫忙送到幼兒園了。

解決房產證辦理難“舊賬”

李滄區始終把“抓回遷”作為首要民生工程,鐵路青島北站安置區等22個安置房項目順利回遷,惠及居民近4萬戶,是建區以來回遷安置居民最多的時期。同時也出現“房產證辦理難”的歷史遺留問題。已入住居民未辦理房產證問題,涉及面廣、時間跨度長、解決難度大,每個項目就是一本“舊賬”,解決起來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為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李滄區沒有繞道而行,而是將歷史遺留的已入住未辦證項目作為區政府重點事項予以落實解決。自2015年10月起,李滄區專門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單位開展了集中攻關行動。在市區兩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辦證量占全市2016年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辦證難完成工作量的83%,為萬余戶居民辦理了房產證。

拿到房產證貸款去創業

“萬萬沒想到不動產權證能這么快辦下來。”家住海怡新城的居民牛玉萍、趙萍總會不約而同地聊到這種驚喜的感受。鐵路青島北站安置區項目(海怡新城)是市重點棚戶區改造項目,2011年,李滄區啟動鐵路青島北站房屋征遷,牛玉萍在原國棉六廠宿舍的房子、趙萍在南日鋼宿舍的房子均在征遷范圍內。“2014年8月底開始分配回遷安置房,我們陸續搬到了海怡新城,可房子沒有房產證我們心里也著急。”牛玉萍說,沒想到5000多套安置房的房產證,區政府一下子就給辦妥了。

家住九水路的小林因為辦了房產證,可以用房產證到銀行辦理貸款,開始他的創業。小林家在侯家莊社區,有1000余套房屋是舊村改造安置房。“一直聽說舊村改造安置房辦不下房產證,雖然有房子住,但我想貸款開個小飯店,卻拿不出房產證作抵押。”小林說,直到去年一天,街道電話通知他去辦房產證,他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不但他能拿著房產證去銀行作抵押貸款,有了創業啟動資金,好多鄰居家還解決了不少家庭財產糾紛。

爛尾25年滄口大廈“重生”

爛尾25年,位于李滄區四流中路和振華路交界的滄口商業大廈,處于老滄口的中心位置,曾是市區兩級的重點項目,總面積3萬平方米。但在驗收交付前夕,因開發單位資金鏈斷裂擱置,此后無人問津。2016年,李滄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陸續將多個久拖未決、復雜險重的陳年難題提上日程。由李滄區建管局主管,組織發改、規劃、國土、城管等相關職能部門多次現場辦公。原本需要3年才能辦清的“四證”,8個月時間就辦理妥當,大廈復工。

“提振老滄口人的精氣神!”

“滄口大廈復工,就是解開了糾在我們心中的一個心結。”家住滄口街道永寧路社區的孫從孝說,當年,滄口大廈被列入市區兩級政府1992年大事的重要項目之一,同期啟動營銷人員定向委培項目,孫家閨女就是其中一位委培生。“閨女一畢業就可以在滄口大廈就業,而且是在家門口,多方便。誰能料到,大廈蓋起來了,項目卻在那里停擺了,閨女的工作也沒了蹤影……”孫從孝想起20多年前的那段經歷,雖已事過境遷,仍是感慨萬千。孫從孝和很多“老滄口”都記得,這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開發單位將項目協議轉讓給一家地產公司開發建設。1993年底,地產公司在商業大廈建設過程中,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工程停工爛尾。當時,這座商業大廈能解決多少人就業無從考證,估計得有數千人的職業規劃因它而“夭折”。

“這個當年被稱為‘滄口地標’的大廈距離我家幾步之遙,可是咱老滄口人的‘門面’!”家住松柏路、石門路交叉口的劉安禮回憶當年滄口大廈周邊的環境,“基本上是一片平房,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滄口片區工業發展得不錯,周邊住的多是產業工人,兜里收入不錯,咱穿的可是毛料褲子,要論繁榮程度,除了中山路,就是四流中路、振華路一帶,不過,城市面貌一般,這個當時堪稱是‘巨無霸’的‘摩登’大廈在此落地,很可能是決策者縮小城市南北差距的一次考量……誰料到,項目‘死’掉了,影響了周邊不少事啊……”成為爛尾樓后,這里存在的社會治安問題讓周圍居民頭痛。看到滄口大廈“重生”,劉安禮有點喜從天降、大快人心的感覺。以至今年春節前后,他走親串友都忘不了說道說道此事,“真是提振老滄口人的精氣神!”。

青島新聞 更多
城市檔案 更多
區市擷英 更多
電子報刊 更多
茶都信陽 正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工業新城
青島風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島 更多
2015世界休體大會
主辦: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技術支持:青島新聞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邹平县| 大洼县| 阿拉善盟| 麻江县| 故城县| 竹溪县| 罗平县| 泰州市| 苍溪县| 嘉义县| 芜湖市| 平舆县| 九龙坡区| 芒康县| 志丹县| 陇南市| 罗城| 新河县| 和林格尔县| 和硕县| 宕昌县| 昭平县| 湘阴县| 民权县| 招远市| 林口县| 苏州市| 闻喜县| 保定市| 南澳县| 保康县| 新沂市| 玉田县| 哈密市| 巫溪县| 祁连县| 徐闻县| 南昌市| 西盟|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