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12月19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于《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總規》)實施情況的報告。全域“中心城市—外圍組團—重點鎮—一般鎮”的城鎮體系結構已經形成,三城聯動的規劃格局基本建立,組團發展的空間形態日趨明晰。《總規》確定的城市發展目標及各項建設任務基本實現。
據悉,目前我市“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凸顯,“國際性港口城市”職能更加穩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利用成效明顯。201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大關,排名全國第12位、北方第3位,第三產業比重達到54.7%。2016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實現2515億元,占GDP比重超過25%。2016年青島港在全球港口排名和世界集裝箱港口排名均位列第八位。劃定了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689.5公頃、建設控制地帶674.3公頃,整體實現對28平方公里歷史城區、13片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歷史文化名鎮(村)、工業遺產等文化遺存的規劃保護。
據了解,我市開展全域生態資源、環境敏感區域的管控規劃。編制完成《全域及中心城區規劃控制線劃定》,首次在市域“一張圖”上劃定藍線、綠線、紫線、黃線、橙線、黑線及城市發展邊界紅線等七條控制線,全域框定了8164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用地和1874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編制完成《環膠州灣保護控制線與岸線整理規劃》,劃定203.8公里膠州灣保護控制線,膠州灣面積由2012年的343.5平方公里增加至370.6平方公里,實現對“母親灣”的永久性保護。
“十二五”末,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0.1%,人均公園綠地為17.9平方米。完成了唐島灣南岸濱海公園、城區12個山頭的綠化整治工程,李村河等河道治理成效顯現。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新建污水處理廠6座、擴建11座,出水水質均達到一級B標準或以上。目前,鐵路青島南、北兩大主客站樞紐布局已經形成,青榮城際、海青鐵路建成通車;新增鐵路里程168公里;地鐵三號線全線通車,地鐵二號線東段開通運營,截至2017年底,投入運營的地鐵線路長度達到50.2公里,在建線路里程約175公里。(記者賈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