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4月9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丁之)昨天,由李滄區委宣傳部主辦的“國學李滄”活動之“國學講堂”正式開講。課程首日,分別走入了李村街道南山社區和虎山路街道金秋社區。“國學李滄”講師團團長、青島市國學學會副會長姜匯峰老師就《中華傳統節日中的文化精神》這一主題,為南山社區居民進行了講解;“國學李滄”講師團成員、青島夷墨藝術研究院院長孫思峰老師圍繞《中華文化中的忠義之道與愛國主義》,為金秋社區居民上了富有愛國主義情懷的一課。
南山社區課堂上,姜匯峰老師從傳統節日的由來、特點、風俗以及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之間的內在聯系等方面入手,結合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詩詞名句、國學經典,語言風趣詼諧,極大地調動了社區居民的國學學習興趣。
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我國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姜老師著重介紹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這五大中國傳統節日,他認為: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我們應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守護共同精神家園。
金秋社區課堂上,孫老師從“開展愛國主義宣傳的意義”出發,引用歷史上愛國人士的經典名言,列舉了眾多國學中的愛國主義精粹;在解釋“忠、義、愛”的釋義時,孫老師現場展示了書法作品,使居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其中的內涵。最后,孫老師著重介紹了杜甫、岳飛、黃賓虹等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典范的事跡。
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來就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一種巨大力量,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即日起,“國學李滄”活動之“國學講堂”會在李滄區11個街道115個社區陸續開講,精選12個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各社區每月開展一次,共計1380堂課程。月月不重復,月月有課堂,以滿足廣大群眾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強烈的學習熱情,使“國學李滄”真正扎下根來、落到實處、惠及百姓,進一步增強李滄文化自信,形成率先走在前列的強大精神合力,為建設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打牢思想根基。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