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相約上合②】向海而興,書寫藍色華章

2018-05-28 14:34 來源:青島日報
分享到:

向海而興,書寫藍色華章

青島積極拓展藍色空間打造國際海洋名城

作為全國海洋科研重鎮,青島擁有涉海科研院所18家,有海洋專業的高校8家,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34家,高端研發平臺和高端人才占據全國的三分之一,青島海洋科技投入產出綜合效率平均值0.835,居全國首位;

2017年,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2909億元,占GDP比重達26.4%。海洋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20.8%;

奧帆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克利伯環球帆船賽等國際知名賽事已經成為青島的亮麗風景。自2006年啟動“帆船運動進校園”活動以來,共打造120多所帆船運動特色學校,近3萬名青少年參加航海培訓。

2018年4月19日青島日報1版截圖

21世紀是“海洋世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參加山東團審議時再次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部署,青島立足海洋優勢和特色,積極融入和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將城市定位與全球卓越城市對標,在奮力建設國際海洋名城的道路上開辟更具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新空間”。

“國字號”創新平臺接踵落戶,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在青島,諸多全國唯一的“國字號”重大海洋創新平臺發揮了藍色引領作用。

以“蛟龍”、“海龍”、“潛龍”深海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在青島聚首。(王雷 攝)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是我國首個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自去年以來,中澳、中美共建的海外聯合研究中心相繼啟動;建成啟用目前全球海洋科研領域最快的超算平臺,并啟動智能超算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建設;實施“透明海洋”工程,具備對全球4000米深海持續觀測能力……海洋國家實驗室步入了快速發展新時期。

國家深海基地作為我國首個面向深海科學研究、深海資源調查、深海裝備研發和試驗、海洋新興產業服務的多功能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已初步完成地面保障設施建設和系列深潛器及其工作母船配備,形成了以“蛟龍”“海龍”“潛龍”深海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其中,成功實現7000米海試的“蛟龍號”已累計完成150多次下潛,圓滿完成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即將轉入業務化運行。

青島海地所在我國南海“可燃冰”成功試采過程中發揮了科技攻關“尖兵”作用。圖為可燃冰CT設備。(資料圖)

建設于青島海地所的國土資源部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在我國南海“可燃冰”成功試采過程中發揮了科技攻關“尖兵”作用。

仿佛一股巨大的“虹吸效應”,藍色底蘊深厚的青島,吸引了更多的海洋高端資源加入。今年3月初,國內唯一的國家海洋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式獲批,在藍谷開始試運行。更早些時間,由中科院海洋所牽頭,聯合中科院沈自所、大氣所、南海所、上海藥物所等其他12家研究所共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啟動建設,越來越多的國家海洋科技戰略資源在青集聚。

藍色底蘊深厚的青島,吸引了更多的海洋高端資源加入。圖為青島即墨國家深海基地實驗樓。(周光輝 攝)

據不完全統計,作為全國海洋科研重鎮,青島擁有涉海科研院所18家,有海洋專業的高校8家,部級以上涉海高端研發平臺34家,高端研發平臺和高端人才占據全國的三分之一,海洋高端創新載體和人才集聚,得天獨厚地掌握著海洋科研的“話語權”。《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16》顯示,青島海洋科技投入產出綜合效率平均值0.835,居全國首位,青島、廈門、大連、杭州的規模效率均達到最優水平的80%以上;純技術效率方面,青島平均值為0.999,處于全國最優水平。由科技部委托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開展的“第五次國家技術預測”結果顯示,青島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占全國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的比例達到44.4%,發展優勢明顯。

海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值接近3000億元

海洋經濟是我國海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依托海洋科研優勢,我市海洋經濟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層級進一步提升,海洋設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利用等新興海洋產業加速崛起,海洋漁業等傳統優勢產業也迅速轉型升級。今年3月初,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2909億元,同比增長15.7%,占GDP比重達26.4%。海洋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20.8%,比2016年提升1.5個百分點。海洋經濟拉動GDP增長3.9個百分點,比2016年提升0.4個百分點。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106億元,同比增長1.1%;海洋第二產業增加值1513億元,同比增長17.6%;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1290億元,同比增長14.8%。海洋三次產業比例3.6:52:44.4。

2017年,海洋設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513億元,占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的17.6%。圖為北船重工大船塢。(傅學軍 攝)

3月22日,中船重工武船集團承建的世界最大礦砂船——新型40萬噸超大型礦砂船“礦石天津號”在青島命名交付。這是我市船舶海工產業交出的一份閃亮的成績單。據了解,海洋設備制造是我市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2017年,海洋設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513億元,占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的17.6%,多項成果引人注目:國內起重量最大(3600噸)、起升高度(110米)最高的起重船“大橋海鷗”號由海西重機完成交付;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全自動智能海上養殖裝備“海洋漁場1號”由武船集團交付挪威薩爾瑪公司;青島雙瑞自主研發的 BalClor壓載水管理系統獲得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型式認可證書,成為亞洲首家、全球第四家獲此證書的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生產廠商……目前,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正在建設當中,“7”字頭的中船重工研究所將在島城匯聚,為我國海工裝備和船舶產業走向高端提供服務。

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全自動智能海上養殖裝備“海洋漁場1號”由武船集團交付挪威薩爾瑪公司。(資料圖)

隨著“產學研”鏈條持續完善,島城各類海洋產業競爭力日益增強。青島海洋生物醫藥聚集(310)開發計劃穩步推進;國家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累計引進醫療醫藥產業類項目110余個;華大基因北方中心在青啟用,國際海洋基因組聯盟成立,通過搭建基因資源收集和研究的基礎支撐平臺,開展海洋生命基礎科學和應用性研究;全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綜合利用產值達53.1億元;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首批“海水稻”最高畝產達620.95公斤。

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首批“海水稻”最高畝產達620.95公斤。圖為工作人員進行收割。(資料圖)

以海為媒,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仔細打量“一谷兩區”的戰略版圖,藍谷高端海洋科研機構“扎堆”,著力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興產業培育中心、藍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藍色旅游和健康養生中心”;西海岸海洋經濟不僅擎起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還促進了旅游、會展、游艇等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力;高新區圍繞“以藍色經濟引領轉型升級的自主創新示范區”定位,充分挖掘膠州灣畔海洋資源。它們在加快我市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方面積蓄起了蓬勃的聚合之力,對青島海洋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作為“一帶一路”樞紐城市,青島在國內外加快布局建設中-泰海洋生態、中-馬耳他海水養殖、中-印尼海洋氣候觀測等一批國際聯合研發機構,利用阿斯圖聯盟合作渠道,建設以海洋船舶、海工裝備、核能應用等為特色的科技合作基地。海洋國家實驗室與美國伍茲霍爾、英國國家海洋中心、俄羅斯希爾紹夫等國家著名海洋研究機構的合作,構建起了全球協同創新網絡。而我市10多艘3000噸級以上的科考船搭建起的科考船共享平臺,為我國走向深藍提供了必要支撐。

青島郵輪母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圖為青島郵輪母港客運中心。(資料圖)

走出去,請進來,青島正以海的胸懷擁抱這個世界。我市加快濱海旅游國際化建設,海洋旅游已成為建設海洋強市的重要增長極,去年一年,全市接待游客總人數超過8808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總額1653億元,其中濱海旅游業實現增加值546億元,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18.8%,位居各行業之首,對整個海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7.6%。被國務院列入郵輪旅游重點支持城市,2017年青島郵輪母港客運中心共接待郵輪95個航次,同比增長5.6%;接待出入境旅客10.9萬人次,同比增長23.4%。青島郵輪母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去年海洋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411億元,全年各港口累計完成港口吞吐量5.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31萬TEU,位居全球第八。

白帆點點,更加映襯著島城的秀麗嫵媚。作為“帆船之都”,青島已成為亞洲地區舉辦國際重大帆船賽事最多的城市,過去十年間成功舉辦了奧帆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世界杯帆船賽、克利伯環球帆船賽等國際知名賽事,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了青島人與海的和諧之美。

作為“帆船之都”,青島已成為亞洲地區舉辦國際重大帆船賽事最多的城市。圖為2008青島奧帆賽。(周光輝 攝)

青島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海洋教育,是全國唯一一座擁有海洋教育地方教材的城市。自2006年啟動“帆船運動進校園”活動以來,共打造120多所帆船運動特色學校,已有近3萬名青少年參加航海培訓并初步掌握了駕駛帆船的技能。得益于日漸雄厚的帆船基礎和底蘊,青島涌現出了諸多帆船名將,除多次改寫中國航海史的“單人不間斷環球航海中國第一人”郭川外,還有“女子帆船環球航海中國第一人”宋坤、兩度參加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并屢創佳績的劉學、單人橫渡大西洋的“獨臂帆俠”徐京坤等。蓬勃開展的帆船運動,推動了青島帆船產業的飛速發展。連續三個賽季,克利伯環球帆船賽都使用了在青島制造的11條70英尺長大帆船,它們已環球航行了兩圈半,標志著青島的大帆船制造水平達到了國際賽事標準。

克利伯環球帆船賽已成為青島的靚麗風景。圖為2018年3月15日,克利伯環球帆船賽連續第七次造訪青島,“青島”號榮歸。(周光輝 攝)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拓展藍色發展空間的征程中,青島正廣聚“向海而興”的共識,續寫“百川共贏”的藍色華章。(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娉)

免責聲明
分享到:
? 青島新聞網版權所有 青島新聞網簡介法律顧問維權指引會員注冊營銷服務郵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靖远县| 缙云县| 大埔县| 灵寿县| 清苑县| 修文县| 泰来县| 沐川县| 冀州市| 抚远县| 鄂州市| 广德县| 墨竹工卡县| 常德市| 庄浪县| 陵川县| 虞城县| 无极县| 岗巴县| 皋兰县| 东丽区| 库车县| 灌云县| 博客| 鄂尔多斯市| 平潭县| 昌乐县| 镇康县| 廉江市| 贵阳市| 两当县| 黄梅县| 洞口县| 洛阳市| 秦安县| 九江市| 庆安县| 和林格尔县| 宜良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