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wǎng)6月6日訊(記者 劉漢鋒 于泓)一分鐘不到,一幅栩栩如生的側(cè)面剪影便可以從剪刀下誕生;只需要三分鐘,“雄雞一唱天下白”的剪紙便呈現(xiàn)在眼前;五顏六色的面團,經(jīng)過藝人之手,變成了花朵、人物等造型……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以下簡稱新聞中心),除了完善的硬件設施和周到細致的服務,每天進行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演更是具有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味兒,吸引了不少境內(nèi)外媒體記者的目光。
“家門口展示剪紙,特別自豪”
今年66歲的李文玲身著傳統(tǒng)黑色繡花旗袍,根據(jù)媒體記者的要求,李文玲可以在幾分鐘內(nèi)剪出所需要的剪紙。“雄雞一唱天下白”“年年有魚”“喜得貴子”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李文玲的手下被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為了迎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李文玲特意創(chuàng)作了“喜迎上合“作品,以表達青島市民對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熱切期待?!蔽覐?歲開始學習剪紙,到現(xiàn)在整整剪了60年?!袄钗牧嵴f,她曾經(jīng)帶著剪紙技藝參加過日本愛知世博會、法國南特國際博覽會,現(xiàn)在能在家門口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感到特別自豪。
1個小時60多名記者來“剪影”
站直平視前方,不出一分鐘,一幅惟妙惟肖的側(cè)臉剪影便在李平的剪刀下誕生了。6日上午,新聞中心的剪影展演區(qū)前被媒體記者們圍得水泄不通,記者們排起了長隊,都想感受一下剪影的魅力。拿到剪影后,大家都驚呼:太像了!“剪影只是我的業(yè)務愛好,我從來沒想到還能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進新聞中心,向境內(nèi)外媒體展示中國民間藝術(shù)的神奇?!崩钇秸f,1個多小時的時間,就有60多位媒體記者前來剪影,能夠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也算圓了自己的心愿。
“山東印象”面塑獲點贊
與李平一樣,國家級非遺項目菏澤面塑傳承人穆緒建的展演區(qū)前也站滿了“粉絲”。以孔子、泰山、黃河為元素的“山東印象”面塑讓媒體記者連連點贊?!翱鬃印⑻┥?、黃河是山東齊魯文化的典型代表,‘曹州面人’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兩者結(jié)合更能夠體現(xiàn)出中國氣派、山東風格?!蹦戮w建說。
古琴演奏意境悠遠
在新聞中心戶外中庭,悠揚的古琴聲讓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流連忘返。一曲悠揚綿長的《流水》過后,傾聽者還久久回味,不愿離去。“琴棋書畫、琴瑟和鳴,凡是古代詩詞中出現(xiàn)琴的地方,一定是指古琴?!毖葑嗾咄蹶筷栒f,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tǒng)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
“自古以來,琴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嵇康《琴賦》云: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養(yǎng)性,乃至以琴靜心悟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蓖蹶筷栒f,能夠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新聞中心向境內(nèi)外記者展示古琴的獨特魅力,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種榮幸。
與古琴一樣,讓傾聽者流連忘返的,還有來自青島中學與青島市嶗山區(qū)金家?guī)X學校的師生演奏的《南泥灣》《茉莉花》《瀏陽河》等長笛和鋼琴曲目。兩位演奏者曾嘉一和安哲坤分別只有11歲和10歲,卻在駕馭濃郁中國風的曲目上游刃有余。“我們將管樂與鋼伴課程納入了選修課,孩子們在學習之余可以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崩蠋熜烨Щ菡f,能夠在新聞中心向境內(nèi)外媒體演奏中國特色的曲目,對孩子以及學校的課程設置都是一種肯定,對于傳播中國文化,也是一種推動。
以茶待客 茶藝表演有講究
“中國人講究‘以茶待客’,茶文化在中國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此次有朋自遠方來,我們用茶表示歡迎?!痹谛侣勚行牡牟栊獏^(qū),由青島曉陽春帶來的茶藝表演,引來不少目光?!拔覀兊牟杷嚤硌莞⒅貙嵱眯裕瑸榈木褪亲寔碣e能夠看明白,回國之后一樣能夠泡出地道的中國茶?!辈杷囌古_負責人匡明如說。她希望外國的朋友們可以通過在茶歇區(qū)的一點點時間,對中國的茶文化有所了解。
“我們特別選取了兩個品種的茶葉,為的就是滿足不同國家人員的口味。”匡明如告訴記者,此次茶歇區(qū)的展示以紅茶為主、輔以綠茶,而這款紅茶品種是她特意選取的,考慮到外國朋友飲茶喜歡加糖的習慣,這款紅茶在不加糖的情況下,也可以擁有不錯的口感,最大限度保證飲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