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月16日訊(通訊員 胡海嘯 李鵬)2018年,青島市稅務局在國家稅務總局和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負措施,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鼓勵創業創新,經濟社會穩健發展增添活力。
近日,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再獲新突破,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獲得中美洲國家哥斯達黎加8列內燃動車組采購訂單,這既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首次登陸哥斯達黎加,也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成果。
“高鐵動車作為我國新興產業靚麗的名片,科技創新是源動力,稅收政策扶持是助推器。”1月11日,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在中告訴記者,“高鐵技術要繼續保持領跑地位,就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為企業節約了更多的資金,提高了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了創新活力。”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制造企業,公司在線運營動車組市場占有率達44%,2018年公司科技研發投入達到18.8億元,同比增長25%;全年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的稅額為9300萬元,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超過2億元。
“我們集團也是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得益于國家多項政策的扶持,稅收政策對我們企業的支持尤為突出。特別是2018年,給民營企業的感覺是稅收優惠政策一個接一個,而且含金量都很高,比如僅增值稅改革三項措施全年就為我們集團減稅近5000萬元,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持,減輕了對研發投入的資金壓力,使我們企業更好更快更強地發展。”1月10日,青島民營企業協會會長、瑞源集團董事長于瑞升感慨地說。
最新稅收數據顯示,青島市全年減稅降費420億元,減稅組合拳既重又準。“營改增”減稅120億元,受益納稅人從試點初期的2.8萬戶增加到40余萬戶。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所得稅減稅23億元,30萬戶企業受益。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59家,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35億元,企業研發稅前加計扣除減稅15億元。超額完成國家安排的退稅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13億元。2018年10月個人所得稅第一步改革實施首月就減稅2.4億元,降幅47%。
2018年,青島新興產業稅收增長迅速,反映青島經濟新動能茁壯成長,特別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已經連續多年呈現2位數的增長,顯示出青島經濟新動能的后發優勢。
“2018年企業享受增值稅、所得稅優惠政策8000多萬元,企業有了更充裕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0%以上,基本與國際一流創新性科技企業保持一致。”談及稅收優惠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青島東軟載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健告訴記者。
2018年11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青島西海岸綜合保稅區。這是青島前灣保稅港區2018年一年內完成的第6項國家級政策功能突破,為青島開放型經濟發展,再添一張對外開放的閃亮名片。
在過去的一年里,針對保稅區涉及經濟活動復雜,政策性強,模糊地帶較多等特點,國地稅合并后的保稅港區稅務局,整合整合原有國地稅專家團隊、力量和資源,組成重點項目服務團隊,及時為區內納稅人提供全流程、個性化、高效率的稅收服務。談及稅務部門對青島西海岸綜合保稅區的貢獻,該區負責人肯定地說,“2013~2017年,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劃轉至保稅港區5年來的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跨越式增長,工業總產值、外貿進出口額、財稅收入分別達到劃轉前5年總和的4倍、6倍、11倍。2018年實現稅收收入24.25億元。”
稅收服務的提升,營商環境的優化,促進了青島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2018年青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59家,繳納稅收3.52億,同比增長36.7%。
“在減稅效應的作用下,2018年青島市稅收收入增幅體現了明顯的‘前高后低’特點,全年組織稅收收入1784.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其中,前4個月增長13.9%,5-12月增幅回落到5.9%。”青島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馮光澤說,“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努力提高納稅人享受政策的便利度和獲得感,持續優化營商辦稅環境,更好助力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