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專題 > 綜合類 > 正文

【網絡中國節?春節】好運常來 除夕夜提著燈籠迎財神

2019-02-11 09:37 作者:崔文靜 來源:青島新聞網
分享到:

青島新聞網2月7日訊(記者 崔文靜)網友朋友們過年好!本網記者在淄博給您拜年啦!這年過得真快,轉眼已到了初三,您家鄉今天有啥習俗?在記者老家,初三是“帶上孩子回娘家,陪著丈人喝幾杯”的日子,咱們今天的春節故事,就從“回娘家”說起。

20年前挎圜子(一種形似菜籃的置物容器,內放米面、餅干等),十幾年前換箱子(奶、雞蛋等成箱禮品),如今現金來替代。生活水平提高,帶的東西變了,但這大年初三的風俗卻還是老樣子。小輩回娘家,舅舅、姑媽、姨媽等親戚看一遍,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老一輩笑得露出缺了一半的大門牙,正值壯年的兒女們拉著家常,孫兒輩重孫輩的小孩子們打打鬧鬧……三世或四世同堂,可謂其樂融融。

孫兒輩4歲的寶寶給大伙端上美味,自己先吃了一塊。

兒女相聚話家常,是大人們的樂事,小孩子偏愛鞭炮和燈籠。在記者老家,除夕夜晚8點,娃娃提個燈籠,跟著爺爺奶奶外出“迎財神”。每年去的地方都不一樣。“恭喜發財,好運常來”,燈籠重復著吉祥話;“財神到我家”,小寶貝跟著大人說。

淄博鄉下,除了貼對聯和福字,還要貼“蘿卜錢子”,又稱“過門簽”、“門箋”,寓意財源廣進、吉祥如意。有順口溜說“天山錢、地上錢、落到地上都是錢”。蘿卜錢子彩紙制成,上刻圖案和文字,下面剪有穗頭或牙子,有紅、綠、黃、紫、藍等色,門楣貼五六個,大門對面的墻上也要貼一個。

淄博春節期間,還有民俗表演。如今的多數村莊,都有自己的秧歌隊。初三起,一些村莊就扭了起來,一扭扭到元宵節。

周村有“踩芯子”,演員多是孩童,小孩子站在堅固鐵棍上隨著鼓點起舞,遠看像是懸在空中;芯子起源于明清時期的周村,后傳至淄博的博山、淄川、張店、臨淄等地,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臨淄有“踩寸子”,一種短高蹺,和“踩芯子”一樣,同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青有“蓮花落”,也叫“落離蓮”、“搖錢樹”,是舊時盲人乞丐行討時唱的民間曲藝。

我要爆料 免責聲明
分享到:
? 青島新聞網版權所有 青島新聞網簡介法律顧問維權指引會員注冊營銷服務郵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安多县| 聊城市| 彰武县| 文化| 五大连池市| 汉阴县| 瓦房店市| 阆中市| 武清区| 保德县| 东乌| 昆明市| 伊春市| 垣曲县| 鹿泉市| 金沙县| 宣化县| 临清市| 孟州市| 呼图壁县| 白玉县| 孝义市| 宁津县| 阳西县| 白银市| 扎鲁特旗| 易门县| 江城| 榆社县| 白河县| 牟定县| 隆子县| 历史| 济宁市| 渑池县| 兴化市| 荥阳市| 胶南市| 嘉禾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