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中心 > 青島要聞焦點 > 正文

燒化鐵片旋轉揮舞 紅島邵哥莊拎淋花驚艷刷屏(圖)

2019-02-25 14:07 來源:青島早報
分享到:

提起紅島街道,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海鮮。由于毗鄰膠州灣,紅島街道的不少社區都是以漁業為生,邵哥莊社區也不例外。作為紅島街道第三大社區,邵哥莊社區居民通過遠海捕撈發家致富。近年來,社區通過每年元宵節的拎淋花表演名氣大增,成為一個響當當的“網紅”社區。

絢麗淋花刷屏朋友圈

2月19日農歷正月十五,這天晚上,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種新奇的表演刷屏:畫面中四五個人聚成一堆一起轉動一根長桿,一個火球在漆黑的夜空中跟隨長桿甩動,火球所到之處飛濺出絢爛的火花,火花相連形成一道華麗的軌跡。周圍觀眾此起彼伏的歡呼和驚嘆聲不絕于耳。這項表演就是拎淋花。拎淋花簡單來說,就是把碎鐵片燃燒至即將熔化的狀態,然后讓其從放置在較高處的鐵籠子中旋轉灑落,在夜空中形成一圈圈飛濺的火花。絢麗的拎淋花背后是對每一個細節的嚴格考究,鐵片的選材、擺放都十分有講究。火花產生的關鍵是旋轉,盛有鐵粉和煤炭的鐵籠重四十多斤,至少4個壯年人才能轉得動。表演通常持續一個小時,對表演者的體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驗,因此場下還有準備隨時替換的人。

據介紹,拎淋花是紅島地區的傳統民間藝術,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傳承歷史。早年的紅島人靠出海打魚為生,逢年過節就會三五成群地制作表演拎淋花,既為慶祝新年,也為祈求來年出入平安。久而久之,拎淋花成為一項節慶傳統。自2014年起,每年正月十五、十六,邵哥莊社區都會舉行拎淋花表演,演出多以多組隊伍比賽的形式呈現,10多支隊伍同時表演,空闊的場地上火花飛濺蔚為壯觀。表演不僅吸引了周邊社區的居民,不少市區的居民也慕名驅車來觀賞這一盛景。今年正月十五的拎淋花表演共吸引了2000多名觀眾。

靠海吃海過上好日子

說起拎淋花,就不得不提邵哥莊社區的漁業歷史。由于臨海,邵哥莊自立村以來就以漁業為生,如果說現在的邵哥莊憑借拎淋花打響了名氣,以前的邵哥莊則是以漁業聞名。67歲的劉方夏是現任邵哥莊社區居委會主任,自1987年畢業至2014年當選居委會主任,20多年間他一直從事漁業工作,親眼目睹了邵哥莊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個漁業大村。

劉方夏回憶,早年他的父輩們出海都是依靠木筏,由于木筏載重量小難抵御大風浪,所以老一輩的漁民們都只在淺灘作業,收獲少,收入只能勉強貼補家用。改革開放之后,漁民們開始單干,大伙紛紛走出膠州灣到遠海捕撈。由于當時漁業資源豐富、市場需求量大,漁民們干勁十足、收獲頗豐,邵哥莊也迎來了漁業的大繁榮,成為紅島街道著名的漁業大村。當時社區70%以上的居民都從事漁業生產,出了好幾個萬元戶,有人還購置了摩托車,摩托車從街道上“突突突”地駛過,頗引人注目。

遠洋收購書寫致富經

1987年劉方夏從學校畢業后,便跟隨父親出海捕撈,他半生的漁業生涯就此開始。隨后的10年間,他干過遠洋捕撈,也做過海鮮商販,正是這段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作為一名出過海的漁民,劉方夏深知遠洋捕撈的艱辛:“旺季到了漁民就開始出海,從這里到江蘇海域一帶一個直趟就要3天3夜,撈滿船回來又需要3天3夜,回來的路上魚就不新鮮了,在碼頭靠岸之后只能把海鮮低價賣給商販,收入并不高。”

怎樣能夠在旺季盡可能多捕撈、少跑路?這個問題一度困擾著漁民們。憑借多年的出海經驗,劉方夏想到了一個妙法:專門購買或租借大船用于遠洋收購,漁民在遠海捕撈滿艙之后,收購船就從漁船上收購,待裝滿一船之后再返航。這樣漁民們只需要在海上不斷捕撈即可,不必頻繁往返。說干就干,1999年,經過周密的思慮和籌備,劉方夏出資購買了第一條收購船,隨后又從派船廠增派了4條收購船,5條船在旺季輪流出海,源源不斷地將漁民們捕撈的新鮮海貨運回碼頭。收回來的新鮮魚類統一賣給海產品加工企業,然后制成魚片出口,由此形成了捕撈、運輸、銷售為一體的漁業產業鏈。 

“有了遠洋收購,漁民們不用來回跑了,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捕撈,油費也大大節省。收購船去的時候會載著物資,到了遠海后將物資分發給捕撈的生產船,然后裝上漁民捕撈的新鮮海貨,三五個小時就能滿載而歸。負責捕撈的漁民出一次海兩個月,卻絲毫不用為物資發愁。”劉方夏說,通過遠洋收購,漁民們捕撈上來的魚蝦能更快地運回碼頭,還能賣個好價錢,大伙的收入越來越高。

環境美了生活更多彩

走進邵哥莊社區,最明顯的感受便是地勢西高東低,長長的坡路橫貫東西。特殊的地形給居民們帶來了困擾:每逢雨季,嘩嘩的雨水順著陡峻的坡路傾瀉而下,從居民們的房前屋后流過,給大伙的出行造成不便。為了解決雨季排水問題,邵哥莊社區修建了整齊的排水溝,每年雨季來臨之前都會對排水溝進行維護,并利用機械清理下游淤泥,為雨季順利排水做好充分準備。除此之外,社區內的大街小巷路面已全面硬化,整潔的水泥路代替了原本的小土路,居民們雨天再也不會遇到“出門兩腳泥”的情況。

隨著經濟條件和社區環境一同改善的,還有居民們的文化生活。為了方便居民日常休閑娛樂,邵哥莊社區修建了兩處文化廣場,共占地11000多平米。社區還成立了鑼鼓隊、秧歌隊、跑帆船隊等多支特色文化隊伍。今年的“美麗紅島”第三屆民間藝術節暨紅島街道“歌舞慶盛世·民俗鬧元宵”巡游展演活動在邵哥莊社區舉行,作為東道主,社區派出了兩支隊伍參與巡游,隊員們自導自演的精彩節目受到了十里八鄉的好評。如今,邵哥莊社區的社區改造工作已經啟動,位于原址東北方的新樓房已經開工,新小區建成之后,社區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將全面配齊,居民們的生活環境將會更加美好。(記者 牟成梓 見習記者 焦靜 吳冰冰)

我要爆料 免責聲明
分享到:
? 青島新聞網版權所有 青島新聞網簡介法律顧問維權指引會員注冊營銷服務郵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吉木乃县| 大新县| 临沂市| 轮台县| 玉山县| 盖州市| 尉氏县| 徐闻县| 英超| 中阳县| 潜山县| 茌平县| 江油市| 会泽县| 壶关县| 博客| 乐清市| 青州市| 桦南县| 横峰县| 安平县| 英吉沙县| 民勤县| 华坪县| 象州县| 安义县| 额尔古纳市| 吉安市| 娱乐| 舞阳县| 灵璧县| 香港 | 台中市| 万源市| 定安县| 福建省| 葵青区| 来凤县| 五寨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