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4月3日訊(記者 任俊峰)記者從嶗山區獲悉,經國家人社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中科曙光國際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正式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點,全面啟動博士后人員引進培養工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啟動儀式今天在嶗山區舉行。
據悉,這是嶗山區繼青島高科園、漢纜集團、蔚藍生物、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之后的又一家企業獲批國家級頂尖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嶗山區擁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流動站27家,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家,累計接收進站博士后人員超過1200人,吸引一大批涉藍涉海科技人員在嶗山區創新創業發展。
近年來,嶗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和科技創新工作,著力打造智慧產業、智能制造、虛擬現實、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微電子產業“六條百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鏈,重點引進具有產業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鏈條價值的項目,做到每個產業都有1名以上院士領銜源頭創新、1個以上龍頭企業支撐帶動,目前已聚集上述“六大領域”企業1000多家,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6%。嶗山區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營商環境,出臺微電子產業、先進制造業等12個“一業一策”產業扶持政策,實施“人才新政22條”、“產業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等11個人才專項計劃,特別是依托區內的科創、金融等資源優勢,制定金融服務科技產業發展15條,出臺山東省首個直接股權投資辦法,搭建起涵蓋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在嶗山,人才有著施展抱負的廣闊天地,創新有著突破發展的無限可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嶗山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她有著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和傳統,科技創新資源豐富、要素集聚是這個區域的重要特征。2002年10月,經國家人事部批準,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為青島市第一家區域性博士后創新平臺載體,由此拉開嶗山區博士后工作序幕。2005年青島高科園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培養博士后人員,探索出政府引導、校地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2015年11月,成功舉辦中國博士后海洋科學與技術學術論壇并共同啟動中國青島“海洋+”創新創業大賽,著力引進了孫威、王立斌等一批涉藍涉海領域博士后人才和團隊。目前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已設立博益特生物、世展科技、信得藥業、特銳德、華仁藥業5家博士后工作分站,累計共招收博士后人員129人,目前在站人員43人,發放省市博士后各類資助獎勵資金1489.5萬元。
2017年8月,在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推動下,中科曙光國際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落戶嶗山,先后設立了多個國家級研發機構,成功引進中科院EDA中心,成立中科曙光大學,公司的科研創新能力與嶗山產業創新優勢相結合,實現了先進計算、人工智能、微電子等高端信息產業在嶗山區快速聚集,助力了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
微電子產業是高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嶗山區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7年,嶗山區提出打造青島“芯谷”的目標,充分依托嶗山高端人才集聚優勢、產業集群優勢和科技金融服務優勢,在全省搶先布局、率先發力,成為省市微電子產業創新發展、領先發展的重要一極。2018年,嶗山區高標準建成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打造了微電子大廈等高端產業載體,為微電子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了6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目前,已集聚中科院青島EDA中心、先進封裝技術公共服務中心、磁傳感芯片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項目38個、占青島市的半數以上,正加速成長為中國北部沿海微電子產業研發高地。
中科曙光國際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嶗山助力青島“雙招雙引”攻勢行動、打造微電子產業生態的又一戰略之舉。嶗山區副區長李鴻雁介紹,中科曙光有全球領先的創新技術,有中科院系強大的人才資本和研發實力,我們相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這一國家級頂尖創新平臺,必將為嶗山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破解更多微電子領域技術難題,必將為嶗山打造青島“芯谷”提供更為強大的人才保證和創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