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7月8日訊(見習記者丁淑華)“力爭上流是我們軍人本色”,58歲的畢仕俊現任李滄區世園街道畢家上流社區黨委書記。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幾十年來始終堅持退伍不褪色,積極投身鄉村振興與發展工作中。在他的努力下,畢家上流從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變成“中國最美村鎮”,并成為2014年青島世園會的舉辦地。弘揚雙擁精神,今天,青島新聞網與您一起走進老書記畢仕俊的故事。
26歲小伙子擔任書記 帶領家鄉脫貧是他的職責
“我們連條像模像樣的路都沒有,自己家閨女不愿在當地找婆家,外地的姑娘不愿嫁過來,婚嫁都成問題,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困難?!碑吺丝∵@樣來形容他退役后看見的家鄉,作為一名在部隊的熔爐里鍛煉過的退役干部軍人,他決心在自己的村莊干一番事業。
1988年他當選為村主任,黨支部副書記。1991年,畢家上流的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共同落在了他的肩上,一干就是三十年。面對家鄉落后的現狀,他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開辟道路是艱辛的,尤其那時候我只有26歲,村民們一開始是不理解,也沒有信心。”但他并沒有被擊退,堅定“力爭上流”的軍人品質,帶領黨員和村民開始探索致富道路。
想致富先修路 綠色發展是正道
“社區的優勢在哪里?不足有哪些?”日夜輾轉反側的思考,讓畢仕俊逐漸摸索到畢家上流發展的路子?!稗r業是村民的主業,沒有路,農產品都賣不出去?!彼紫葞ьI著村民修路。
畢家上流社區有九個自然村組成,別人修一條路,畢家上流要修十幾條路。畢仕俊沒有退縮,他帶領著鄉親們搬巨石,填溝壑,夯地基,固巖層。無數個日日夜夜,餓了,就啃一口干糧,累了,就斜倚在土堆上睡會兒,醒了繼續揮起鎬頭。
不到3年的時間,他帶領全體居民首先打通了毛楊路和天水路這兩條社區外延的主干線,把社區九個自然村的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做到了村村互通,實現了資源共享。最后社區又集中財力物力,在百果山主景觀區又修建了3條生態休閑旅游線路。經過十年的不懈奮戰,畢家上流社區道路建設實現了外延內聯和區域互通全覆蓋,通車總里程達到50余公里。
第二步,根據畢家上流的特點,只有綠色發展才是正道?!岸喾N樹”成為這個小山村的發展目標,也為后來成為2014年青島世園會的舉辦地埋下伏筆。
“靠村民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從多方面爭取資金,爭取各級政府的幫助。”畢仕俊東奔西走,帶領一支60人的專業綠化隊伍,建成10公里環山路和5000多米的人行觀光小徑,3條2800多米長的櫻桃溝、400米長的仿木瓜果長廊和200米長的花廊。畢仕俊遠赴異地引進經濟性水果,木瓜、獼猴桃、玫瑰香葡萄、山楂、棗莊石榴、沾化冬棗等果樹共計5萬多株,使百果山成為名副其實的“百果山”。
每年2000萬發給股民和居民 心系退伍軍人
近年來,畢仕俊將創建“和諧家園”作為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為保證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和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畢仕俊和班子成員經過研究,拿出近7000萬元對社區A、B區房屋進行裝修。
新社區的建成,標志著畢家上流社區居民由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化新生活的轉變。多年來,為解決社區居民失地后的生活問題,社區每年還拿出近2000萬元,發給社區股民和居民。每年為居民交納養老金、醫療保險等費用高達1000余萬元,使社區實現了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的全覆蓋。全年60歲以上老人及全體居民的各項補助和福利共計600余萬元。此外,每年社區還支出100余萬元用于80歲以上老人、傷殘人員及重病人員的慰問與幫扶,這些工作現在已經作為社區工作的常態。
畢仕俊以驕人的工作業績,改變了畢家上流社區多年來的貧困面貌,體現了令人敬佩的軍人本色。從未忘記曾經當過兵!每年的8月1日,他都會與社區所有退役軍人在一起,重溫曾經站過的崗,扛過的槍,受過的教育,共同座談交流,三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