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再次在山東濟南上演,為觀眾帶來高品質的藝術享受和滌蕩心靈的精神洗禮,得到大家一致好評。《沂蒙山》以抗日戰爭為主線,以沂蒙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革命歷史為創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圍、淵子崖戰役為創作素材,講述了海棠、林生、夏荷、孫九龍等角色在國家危亡與個人命運的緊密相連中,犧牲小我、軍民一心、團結抗戰的故事。
《乳娘》演出現場(攝影李紅梅)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在革命戰爭年代,齊魯大地上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舍己為人,團結抗爭的英雄精神影響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當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次被搬到舞臺上,我們依舊為之震撼。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未曾泯滅的革命精神,如今依舊璀璨。
在今天,想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也需要偉大的精神作為支撐。縱觀當今山東的發展,猶如船到中流,任務千頭萬緒,挑戰無處不在。當下,什么能夠將齊魯兒女凝聚起來,又是什么能激發攻堅克難的勇氣?作為紅色熱土,發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已成為山東的自覺選擇。
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任務。山東始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推動沂蒙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人心,用紅色文化教育黨員干部群眾,推動全省各項事業取得新成就。
為發揮革命題材文藝作品的社會效益,提升群眾的文化自信,近年來,山東文藝戰線熱情高漲地奏響紅色旋律,通過加大紅色文藝作品巡演力度,大力謳歌民族英雄,訴說家國情懷。
呂劇《大河開凌》,以歷史上山東省廣饒縣劉集村共產黨員和群眾學習、使用、保護我國現存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開展革命斗爭的故事為題材,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一切的初心;舞劇《乳娘》,通過藝術再現膠東“乳娘”冒著生命危險哺育前線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遺孤的感人事跡,謳歌了山東女性在崢嶸歲月所展現出的人間大愛……
一部部紅色文藝精品,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英雄故事,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誕生于革命戰爭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時代不斷發展完善,也有了新的定義。
如今,我們說起沂蒙精神,不再僅僅是戰爭年代犧牲小我、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還有面對新時代、新挑戰奮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創業的責任感、堅定不移的意志、埋頭苦干的耐力和永不退縮的決心。(文/胡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