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6日訊(記者 劉倩倩)今天下午,2019“創客中國”(青島賽區)暨第五屆“市長杯”華通資本創業家中小企業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廣電演播大廳上演。經過此前近三個月的角逐,16個優秀項目從全部參賽的35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殺”進決賽。項目合作電話:(0532)55585558;55583219
經過現場激烈的路演比拼,最終,基于RISC-V的處理器IP研發與高性能CPU設計項目獲得大賽金獎,BLDC(直流無刷電機)生產線項目、高效節能變壓器用超寬超薄鐵基非晶帶材的制備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等2項獲得大賽銀獎,新一代寬譜定量飛行時間質譜平臺QuanTOF項目,瑞思德細胞制備及醫學檢測項目,核電應急柴電機組監控系統自主化項目等3項獲大賽銅獎,面向智慧風電、環境氣象立體監測、航空安全與效率提升的新一代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產業化項目等10個項目獲得大賽優勝獎。11個區市的初賽組織單位獲得了大賽優秀組織獎。
第五屆“市長杯”華通資本創業家中小企業創新大賽總決賽。
據悉,自6月27日啟動以來,青島各區、市積極發動和挖掘一線創新項目,精心做好賽前輔導、賽事組織。期間,全市共舉辦了海選賽+初賽19場,報名參賽項目數量350個,錄入“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平臺的報名項目310個,數量均超過去年。經過各區市初賽和區市主管部門推薦,共有64個項目晉級市級復賽。經過2場分組復賽,16個更加優秀的項目晉級總決賽。
數據顯示,今年的參賽項目突出涵蓋了先進制造、智能+、新材料、大健康、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項目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項目,項目創新點和領先性突出,多個院士、千人計劃專家領銜的重量級項目極大提升了大賽項目質量層級,大量自主創新項目振奮人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項目也有新突破新亮點,讓人看到,我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增強。
第五屆“市長杯”華通資本創業家中小企業創新大賽總決賽。
我市從2015起每年組織舉辦一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大賽。自2016年起,“市長杯”創新大賽作為工信部“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區域賽一并組織舉辦。截至目前,累計參賽項目達1390多個,在“創客中國”平臺報名項目達1170多項。我市連續三年獲評“創客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區域賽最佳組織獎。我市推薦的優秀創新項目在“創客中國”總決賽和各項專題賽事中也多次斬獲一等大獎。通過大賽的歷練、培育和扶持,涌現出了一批優質創新項目,大量項目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獲得了機構投資青睞和持續成長。
第五屆“市長杯”華通資本創業家中小企業創新大賽總決賽。
作為本屆“市長杯”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創新舉措,還將舉辦國際創新項目專題賽和對接落地活動,共篩選了14個國家的70多個優秀海外項目,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發布和對接匹配,現已落實了17個項目的合作意向,10個匹配成功的海外項目將于本月下旬來青路演、洽談合作和落地簽約。
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工作人員表示,今后將繼續深化大賽平臺思維和生態思維,實現以大賽促創新、以大賽促招商、以大賽促發展;進一步加大創新資源整合力度,打造完善“市長杯”“選出來、培育好、推上去”的雙創服務生態圈,走出去,請進來,推動優秀項目開花結果。
>>>>為更好實現“以大賽促招商”目標,主辦方特別梳理出決賽項目創新點,如有合作意向,可與青島新聞網或者民營經濟發展局取得聯系。項目合作電話:(0532)55585558;55583219
項目1. BLDC(直流無刷電機)生產線
創新點:
①本電機組裝線采用模塊式拼接,每個工序都是獨立個體,可以很方便的增減工序,流水線的利用率高,避免了轉產時設備的浪費,方便運輸、安裝及調試;線體長度調整靈活,節約所占廠房面積。
②線體采用平面回流的方式,線體的兩側均可以安排工位進行操作,比傳統上下回流線縮短了近1倍線體的長度,工人操作簡單,靈活方便。空工裝盤回流一目了然,在開放的環境中,有灰塵及雜物易清理;結構簡單,為后期的維護管理提供方便。
項目2.高效節能變壓器用超寬超薄鐵基非晶帶材的制備技術及產業化
創新點:
①突破了鐵基非晶帶材的精密連鑄技術。該技術提供了一種非晶帶材的連續、不斷、穩定的澆注技術,實現了低成本、全自動、連續化、規模化生產工藝,完成了24小時的連續澆注工藝目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非晶帶材連續生產的共性問題,推動了整個非晶行業的快速發展。
②突破了小輥徑冷卻輥生產鐵基非晶帶材的新工藝。該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小輥徑冷卻輥生產寬帶鐵基非晶帶材,使非晶帶材的厚度與質量均一穩定。
③突破了寬帶鐵基非晶帶材的自動卷取技術。該技術通過高速、同步的柔性連接技術,實現了30m/s速度下的自動抓取,帶材抓取成功率達99%,此項技術突破為國內首創。
項目3.全流程人居環境下的機器人智能化建造系統
創新點:
①提出基于建筑數字鏈閉合理念的“設計→建造”的全流程一體化方法,促進形成以機器人建造為核心的智能建筑工地建造體系。在數字化建筑產業的背景下,通過一體化利用蘊含于數字建筑產業內的數字信息,實現建筑從“設計”到“建造”的一體化生產體系,推動實現建筑行業機器人建造的產業化升級,有效建造品質與效率,推動智能建筑工地建設。
②針對建筑機器人的實際需求,建立以多坐標為綜合指標的高精度實時機器人環境感知及自我定位算法。克服現有以標簽坐標為主要參照的視覺定位算法,提高定位精度,輔助提高建造質量。③探索以建造場景和行為為基礎的機器增強學習方法;研發系列建筑機器人在場建造工具端。提高機器人建造對環境、行為、場景等的適應能力,保證機器人可自動根據需求和障礙順利執行建造任務,為智能建筑工地的建設提供建造技術基礎。
項目4.全自動辣椒脫帽機
創新點:
干辣椒在深加工時候人工摘帽需要大量工人,費事費力,效率極低。本項目是一種能夠將長、短帶把辣椒的辣椒帽批量、快速摘除的設備。設備采用滾筒結構,創新性的用夾輥代替刀片,辣椒在滾筒篩內旋轉,使其辣椒柄從滾筒篩的篩網中伸出,通過篩網外部的對輥進行夾持并旋轉,將辣椒柄從篩網孔拖出,從而達到脫帽的效果。
項目5.核電應急柴電機組監控系統自主化
創新點:
①核電應急柴電機組監控系統突破柴油機多目標、多模態、非線性自適應智能控制關鍵技術,實現單機功率10000Kw以下機型的智能控制與運行管理,技術指標由于國家一級電站設定標準。核心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設備先進性及可靠性對標國際同類產品,部分指標優于國際同類產品。
②核電應急柴電機組監控系統自主化項目針對核電廠柴油機應急發電機組對高可靠性的要求,實現了在線多冗余、實時運行備份,可靠性等級對標SIL3(故障率小于1/10000) ,重點研發柴油機速度控制系統、安全保護系統、狀態監測管理系統、機組運行事件記錄系統,實現了應急機組監控技術的自主可控。
③系統屬于核級安全設備,安全等級為1E級。目前項目已完成全部技術研發工作,并完成正樣機的試制,全面進入核級認證階段。設備技術脫胎于軍用柴油機綜合電控系統,系統經核電廠應用驗證后,將推廣應用于軍用艦船的核動力裝置應急柴電機組,具有典型的軍轉民、民參軍的軍民融合特征。
項目6.無人飛行器氣動發射回收裝置
創新點:
①較以往的飛行器發射方案具備明顯優勢。與火箭助推相比,氣動發射技術避免了火工品管理的復雜程序及高昂費用,更消除了發射尾焰帶來的紅外暴露,是軍事應用場景中(尤其是艦載機發射)更安全可靠的選擇;與液壓發射裝備相比,氣動發射裝備以更輕的體量實現更高的發射能量,同時避免了液壓傳動系統的反應慢、功效丟失和易燃易爆的缺陷;電磁彈射技術已有一定的研發積累,但電容體積龐大、使用維護復雜,無法在陸地和航母級以下的艦船上使用。因此在費效比、可靠性、可控性、實用性等各方面具有突出的綜合性優勢的氣動彈射系統是戰術級無人飛行器零長起飛的主流技術。
②彌補了國內行業領域的產品技術空白。是國內唯一能夠提供具備實戰能力的無人機零長發射裝置的供應商。基于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領先。
③具有鮮明軍民融合特色。
項目7.植物功能纖維研發及其在紡織行業的應用
創新點:
①百草植物功能纖維,是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開發的產品,是根據植物的功能和中醫原理,通過專利技術將從特定的天然植物中萃取的有效成份在紡絲時融入。
②將植物的各種藥理功效和特有的各種體感及觀感賦予紡織纖維,制作成為植物功能纖維。該產品可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貼心、健康、舒適的定制化中醫功能性紡織品,24小時緩慢微量用藥。③該產品廣泛應用于內衣、家居服、嬰童服、時裝、牛仔、家紡等多個紡織領域,具有抗菌消炎、天然環保、無需染色、提神保健、清涼舒適等特點。
項目8.碳納米管的多元化應用
創新點:
依托其獨特的碳納米管提取和生產、制備及高純鋰離子電池導電劑工藝進行建設,其先進的生產工藝能有效的將未純化的碳納米管粉體灰分控制在2%以內,純化后的碳納米管含量在98%以上適合作為鋰離子電池導電劑,將碳納米管與導電炭黑復合使用,可以彌補單獨使用碳納米管各向異性的不足,提高鋰離子電池導電性能。碳納米管作為優良的導電劑,已在鋰離子電池領域逐步替代導電性炭黑。下一階段,項目將在塑料、橡膠、涂料等領域大批量推廣應用碳納米管。
項目9.基于RISC-V的處理器IP研發與高性能CPU設計
創新點:
①是世界首款基于RISC-V的高可配置CPU內核,可覆蓋從低功耗嵌入式場景到高性能服務器場景的需求,其中適用于服務器的配置是當今世界上性能最強的RISC-V處理器。同時,項目還設計了包括ADC(模數轉換器)、PLL(鎖相環)在內的高速數模混合集成電路。
②解決了智能制造與家電產品的核心控制部件主要依靠進口的困局,可實現國產高端通用芯片成果在相關行業的產業化及應用。為家電、汽車、工業控制、人工智能與邊緣計算領域提供自主可控,且兼具低成本、低功耗的高性能CPU,擺脫了國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對國際大型IP公司的依賴,突破了國際技術封鎖及國內智能制造核心控制部件主要依靠進口的困局。
③創新性的采用超標量與超長指令字融合型處理器架構的技術方案,充分利用超標量、超長指令字兩種架構的優勢,將基于先進的開源 RISC-V 微架構展開研發工作,以保證CPU高性能與低功耗的特性。為保證CPU的快速敏捷開發,本項目將采用世界前沿的處理器設計方法與設計工具,即高層次綜合(HLS)及模板元編程(Template Meta-Programming)的設計模式,可將芯片設計效率綜合提升10倍以上。
項目10.新一代寬譜定量飛行時間質譜平臺QuanTOF
創新點:
①融智生物核心研發人員與美國研發團隊耗時10年,從原理上對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儀(MALDI-TOF MS)重新解構,設計與梳理儀器的每一個細節,突破原有的工程化難題,將其定量重現性精度提升到95%以上(CV<5%),開拓出蛋白、代謝物定量分析新市場,將MALDI-TOF MS臨床應用市場空間從不到20億美元提高到400億美元,同時解決了高性能MALDI-TOF MS無法國產化的卡脖子問題。
②融智生物基于新一代寬譜定量飛行時間質譜平臺所開發的成像質譜系統,重新定義MALDI-TOF MS成像的性能指標(掃描速度500像素/秒,空間分辨率5-10微米),首次將MALDI-TOF MS成像技術推廣到臨床病理切片領域。
項目11.噬菌體制劑——抗生素替代解決方案
創新點:
①噬菌體制劑無副作用,不產生耐藥性,無殘留危害,可廣泛應用于動物保健、畜牧水產養殖、食品安全敏感領域。
②噬菌體制劑產品可以作為外用消炎劑或抑菌劑申請批號,降低了準入市場的門檻,可以直接市場推廣,縮短了產業化周期。
③噬菌體制劑產品在治療動物疾病方面見效快,治療過程短;可適用于哺乳期幼崽。
④噬菌體制劑針對畜牧水產養殖業突發疫情,可以做到短時間內快速篩選、純化、培養發酵、合成制劑,精準防治疫情病源。
項目12.羅博AI教師
創新點:
①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書寫項目,可以有效的解決教育資源的不匹配,對于加快國內教育信息化和互聯網教育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②具備完整知識產權,從芯片、固件、軟件、SDK、云服務都是自主搭建,具備深度定制能力,有效的解決客戶的需求。3.可以實現漢字、英文、阿拉伯數字的共同識別。該識別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可以有效的完成自動批改、大數據分析和應用,可以真正做到對每個學生精準畫像、因材施教。
項目13.面向智慧風電、環境氣象立體監測、航空安全與效率提升的新一代多普勒測風激光雷達產業化
創新點:
①基于完全自主、國際領先的激光雷達相干多普勒探測技術,在國內率先開發了一系列測風激光雷達高端裝備及系統級解決方案。
②激光雷達賦能智慧風電,為風資源勘測、微觀選址、后評估、風功率預測、智能風機控制等應用提供了新一代的核心傳感器和應用解決方案,實現風電場開發和運行的降本增效,真正做到智慧化運營。
③激光雷達可實現環境氣象參數的立體監測:通過對大氣風場和污染物的立體化監測,為污染治理、氣象預報、災害監測提供精細化、空間立體的監測數據和解決方案。
④激光雷達可有效提升航空安全和效率:激光雷達是唯一可探測飛機起降通道風切變和尾渦的手段,通過激光雷達特有的探測模式對風切變和尾渦的精細化探測,可大幅度提升航空安全保障能力和通行效率。
項目14.瑞思德細胞制備及醫學檢測
創新點:
改變了以往用動物血清培育干細胞的傳統方法,極大提高了應用安全性,是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專項成果。臨床級人間充質干細胞無血清完全培養基選取了國際常用的細胞培養基進行對比,該技術細胞繁殖速度快,細胞純度高,成本低于同類產品等優勢,該成果技術創新系數為0.9,為程度Ⅰ的流創新。該技術可用于細胞存儲、細胞檢測、健康管理等。
項目15.基于AI+互聯網的消化內鏡智能診療平臺
創新點:
通過互聯網、5G及云技術,建成了打通各醫療機構的消化內鏡行業平臺,建立了消化內鏡的結構化、標準化數據采集模式,將人工智能技術用于消化內鏡行業的質量控制和輔助診斷,以實現內鏡診療的規范化和同質化。在此基礎上建立面向患者的專科互聯網醫院。
項目16.腕語翻譯學習機
創新點:
①腕語翻譯學習機內嵌自主研發的機器翻譯平臺,融合Google、Microsoft、百度、NUANCE等全球多家權威在線翻譯、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接口資源,區別于市場上單一翻譯平臺的機器,詞庫內容更豐富、精準,基于多家翻譯平臺全球化服務器部署,確保在更多國家和地區保證翻譯服務能夠迅速、穩定、準確,具備更佳的智能機器學習能力。
②離線翻譯詞庫壓縮算法,同產品段離線詞庫體積最小,優化運算模型,對語料權重進行分析,使用Google嵌入式AI模型技術,根據場景優化來精簡。同時運用云儲存的方式將不常用的數據字段放于云端服務器上,將常用字段放在本地。并根據對用戶本人使用記錄的綜合判斷,更智能的把有用的數據留在離線庫中。
③基于LBS的最近服務器節點選擇,綜合地理信息、接入網絡、翻譯語種、翻譯場景等多上下文信息,以翻譯準確性、場景適應性、服務穩定與及時響應等服務質量為優化目標,設計建立規則驅動與QoS感知的的翻譯引擎自主配置與智能化翻譯服務資源調度算法,確保智能翻譯機在任何國家和地區保持準確、穩定且迅速響應的翻譯服務水準。
④學習場景和定制, 增加學習場景的使用,解決了翻譯機在出境游結束后被閑置的風險,讓翻譯機成為孩子日常學習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