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23日訊(記者 朱穎)記者日前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11月底,全市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5萬個,帶動農戶100余萬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近3000家,農業生產綜合托管率超過70%;農業“新六產”發展水平居全省首位。青島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對接現代農業的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堅持“一基多元”,布局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融合發展,打造“一基多元”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好小農戶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劃算的事情。筑牢“一基”,強化公益性服務組織的基礎性作用
以市縣兩級農機服務、動物疫病防治、智慧農業、職業農民教育等中心為載體,發揮好農業專家服務隊伍作用,為廣大農戶提供農技指導、畜禽疫病防治等公益性服務。全市派出1000名農業科技人員開展“千村萬戶科技行”活動,組織農業科技特派員組成20余個“鄉村振興聯鎮幫村科技服務隊”,開展技術服務6000多次,引入新品種80多個,推介農業新技術50多項。培育“多元”,激活農業服務主體發展內生動力市場化、多元化服務主體已成為我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
立足農民生產經營需要,發展了生產托管服務、綜合農事服務、果蔬技術專業服務、產加銷一體全產業鏈服務等多種服務模式,麗斌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膠河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等典型做法被省農業農村廳做為典型案例推廣。全市社會化服務土地面積達到520萬畝,為農戶節約生產成本2億多元;推動全市土地規模經營面積368萬畝,規模化率達到62.3%。
融合創新,促進各類主體產業結合、抱團發展
鼓勵各類服務主體創新經營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強化場場聯合,引導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組建合作社,從“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發展”。西海岸新區海青茶種植戶全部加入60個茶葉合作社共同發展。引導社社聯合,鼓勵開展同業、同域、同鏈聯合,發展合作社聯合社74個。
膠州市郭家小莊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11個合作社成立萬家興合作聯社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實現集體年收入80余萬元。發展產業聯合,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市級產業化聯合體14個、行業協會27個。青島辣椒產業協會擁有成員221家,辣椒及其產品年交易額達100多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70%以上。
實施“三鏈重構”,拓寬社會化服務領域
對市場成熟的機耕機收等環節減少支持,重點向統防統治、秸稈回收等薄弱環節傾斜。結合秸稈禁燒工作,推廣堆肥還田、打捆離田等服務,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達到93%,既解決了秸稈回收難的問題,又增加了農民收入。青島麗斌合作社設立了300畝的秸稈儲運中心,今年收儲銷售小麥秸稈50余萬捆,收入300多萬元。
重構價值鏈條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清選包裝、冷藏保鮮等產地初加工設施,將社會化服務向加工銷售、品牌創建延伸。全市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3100多家,產值1300億元;農產品出口到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值290.3億元。積極發展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將服務鏈條從線下延伸至線上,全市農村電商銷售額達38億元。
重構生態鏈條重點圍繞農業綠色生產,統籌財政資金1億元,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示范推廣、地膜污染綜合防治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等耕地地力保護示范項目,全面提升我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搭建四大平臺,提高服務質量
為服務好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引導其高質量發展,青島堅持平臺思維,搭建四大平臺,為社會化服務體系高效運轉提供堅實支撐。
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全市整合社會化服務資金8200萬元下到區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和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服務。實施“農機安居工程”,為120余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了機庫,有效解決了農機合作社農機存放難的問題。
搭建產業培育平臺建設30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948個現代農業園區,打造23個田園綜合體,為新型經營主體的成長和發展提供產業平臺。全市農民合作社入社農民40多萬,合作社可分配盈余達3.7億元,入社農民人均可增收1000元左右。
搭建金融保障平臺為破解貸款難題,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四權”抵押貸款試點,發放貸款17.4億元。降低融資成本,為全市138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化發展項目貸款貼息4328萬元,引導撬動銀行信貸資金36多億元,降低新型經營主體貸款利率4.3個百分點。創新農業擔保,推出“農擔貸”產品,為1178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