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由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創新分會主辦,《和融電商聯盟》承辦、珀藺(中國)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 2023中國企業綠色消費論壇暨線下實體經濟發展高峰會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參會各級領導深度交流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國家商務部副部長(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司長高俊才等相關部門領導悉數出席本次高峰論壇。
馬培華副主席蒞臨指導
馬培華副主席對蒞臨本次盛會的各級領導,各企業代表,現場媒體記者表示歡迎,并致大會開幕詞。
本次會議深入貫徹和落實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文件精神,圍繞“實體經濟、綠色消費和數字經濟”展開深度交流。
各級參會領導(中)及優秀企業家代表(左右)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創新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數字經濟辦公室主任姜偉濤先生對蒞臨本次盛會的各級領導、各企業領袖表示熱烈歡迎并發表重要講話。
姜偉濤先生針對當前全球經濟嚴峻形勢,國內經濟增速趨勢放緩,以及線下實體經濟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給予了明確的發展方向以及前瞻性的戰略思想。加強與線上平臺經濟的協調配合,線上線下雙重拉動,推動線下實體經濟與數字化轉型的深度融合,提升供應鏈的效率與品質,成為了我們的必然選擇。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創新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數字經濟辦公室主任姜偉濤先生
同時本次大會從眾多企業中甄選出了適用于實體經濟生存與發展的商業創新模式,其中和融電商聯盟旗下的《和融博惠供應鏈共享服務平臺》當選代表模型,其創新的運營模式受到現場各級領導及企業代表的高度贊揚,并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開啟了啟動儀式,作為“綠色消費”和“數字化轉型”的代表模型,并面向全國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會領導(中)與和融電商聯盟運營總監韓春龍(左一)、和融博惠供應鏈共享服務平臺首席執行官李乾坤(右一)開啟啟動儀式
在新時代中鍛造新格局,在新形勢下開拓新視野,在新常態下引領新模式。《和融博惠供應鏈共享服務平臺》給予我們更多關于實體經濟創新的新思路,和融電商聯盟運營總監韓春龍先生對于《和融博惠供應鏈共享服務平臺》從統籌到發展的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愿景,進行深度剖析,獲得了現場各級領導的廣泛認可和高度支持。
和融電商聯盟運營總監韓春龍先生
韓春龍先生言中表示“機遇與挑戰并存,給予我們更多關于實體經濟創新的新思路,未來《和融電商聯盟》將以“跨越、創新、共贏、共享”為發展理念,充分立足實體,助力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呼吁現場各行業領袖楷模,共襄盛舉,共同勾畫實體經濟蓬勃發展的宏偉藍圖。
與此同時,《和融電商聯盟》戰略指導辦公室主任李蓮鳳女士,以宏觀發展角度,對于《和融電商聯盟》整體戰略布局進行深度論述,表示:“實體企業市場發展空間廣闊,發展前景無限,未來《和融電商聯盟》將以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充分立足實體,全面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實體經濟賦能,以數字化賦能就業,為實體企業創新發展貢獻智慧,助力綠色消費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偉大事業,為支撐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未來《和融電商聯盟》的發展領域將覆蓋全球,并在國際領域中大顯身手”。
和融電商聯盟戰略指導辦公室主任李蓮鳳女士
和融博惠供應鏈共享服務平臺運營模式(以下簡稱“和融博惠”)自2022年率先研討并投入運營至今,收獲眾多實體企業者的一致好評,來自山東青島的實體企業代表時元珍女士在會上對《和融博惠》表示高度認可,對與《和融博惠》積極合作之后,所帶來的經營模式的優化,進店客流的增加、經營效益的提升、表示由衷的感謝,其明確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所有實體企業者共同參與的,改變實體企業者命運的共享服務平臺”。
山東省青島市實體企業家代表時元珍女士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人用一年的目光看到了困難,有人卻用十年的目光看到了機遇,實體企業家代表趙合勇先生在會上一番發自肺腑的感言,也讓很多現場的實體企業家們看到了發展的機遇,和融博惠供應鏈共享服務平臺運營模式是新時代背景下共享經濟和分享經濟形式下的產物,以國家的大政方針為導向,勢必將引領一批實體創業者走向新的紀元。
山東省青島市實體企業家代表趙合勇先生
我國是靠實體經濟起步,更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站在2023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節點,被委以重任的《和融博惠供應鏈共享服務平臺》,敢于站在實體經濟的發展前沿,亮劍出鞘,
以創新的運營模式,充分結合自身資源優勢,緩解當前實體經濟現狀,解決當前就業難題,促進綠色消費,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鮮活血液,強勁動力。相信未來實體經濟的發展定會日新月異,大放異彩。
結語:2023中國企業綠色消費論壇暨線下實體經濟發展高峰會取得圓滿成功,凝聚了全體參會人員的心血和對未來實體經濟蓬勃發展的美好展望,從此刻起,實體經濟即將邁向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這也將成為載入史冊的關鍵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