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青島要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質,破除影響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法律法規障礙和隱性壁壘,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青島篇章。
正確理解和認識“兩個毫不動搖”的重要意義
發展民營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堅定不移的方針政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二十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列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要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牢記發展是黨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和外資企業等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以此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發展實際、人民現實需要,探索和開辟的既有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民營經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從青島市看,民營經濟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穩定經濟增長、提供充分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創新創業水平、開拓國際市場、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許多民營企業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浪潮,在生產智能化、制造精細化、產品個性化、管理信息化、服務便利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顯示了生機和活力。
民營企業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拓展我國海外發展空間,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顯著提高,在擴大出口,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在當前嚴峻國際環境下,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在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是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空間、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
青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
長期以來,青島市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201.6萬戶,同比增長4.8%,民營企業進出口6366.1億元,同比增長11.6%,民營經濟實現稅收1046億元,新吸納就業30.8萬人。青島躋身全國“專精特新十強城市”第8位,12家企業入選第四屆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15家企業入選山東民營企業100強。
第一,優化體制機制,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國同類城市第一個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形成市級領導牽頭抓總、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各級政府分層負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體制機制。先后出臺《關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等一攬子政策文件,系統形成全社會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2022年11月召開的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把民營經濟提到“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動能轉換的排頭兵、創新創業的主陣地、促進就業的主引擎”的高度。
第二,一視同仁,創造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全面激發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夯實市場主體的“基本盤”。發揮頭部企業和“鏈主”企業作用,24條產業鏈鏈主與中小企業開展“卡位入鏈”,穩定了民營企業家預期,形成穩定的產業鏈合作關系。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放城市應用場景,打造一批雛鷹、瞪羚、獨角獸和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1家。截至2023年4月,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1家。
第三,鼓勵各級干部光明磊落同企業家交往,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企業家、關愛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的濃厚氛圍。舉辦全國首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大會、民營經濟創意會等系列活動,借助政府組織活動平臺,更多青島民營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第四,聚焦難點,全力幫助企業解憂紓困。近三年,青島市堅持持續擴大覆蓋面,精準構建政策服務體系。全力落實好惠企政策,強化對企業的金融、用工、市場開拓、保障供應、降低成本等支持措施,尤其是針對企業融資需求,青島市實施“我幫企業渡難關”20條措施和“復工穩企”六大行動計劃,扶持小微企業創新轉型項目789個,支持資金3.6億元。
第五,打造政務服務“青島模式”,保護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聚焦“企業、自然人、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四個全生命周期開展審批服務流程再造,積極謀求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審批“青島模式”品牌,樹立“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全國樣板。為了讓企業及時、充分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青島建設了地方惠企利民政策平臺“青島政策通”,支持惠企政策一網通辦、快申快享,最大化減少企業申報材料、縮短審批時間。平臺相關工作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省大數據局作為服務典型案例進行推廣。
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提高認識,健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新機制。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從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入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刻認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大抓民營經濟的鮮明導向。堅決打破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條條框框。強化市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功能,健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民營經濟發展指數和監測指標體系,定期分析研判民營經濟形勢,打造民營經濟“樣板城市”。
第二,公平對待,實現不同所有制經濟融合發展。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便利。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營造普惠公平的市場環境,持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形成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生動局面。依據青島市振興實體經濟總體部署,發揮頭部企業和“鏈主”企業作用,完善產業鏈條,引導民營企業融入全市重點產業鏈布局,積極參與專業園區建設,做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培育競爭新優勢。設立政府專門小組進行專項場景建設管理,為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落實創新場景條件,推動創新技術落地。
第三,強化作風能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黨政部門要結合“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引導機關干部把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政商關系品牌。要大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倍加珍惜愛護優秀企業家,全社會要形成尊重企業家、支持企業家、保護企業家的濃厚氛圍,讓民營企業家在青島有地位、有形象、有榮譽、有歸屬。民營企業家要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通過企業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
第四,行為規范,保護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進行。堅決打破“亂指揮”,樹立“服務企業貴在無事不擾、支持企業就要有求必應”的理念。要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取消差別化待遇和排他性不正當競爭行為。嚴格落實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規定,進一步擴大免罰領域,擴充免罰事項,深化寬嚴相濟、情理相融的市場監管服務型執法。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
第五,細化措施,保障涉企政策真正落地見效。繼續發展重點支柱產業,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產出效益。完善新發展階段的產業政策,把維護產業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強化戰略性領域頂層設計,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把優化惠企政策兌現流程作為一號目標。通過完善市級“專精特新”風險補償制度、供應鏈金融支持政策等,兌現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風險補償、政策性轉貸、融資擔保增信等立體化政策支持。
(作者單位:青島市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