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
海洋是青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是青島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最大潛力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經略海洋寄予厚望,中央也明確賦予青島“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重大使命。加快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既是青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期望做出的真切回應,也是青島這座海洋城市面對國內外發展的時與勢所做出的審慎選擇,更是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
青島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現狀
一是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顯著增強。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形成以1家國家實驗室、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0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核心的海洋科技創新實驗室體系,研究方向覆蓋海洋動力、海洋生物、海洋生態、海洋技術與裝備等多個領域。通過積極推行“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前端、中端、后端合作對接機制,已實現多個涉海領域從基礎研究到落地轉化、從形成產業到提升城市競爭力的“一條龍”供給。
二是海洋現代產業引領功能顯著增強。集聚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中的34個行業在青島都有布局,船舶海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交通運輸、海水淡化、海洋漁業等居于全國領先水平。2022年青島完成海洋生產總值5014.4億元,總量穩居全國沿海同類城市第一位,占全市GDP的比重為33.6%,占全省、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0.8%和5.3%。
三是海洋資源要素配置功能顯著增強。2022年青島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9117.2億元,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居第12位,首次超過天津,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5位。2022年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2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682萬TEU,均居全國沿海港口第四位,外貿吞吐量保持中國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鐵聯運箱量連續8年蟬聯全國港口海鐵聯運冠軍。
四是海洋綜合管理服務功能顯著增強。“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新模式在山東復制推廣,填補國內功能區海洋經濟統計核算制度空白。建成全國首個海洋大數據交易服務平臺,推動更多海洋數據實現有序流通、交易。出臺《關于推進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工作的意見》,探索構建政府引導、銀行參與、征信保障、擔保增信的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新模式。制定出臺《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推行灣長制,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8%以上。
五是海洋國際事務交流功能顯著增強。我國唯一的聯合國“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在青島正式揭牌,亞洲唯一的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同時啟用。成功舉辦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中國國際航海博覽會、中國(青島)國際郵輪峰會等會展活動,上合示范區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中心已組建中烏、中白、中俄、中德4個國際技術創新中心,構建起獨具青島特色的海洋發展國際“朋友圈”。
新的國際國內環境,新的發展使命和要求,青島加快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海洋領域重大創新平臺布局不夠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還不高,海洋人才隊伍有待優化壯大,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仍需提升;二是海洋生物醫藥、新能源、海工裝備等海洋新興產業,總體規模和產業鏈水平不高,海洋高端服務業比重偏低,航運中心地位有待提升,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能級亟需進一步增強;三是海洋管理職能部門間職能交叉、信息不暢、溝通效率較低等問題較為突出,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難以形成,海洋管理體制機制尚需完善。
加快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建議
一是全力搶占全球海洋前沿科技制高點。推動青島在深海資源探測、海洋監測、遠洋考察、海洋新材料等領域實現重大和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促進關鍵核心設備國產化進程。持續推動部、省、市共建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等建設。構建國家深遠海科考船共享平臺,推進下一代超算、綜合性海上試驗場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聯動機制,不斷優化“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體系。探索“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多元主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多方對接。
二是全力打造全球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高地。以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青島藍谷等功能平臺為依托,培育基于海洋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建設一批特色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強的海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實施“藍色良種”培育工程,組建中國藍色種業研究院(青島),高水平建設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錨定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化工等“六大賽道”,引導涉海企業快速成長壯大,吸引知名海洋企業總部落戶,支持重點涉海企業上市。鏈接全球資源和海洋產業要素,加快發展金融保險、船舶租賃、物流貿易、電商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形成業態高端、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服務業發展體系。
三是全力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推動青島港從單一型港口向“貿易、能源、旅游”綜合性強港轉型升級,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國際中轉集拼港。吸引大型航運企業運營中心落戶青島,積極鼓勵全球供應鏈頭部企業、航運服務機構在青島設立區域總部、分支機構,提升航運高端資源配置功能。探索航運大數據、跨境數據交易的存儲、運營和結算等業務,促進數字貿易要素與跨境數據流動便利化。推動藍色信貸、藍色保險快速增長,構建藍色金融體系等。
四是全力構筑全球海洋生態優化示范中心。持續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嚴格保護海洋生態空間,提升海灣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服務功能。落實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生態紅線管理要求,嚴格管控圍填海。實施陸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加強流域與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建立陸海統籌的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護區域聯動機制。強化生態產品價值評價,建立海洋生態系統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積極開展藍色碳匯技術研究,推動自然碳匯交易中心(山東)落地運行。強化城海交融,連通陸海生態廊道,推動“山海連城”公園城市建設。
五是全力建設現代國際海洋文化名城。建設嶗山名山文化展示區、濱海歷史文化帶和齊長城瑯琊臺文化帶,構筑城市海洋文化走廊。統籌整合自然山海、沙灘、海島、歷史人文、自然遺跡等全要素資源,以都市型休閑為主要特征,創新開發復合多元旅游產品,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濱海旅游品牌。優化海岸帶空間與景觀塑造,建設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加強公共客運碼頭、濱海休閑碼頭建設,拓展海上客運航線體系,串聯濱海重要文化地標及公共空間節點,發掘青島灣——匯泉灣——浮山灣最美海岸線海上觀光新視角,全面展示海洋城市新形象。豐富大眾海洋文化公共活動,提高重視海洋價值的文化認知,依托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打造全民參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文化活動品牌。
六是全力創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示范區。加強青島在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科教文化、海洋公共服務、海事管理、海上搜救、海洋防災減災、海上綜合執法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海洋法律、規制、行業標準制定。支持海洋相關國際組織及其辦事機構落戶青島或設立分支機構,強化雙邊和區域國際合作。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在海洋科學、環境保護、法律規則等領域制定參與行動路線圖,力爭更多國際海洋可持續發展項目、活動落戶青島。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加入聯合國海洋十年聯盟,構建豐富多元的合作伙伴關系。整合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涉海論壇會展活動,積極申創世界海洋發展大會,擴大青島國際海洋影響力,打造“藍色會都”國際名片。
(單位:青島市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