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委員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劉傳華
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也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人社工作面臨改革發展、利益多元等復雜形勢,只有切實按照中央提出的民生工作思路,把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和理念貫穿到人社事業發展的各個方面,才能在促進就業創業、人才“引育留用”等方面建立起長效機制。
一是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群體,完善穩定和擴大就業政策,加大實體經濟人力資源支持,構建有利于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政策體系。不斷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完善靈活就業政策,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聚焦重點群體就業,加強在青高校就業服務工作站建設,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等服務集中向畢業生推送,舉辦更多專業化、小型化專場招聘,提供不間斷就業服務,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二是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強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打造人才發展微生態,面向海洋、航運等領域,聚焦留學人才、國際人才等青年人才,發揮“四鏈融合”的核心支撐作用,切實服務數字經濟發展,與區市、功能區開展協同創新試點,為人才跟進提供創新創業、崗位就業、政策扶持、住房保障等服務。要突出解決中小微企業沒有專人負責人力資源事務或“專人不專業”的痛點,搭建中小微企業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選取優質市場主體資深HR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全面、穩定的人力資源共享服務。
三是推進創業城市建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打造市級創業創新賦能中心,線上深化“創業一件事”平臺建設,探索建立創業電子券,提升創業服務質效,推動實現創業業務“一次登錄、一次辦結”。線下集聚創業服務機構、集成創業服務資源,搭建“一站式”創業體驗平臺、全生命周期創業虛擬場景、創業金融賦能中心,實現創業事項集成化、場景化服務,助力創業者解決政策、場地、資金、項目、培訓、服務等創業服務碎片化難題。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努力成為新時代企業法治人才
市政協常委
青島燈塔味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蔡曉丹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習近平法治思想逐漸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指導理念。進入新時代,民營企業必須貫徹法治思想,才能夠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只有實現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依法管理,民營企業才能一步步前進和壯大。
首先,要深刻學習民營企業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義。企業必須知曉,只有依法經營,才能夠避免違法違規行為對民營企業帶來的損失,才能夠奠定企業良好發展的基石,沒有一家成功的企業,是靠違法違規獲取成功的。
其次,只有懂法的員工,才能發展懂法的企業。企業的發展依靠人才,人才的根本在于品質,品質的建設必須依靠法治。只有在工作領域知法懂法的員工,才能更好的,完全的開展工作,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
再次,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和保護必須依靠法治才能有卓有成效的開展和持久運行。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前進的動力,也是一個企業一路向前的核心源泉。企業要創造高附加值的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形象,則必須要要善于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要在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堅持德法兼修,提升法治素養。讓法治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民營企業要長懷感恩之心,積極反哺社會。只有在國家、社會和大家的幫助之下,民營企業才能一步發展和壯大。民營企業也只有積極反哺社會,才能彰顯企業的社會責任,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依法治體保障青島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市政協委員
青島市體育局副局長 譚鵬
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是我們工作的指南針。我們要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悟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牢牢跟緊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切實把這一思想貫徹落實到體育產業發展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一是用好“體育消費糾紛巡回法庭”。運用法庭,積極化解企業民商事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與人民法院共建失信懲戒聯動體系,健全失信曝光臺、星級榮譽榜等評價機制,對失信健身機構采取失信、限高等懲戒措施,在青島打造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
二是發揮體育產業誠信聯盟作用。制定下發規范統一的合同文本,對所有加入的商家,一律采取行業誠信經營社會化公示,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提升體育產業經營信譽度,優化體育產業經營環境,形成良性發展局面。
三是完善訴前調解機制。成立體育消費糾紛調解中心,重點調解處理體育領域消費投訴糾紛案件,簡化維權程序,降低維權成本,不斷提升消費者滿意度、獲得感和安全感。
四是加強體育類預付消費資金監管。指導開發“運動官數字體育SAAS服務系統”、“智金衛士”兩個預付費資金監管平臺,保護消費者數據及消費安全。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推動科技工作提質增效
市政協委員
青島市科技局副局長 徐凌云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國建設依據什么的問題,科學指明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并對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作出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憲法觀念,依照憲法法律行使職權、履行職責、開展工作,恪盡職守,廉潔奉公,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一是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科技服務流程,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手段,助力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類項目中全面推行“揭榜制”,組織“揭榜掛帥”攻關項目50項;在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青年項目中推行“包干制+負面清單”經費管理試點,擴大科研自主權。
二是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備案制度。按照規章規范性文件評估清理工作的有關要求,部署開展了涉及營商環境、安全生產、計劃生育和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等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專項清理工作,做到應清必清,確保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規范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落實法律顧問制度,強化專業法律力量對依法行政工作的支撐。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用制度規范科技執法行為。
三是強化廉政文化建設。把廉政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監督,深入開展黨內法規的學習,進一步強化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觀念、紀律意識、廉潔意識。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月,堅持用好“五個一”,即“每年組織參觀一次廉政教育基地、每季度開展一次警示教育會、每周推送一個警示教育案例、每個黨支部書記每年上一堂廉政教育課、給每個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家屬發送一封廉潔家書”,督促全體黨員干部聞警自省,廉潔自律。組織開展年輕干部定制化警示教育,教育引導年輕干部對黨忠誠老實,扣好廉政從政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