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象山〡拼多多進軍青島!開啟一個千億級大市場
拼多多來了!
4月9日,青島市政府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聯合開展“出海優品·e購青島”行動。
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穩產能、促訂單”和“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青島優品館”,還將共同打造中日韓線上貿易新模式。預計6月底前,將有超過1000家重點優質青島企業入駐該館。
“拼多多將全力推動青島產業、企業的訂單量實現同比翻倍增長,助力青島企業在拼多多實現800億的年銷售額。”拼多多副總裁涌泉信心滿滿地說。
對于一般企業而言,這個目標或許有些“冒進”,但作為創造4年成交額破萬億元傳奇的新電商開創者,拼多多有這個實力。
一周前的4月1日,在中央指導組和農業農村部的見證下,拼多多與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達成戰略合作,上線拼多多“湖北優品館”,當天接待超過1107萬人次,累計售出湖北農副產品超410萬斤。
有這樣的成功案例,青島方面對此次合作充滿期待。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是作為簽約人出席活動的,他還走進拼多多“青島優品館”直播間客串了一把“主播”,為青島啤酒等優質青島制造“代言”。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上消費再次彰顯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拼多多憑借著獨特的消費端直到工廠的營銷模式脫穎而出,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4月9日,App Annie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熱門應用榜單顯示,在月活躍用戶方面,拼多多上升2位超過淘寶位居全球第九!
這是線上零售的機遇,也是城市發展的機遇。疫情的全球蔓延讓國際貿易幾乎按下“暫停鍵”。擁有2萬家外貿企業、全年進出口額逼近6000億元的青島,同樣經受著沖擊。
通過引入拼多多及其背后的龐大供應鏈,外貿企業將更加順利地掉頭轉向內銷。此外,青島已初具規模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與拼多多所倡導的消費者直接到工廠的經營模式,可謂不謀而合,相得益彰!
后疫情時代,能抓住機會的企業和城市將成為贏家。青島與拼多多的合作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令人期待!
1
拼多多的“青島雄心”
站在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前沿的青島,正在成為互聯網企業爭相跑馬圈地的“競技場”。
阿里巴巴來了。百度、騰訊來了。這次是拼多多。
疫情之下,一邊是等待恢復元氣的企業,一邊是觸手可及的消費新風口,在這樣的背景下,青島與拼多多的合作令人充滿想象。
根據協議,雙方依托青島產業優勢和拼多多平臺優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共同幫扶青島企業拓訂單、穩產能,有效促進外向型企業實現國內國際市場協同發展,并且進一步提振國內消費市場。
此次雙方的戰略合作將圍繞兩套并行體系展開。
“穩產能、促訂單”方面,雙方將以“青島優品館”為窗口,通過引導入駐、流量傾斜、聯合補貼發放優惠券等方式,幫助青島企業和產品打通線上消費供應鏈、擴大內需市場規模。
“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雙方將圍繞協同建設青島消費類產業集群,構建青島農產品、水產品數字鏈,打造青島全國電商直播示范基地,推動青島定制化“新品牌計劃”體系等目標實施一攬子行動方案,從而有效提升青島產業競爭力,助力青島孵化一批新的知名品牌。
據悉,“青島優品館”首期將涵蓋食品生鮮、酒水飲料、美妝個護、服飾家居等品類,預計6月底前,將有超過1000家重點優質企業入駐該館。首期入駐“青島優品館”的品牌將享有政府消費券和平臺補貼雙重激勵,在充分讓利拼多多用戶的同時,幫助企業有效擴大市場占有率。
拼多多副總裁涌泉表示:“青島擁有雄厚的品牌資源和強大的產業集群,雙方的合作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拼多多將全力推動青島產業、企業的訂單量實現同比翻倍增長,助力青島企業在拼多多實現800億的年銷售額。”
本次合作中另外一個備受關注的項目是青島與拼多多共同提出的“中日韓線上自貿區”創新理念。新形勢下,通過進一步釋放相關消費需求,借由消費市場打通流通供應鏈并延展至生產供應鏈,構建更為穩固的供需和貿易關系,可以為中日韓自貿區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和市場支撐。
對于拼多多的到來,青島可以說是滿懷期待。疫情對青島的服務業、制造業等方方面面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青島需要一個像拼多多這樣的“互聯網發動機”,全面激發產業發展新的活力。
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表示,通過政府推動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依托青島產業優勢和拼多多平臺資源,一定能夠使雙方在危機中找到機遇、轉危為機,為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穩就業,實現區域經濟穩增長,助力青島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企業平臺發展壯大做出應有貢獻。
相信此次框架協議的簽訂,將成為政企合作的典范、轉危為機的范例、電商創新的樣板。
2
拼多多給企業帶來了“解藥”
作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言而喻。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爆發,對外貿行業帶來的沖擊開始顯現。
世界貿易組織8日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到32%,今年全球貿易縮水幅度可能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浙江溫州素有“中國鞋都”之稱,疫情之下,溫州鞋企面臨巨大的困難。特別是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貿出口企業的訂單斷崖式下滑,一批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
全國外貿行業遭遇危機,青島外貿企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825.6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8%。
對于青島為數眾多的外貿企業而言,今年的日子將非常難熬。
“公司現在這個面臨著無單可接的困境,此前合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客戶,現在忽然都不見了。”青島祥宜籃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編織產品為主業的外貿企業,董事長陳春曉說,公司生產的編織產品主要出口歐洲等國家,也是當前疫情爆發最為嚴重的區域。
而在青島,還有一大批像祥宜籃這樣的外貿企業。如何解決生存問題,成為這些企業面臨的頭等大事。
早在今年2月,青島市商務局就已經出臺了幫扶外貿企業的16條措施,涵蓋了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利用境外資源擴大物資進口、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加強貿易救濟處置服務、推動外資項目加快落地等五個方面。
事實上,對于企業而言,想要從源頭上解決當前的困境,訂單才是最好的“解藥”。而拼多多此次進軍青島,無疑是帶著“解藥”而來。
拼多多所采用的消費者直達生產工廠的模式,將有助于生產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訂單,不但解決了眼下的燃眉之急,更為將來的發展開拓了更加高效的路徑。
青島雪達集團是全國知名針織企業,雪達集團成為首批入駐拼多多“青島優品館”的企業,雪達助推的功能性針織產品和童裝品牌上線后,銷量和訂單接踵而至。“直線攀升的營業額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集團銷售總經理畢駟海表示。
3
進擊的拼多多
疫情期間,拼多多的表現在眾多線上消費軟件中一枝獨秀。在不少市場人士眼中,拼多多是一家主要致力于三四線城市等下沉市場的電商。而在不少消費者的眼中,拼多多更是與低價劃上等號。
盡管外界的看法褒貶不一,但拼多多的“野蠻生長”從未停止。疫情發生以來不到兩個月時間,拼多多幫助全國超過400個農產品售出8.4萬噸,大約70%的訂單來自三線以上城市。
財報也顯示出這家新電商的發展勢頭:2019年全年,平臺成交總額(GMV)達到10066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13%。年成交總額破萬億,拼多多用了4年多時間;達到同一數字,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花了9年,京東花了13年。
眼下,拼多多更是加快了發展的腳步。疫情發生以來,拼多多已經連續與多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3月25日,寧波市人民政府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寧波優品館”正式上線當天,就打造了寧波年糕、廚具等十款訂單量達10萬+的行業爆品。
“未來一年,超過15000家寧波企業將和拼多多合作,覆蓋寧波各優勢產業集群,預計帶動當地企業在拼多多平臺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實現外貿轉內需市場訂單超200億元。”寧波市副市長李關定表示。
4月1日,在中央指導組和農業農村部的見證下,拼多多與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達成戰略合作,集中全平臺優勢力量推動湖北地區農(副)產品對接全國市場,并上線拼多多“湖北優品館”。
數據顯示,“湖北優品館”上線當天接待超過1107萬人次,累計售出湖北農(副)產品超410萬斤。在平臺5.85億用戶“為湖北拼單”的需求推動下,“湖北優品館”上線后的一周內,平臺湖北農產品銷量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370%。
其中,截至4月8日,“湖北優品館”內來自武漢的農產品訂單,單日銷售峰值已經超過300萬斤,其中,精武等鴨脖類產品單日銷售峰值超過10萬斤。
4月8日,武漢解封第一天,武漢市政府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啟動“武漢優品館”等項目,將進一步推動平臺武漢地區的訂單量大幅提升。
與青島的合作是拼多多繼寧波和武漢之后又一次全新的嘗試。青島是一座具有濃厚商業氛圍、勇于創新創造的工匠之城,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活力涌現,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2019年,青島電商行業實現網絡零售額1600多億元,增長15.6%,居于北方領先地位。
相比寧波和武漢,拼多多與青島的合作有著更多的看點。除了將最大程度上地幫助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外,正在著力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的青島,可以說與構建著強大供應鏈的拼多多不謀而合。
拼多多向消費端無縫隙地與生產端的工廠相連,而擁有著齊全工業門類的青島,正在通過對企業的工業互聯網的改造,讓生產端實現更加高效的互聯互通。
危困從來都是創新者的機遇。伴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經濟發展秩序正在被打破,全新的產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創新的青島,進擊的拼多多,雙方的攜手,必將貢獻一個新的“典型案例”!
(作者 木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