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青島嫚與250只流浪貓狗的抗疫日常:再難也要活下去
【青島新聞網獨家】
(文/李倍 視頻/荊瀟坤 寧冠宇)
人們常說,所有的堅持都源于內心的熱愛,這話在于君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嶗山南宅水庫旁,有一處占地5畝左右的“流浪狗救助基地”,38歲的青島姑娘于君已堅持救助流浪狗12年。從最初的零星救助,到后來成立救助基地,豢養超過250只流浪貓狗,于君這一路走得辛苦,但她覺得值,那種成就感,來自于這些流浪貓狗每次看向她時依賴的眼神。
在基地,于君把自己稱作“媽媽”,而這些流浪狗就是她的“毛孩子”,盡管這些“毛孩子”有的身體殘缺、有的性情乖張,但每天與它們相依相伴卻讓于君感受到了這世上最真摯的感情。
但這終究是一份沒有收入、沒有保障,且無比艱辛的“工作”。12年來,于君花光了積蓄,不得不靠愛心人士的捐助維系基地開銷。而今年,在新冠疫情的殘酷沖擊下,全球經濟波動甚至也影響到了小小的救助基地,“毛孩”們的伙食費突然變得緊張起來。
眼看這條救助之路愈發艱難,于君甚至為此遭到無故謾罵,但她卻從未想過放棄,“我離開它們可以自謀生路,但它們離開我就只能等死,所以再難我也會堅持下去,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
2013年9月6日流浪狗救助基地落成,如今于君在這里豢養了超過250只流浪貓狗。
緣起救助一只流浪狗 12年后她有了250個“毛孩子”
當記者見到于君的時候,是在她位于嶗山南宅水庫旁的“流浪狗救助基地”,驅車到這兒的路程有些遠,且進山的道路狹窄,路面坑洼不平,從市區到基地要頗費一番功夫。
上午10點,身著一套運動裝、套著圍裙的于君為記者打開基地的大門,眼前這位面容姣好、身形清瘦的女人就是流浪狗救助基地的發起人,若不是之前在微信上聯系過她,確實難以想象眼前這位弱女子,就是堅持救助流浪貓狗12年,如今豢養超過250只流浪動物的于君。
“我說青島話‘嫩’能聽懂吧?”一番簡單的寒暄過后,于君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生于1982年的于君今年38歲,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青島姑娘。來自于單親家庭的她,從小是媽媽獨自一人把她拉扯大。于君說,她家之前一直沒有養貓狗的習慣,她對貓狗的態度是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然而,十年前于君媽媽偶然救助的一只流浪狗,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老狗是去年走的,狗這種動物就是這樣,越養感情越深。”于君說,她的第一只狗是自己25歲那年媽媽撿回來的流浪狗,也沒有正式的名字,于君就一直叫它“老狗”,但就是這個家伙,讓于君感受到狗作為一種伴侶動物的可愛。慢慢地一只、兩只,最多的時候于君家的一樓小院里,前前后后一共收養了20多只流浪狗。
“狗越來越多,養在市區不合適了,得找個地方安頓它們?!庇诰f自己之前在撫順路市場做些批發生意,后來收養的流浪狗越來越多,工作也就慢慢放下了,感于一個人的能力有限,2013年的9月6號她成立流浪狗救助基地,希望找到一些與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做這件事。
“六子”下半身癱瘓,被于君單獨養在籠子里,于君每次經過“六子”的狗籠,它都會高昂起頭注視著她。
人與狗惜緣相伴:“我知道它們每個‘人’都經歷過苦難。”
在記者與于君攀談時,基地內一陣陣急促的狗吠聲震耳欲聾,幾次打斷了我們的交談?!八鼈円灰姷缴司瓦@樣,過一會兒就好了。”于君邊說邊走進“隔離區”安撫剛來到基地的貓狗。
在基地大門的右手邊,于君圈出一片“隔離區”,這個“隔離區”不是為了防控疫情,而是為了讓那些剛到基地的流浪貓狗適應環境。“我基地剛落成的時候就弄了這個地方,(它們)剛來到新環境會害怕,或者可能會帶有一些傳染病,要在這里觀察觀察?!庇诰呎f邊抱起一只正在渾身發抖的白色小狗,“它叫初十,來基地3年了,犬瘟好了但現在還有點癲癇。它非常害怕人,都這么多年了一見陌生人還是抖得很厲害?!庇诰稹俺跏?,親昵地說:“初十,是媽媽,不害怕吭?!彼龑ψ约旱姆Q呼是媽媽,她說基地現在有250多只流浪貓狗,它們都是她的“毛孩子”。
“這只叫六子,被發現的時候兩條后腿就不能動,腰椎有問題?!庇诰蜷_一個單獨的籠子,里面叫“六子”的小狗看到于君便高高的昂起頭,親昵地舔她的手指,因為它下半身癱瘓,所以無法做出正常小狗與人親近時搖頭擺尾的樣子?!八掳肷戆c瘓了,所以大小便失禁,只能拖著下半身‘行走’,去醫院檢查說是做不了手術?!庇诰叾号傲印边呄蛴浾咧v述,“它來的時候不到一歲,很親人,我給它鋪了褥子,放在我屋里單養,如果放在狗舍它的下半身會被磨爛,糞便會造成感染?!闭f這些時,“六子”和于君相互對視,“六子”的眼神里充滿依戀。
“這只叫小乖,來基地兩年了,發現人看見它的時候它就躺在馬路上,右前肢的骨頭都露出來了,我帶它去醫院做了截肢。”基地里的每一只貓狗,于君都給它們起了名字,有些狗來到基地后很怕人,于君要慢慢地與它們建立感情?!啊」浴m然只有三條腿,但現在它生活“自理”沒有問題,對我也很親近?!庇诰f,基地現在有很多狗,即便她照顧許久喂飯喂水,但依然很難與它們親近。“我知道它們每個‘人’都經歷過苦難,所以可能對人類還是有深深的恐懼。”
于君獨自搬起一袋20公斤的狗糧,常年從事高強度勞動,于君的手腕、腰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它們就是我的孩子,這輩子我不會再要自己的孩子”
“我平時一個人干活,都忙不過來,很少有時間能和它們玩兒。”從“小乖”的狗舍里出來,于君搬起一袋20公斤的狗糧準備給“毛孩子”們喂食?!拔也徽J同囤積和散養,因為每只狗的情況不同,全養在一起喂食喂水是方便了,但是死傷很難避免。”于君說,為此她在基地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狗舍,根據貓狗的不同性格和身體情況分類“居住”。
但這樣的做法也給喂養和打掃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喂食喂水、打造狗舍都要“挨家挨戶”的進行。于君向記者展示她喂水的鐵皮水桶,一桶水20多斤沉,她要拎著這桶水走遍5畝地的所有狗舍?!艾F在的天氣每天喂一遍就行,夏天天熱,一天要喂兩遍?!?/p>
因為每天都要干高強度的體力活,于君的手腕和腰肌都烙下不同程度的損傷。“你看我的手腕都是腫的,腰椎去醫院看了,醫生說是姿勢性腰肌勞損,得多休息,但我不能休息?!庇诰f,疫情期間她不讓志愿者來幫忙,基地所有的活都得她一個人干。
累到極限時,有沒有想過尋找“另一半”來幫自己分擔?面對記者的提問,于君沉默了一會?!霸谑浪椎难酃饪磥?,女人到了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子,照顧家庭。但我不能不管它們,只要有我在它們就有希望,我已經把它們當成了我的孩子,所以我已經決定這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于君低頭想了想,又看向記者,“對我來說,它們和我的媽媽一樣重要。”
于君說,現在基地的活都得她一個人干,平時少有時間能與“毛孩”們親密接觸。
疫情影響下救助之路愈發艱難:“有人罵我是騙子”
采訪過程中,于君的手機突然響起,打斷了我們的談話?!皯撌蔷戎娫?,不然沒有人找我。”于君接起電話,果然對方要求于君救助一條流浪狗,于君解釋說自己的基地現在已經飽和,沒有能力繼續救助,建議對方找尋一下其他的救助途徑。
掛斷電話,于君有一絲失落。她說疫情期間,由于擔心傳染風險,許多人遺棄貓狗,為此她每天都能接到求助電話和微信,但由于基地的流浪貓狗無法實現“救助-治療-領養”這樣的循環,導致基地現有貓狗數量已經飽和,“它們都快吃不上飯了,我哪還有錢去救助新的流浪狗?!?/p>
于君坦言,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能夠正常維系開銷的基地也跟著遭了殃,“毛孩”們每月的伙食費不僅不再有結余,甚至需要現湊,從去年12月到現在,這樣的情況一直沒有改善。于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袋40斤的狗糧約需人民幣160元,基地250只“毛孩子”平均每只一天一斤,需要吃掉至少6袋,一天的“伙食費”就要1000元左右,一個月花在吃上的錢就得3萬塊!
“可能是疫情影響的經濟環境不好吧,愛心捐款現在很緊巴,我自己的存款早就搭進去了,你說我哪還有能力去接收新的流浪狗?!庇诰f,國外相對成熟的流浪動物救助基地,是需要市民前去領養的,基地只是作為一個中轉站,發現流浪動物后實施救助,恢復健康后再為它們找到新的領養家庭,“但到我這兒的流浪貓狗幾乎就不會再離開了,我得保證它們的吃喝,就因為這樣,有人罵我是騙子?!?/p>
于君告訴記者,她對領養人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邦I養它們后能保證一輩子對它們好嗎?能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嗎?我想定期上門看它們能行嗎?”于君一連拋出三個疑問句,她是真的怕“孩子們”被領養走以后,再次面對來自人類的傷害。
于君就住在基地,她的“家”是一間簡陋的移動板房,就算正午時分屋內也很是“陰冷”。
“再難我也會堅持下去,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
眼看在疫情的影響下救助之路愈發艱難,有沒有哪怕一個瞬間產生過放棄的想法?“我不會放棄的。”于君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記者的問題。“我看過太多很慘的例子,我有時候會想它們在馬路邊、在寒風中死去前最后一刻都在想什么?害怕嗎?絕望嗎?”于君說這幾句話時,語氣里帶有哽咽,“它們已經很可憐了,我離開它們可以自謀生路,但它們離開我就只能等死?!庇诰宋亲樱Z氣堅定地說:“再難我也會堅持下去,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p>
從基地往返市區路途較遠,于君索性在基地安了家,和她的“毛孩子”生活在一起。在這間小小的移動板房內,一張床、兩張桌子、幾把椅子和一個簡易衣柜就是于君全部的家具?!耙郧暗募译娭挥幸淮搽娙熳樱髞硭麄儯◥坌娜耸浚┙o我安了空調和電視,我平時也不看(電視)。”
盡管正值正午時分,戶外的陽光炙熱且溫暖,但在這間小屋里,記者仍然感覺到陣陣寒意?!斑@里面‘陰冷’?!庇诰_窗簾,好讓屋外的陽光照進屋里,“我住在這時間長了身上濕氣重,關節什么的都不大好?!庇诰f,“我睡眠也不好,經常失眠,我現在就希望我別得病,別倒下,我真倒了它們怎么辦?”
“我現在最大的心事就是想找個地方把基地搬走?!庇诰f,基地現在的這塊地面臨著政府規劃,而且房租連年看漲,“搬家”是遲早的事。“我找了很多地方,合適的租金太貴,租金便宜的又太遠,為了這事我成宿成宿的睡不著覺?!庇诰龂@了口氣,找個能收留她和“毛孩”們的地方太難了,“事在人為吧?!庇诰袷菍τ浾哒f,又像是在對自己說,也許正像她微信簽名寫的那樣:“再多計劃,再多想法,都沒有變化快,也抵不過命運安排,一切順其自然?!?/p>
從于君“家”的窗戶望出去,外面是高高的大山。她說自己不會放棄也不能倒下,有她在,“孩子們”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