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島蛤蜊進入豐收季 野生蛤蜊重現“江湖”
“吃蛤蜊喝啤酒”,說起美食,蛤蜊已經成為青島的代名詞。膠州灣蛤蜊是國家農業部準予登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是山東省青島市第一個水產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隨著天氣轉暖,蛤蜊大量上市。
在西大洋碼頭看到,漁民們正在把各自灘涂上養殖的蛤蜊吊裝上岸,岸上商戶和漁民們不斷討價還價,想能多采購點兒。碼頭經理趙宇昌說,隨著豐收季的到來,西大洋碼頭每天就能達到50噸。
蛤蜊,最能代表膠州灣水產養殖的小海貨。紅島街道水產辦的專家介紹說,紅島海域的蛤蜊養殖面積有叁萬多畝,每年三月底開始進入豐收季,一直持續到十月初。因為水質得到改善和氣候氣溫等原因,今年蛤蜊長勢非常好,還出現了膠州灣里銷聲匿跡了30年的野生蛤蜊。
在西大洋碼頭,一邊是卸載成熟蛤蜊的船只,一邊是正在裝載蛤蜊苗的船只。碼頭上,載著蛤蜊苗的大貨車背對大海停在岸上,貨車車廂里面滿載著用塑料網打包好的蛤蜊苗,等待著漁船將這些“小生命”播撒到海里去。
等待海水到了合適的潮位,船工們就開始裝船,蛤蜊苗順著“滑道”從車廂傾瀉而下,爭先恐后地“滑”到船艙里。大約半個小時,蛤蜊苗就在船艙上堆成了小山。漁船裝滿后,船長按照計劃駛往指定淺灘。
從西大洋漁港碼頭出發向南,大約行駛一刻鐘,膠州灣跨海大橋周邊的這片海域就是紅島蛤蜊生長的地方。船長一聲令下,四名船工同時揮動鐵锨將蛤蜊苗撒到海里,漁船繞著一個中心點打著轉,把蛤蜊苗均勻地播撒到灘涂上。按照每車蛤蜊苗50萬元計算,今年可為紅島漁民減少購苗費用五千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