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面孔39】壁畫高手 任浩
“我想把我在疫情期間縈繞于心的所思所感,以公共藝術的形式表達展現給所有人。”在青島紡織谷內的雕塑藝術街區,有一位傾情揮灑色彩與創意的街頭壁畫高手——任浩。
十幾天的時間里,他獨立完成了六幅壁畫來致敬一線醫護人員,其中最大的《鐘南山像》高5米、寬3米。這一系列抗“疫“主題壁畫,為這座承載青島百年紡織工業記憶的歷史遺存再添不能遺忘的嚴肅記憶。
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的任浩,現在是一位街頭壁畫創作者,他的作品多以城市公共空間墻壁為載體。
疫情期間,那些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堅守在平凡崗位默默付出的普通人,讓他一次次陷入感動和震撼中,也一次次激發創作的欲望。
此前,他在線創作一幅鐘南山肖像畫的過程,一度成為網絡熱門視頻。如今,這幅鐘南山肖像畫已赫然出現在紡織谷內一面超過三米高的墻壁上。
“停了太久了,終于又找回了在墻壁上畫畫的感覺,這是我喜歡的方式,比在畫布或者紙上作畫更有感覺。”
3月25日,任浩完成了他的首幅創作,畫中一半是戴著草編口罩的巴基斯坦小男孩的面容,另一半則閃過一個戴著白色口罩的中國男孩的眼眸。
他說,這幅畫的原圖源于一張戴草編口罩的巴基斯坦小男孩的新聞照片,他在畫作中添加了自己的觀念和感觸,想以此種表現手法引發更多人進行現實問題的思考。
隔著醫院的玻璃門與男友深情吻別的護士、送外賣的小哥……他還用畫面去關照更多疫情之下的平凡生命。
“我希望能夠讓這些墻壁煥發一種文化的生機,有太多疫情中的英雄事跡和平凡故事,需要我們用畫筆把他們留下來,讓更多人看到。”
任浩提到了他所從事的公共藝術,相對來說,公共藝術多是大畫幅,現場看更具沖擊力。但是,并不雷同于西方抽象的時尚涂鴉,任浩說,他的創作更偏向于寫實,更確切的稱謂應該是街頭壁畫。
青島紡織谷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才先告訴青報君,紡織谷作為一個文創園區,結合園區文化特點,對每一條街都做了具體規劃,其中的虹橋北路,定位于一條雕塑藝術街,在這個匯集藝術家的雕塑創作和其他藝術作品靜態展示的區域,任浩盡可以大顯身手。
在任浩看來,相對寫實的壁畫可能更契合他的創作初衷:“我想要把我的所思所感以相對寫實的方式記錄在墻面上,面向所有人。它不是展覽館里的藝術品,它是大眾藝術。”
“公共藝術就是要走進大眾,讓觀者看得見摸得著,這是歌頌和傳播那些令人震撼的普通人事跡的最佳方式。藝術并不高高在上,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文/李魏 圖/“青島觀”攝影師 李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