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產業賦能城市發展 青島為何需要一個華僑城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李倍)
部分青島人對華僑城的最初印象起始于2011年,世園會板塊剛剛開始建設,華僑城攜旗下著名IP歡樂谷高調殺入,然而不到一年便果斷撤出。10年已過,世園東李片區已經在青島樓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9年末,華僑城再入青島,此次落址即墨,帶來了約59平方公里的超級規劃。在這家千億央企超強的城市運營能力下,青島上下翹首期盼華僑城是否能夠打造一個全新的城市板塊。
在今年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上,華僑城總經理姚軍透露,將在青島即墨蓮花山片區打造國家鄉村振興產業的融合示范區,建設集美麗鄉村示范前沿、鄉村科技基地以及休閑康養康旅為一體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一時之間,這一家千億級央企攜同撤市設區后的即墨再次站到了區域發展的聚光燈下。
責任央企 再進青島
1985年8月,經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特區辦公室批準,設立華僑城經濟開發區;11月,深圳特區華僑城建設指揮部宣告成立。經過了35年的發展,如今的華僑城已然身披各種光環:責任央企,千億央企,旗下6家上市公司,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全球主題公園集團 4強,2019中國特色小鎮運營商綜合實力、文旅小鎮運營商榜單雙榜首位……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中國全域旅游示范者、中國新型城鎮化引領者”華僑城先后打造了歡樂谷、錦繡中華等著名文旅IP,布點全國近五十個特色小鎮項目,建設運營文旅綜合項目近三十項,旗下擁有旅游產業(歡樂谷、世界之窗、錦繡中華、花橙旅游、主題酒店等)、文化產業(天視文化、鳳凰客家等)、新型城鎮化(安仁古鎮、光明小鎮、甘坑客家小鎮、黃龍溪古鎮、大理古城等)、電子(康佳集團)、相關業務投資等五大產業。
與一般地產開發商不同的是,華僑城作為責任央企,多年以來極少有負面新聞見諸報端。華僑城以高度的責任感,過硬的品質把控,言出必行的開發節奏,用一個央企獨有的匠心和細致,在中國大江南北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優質生活的創想家”。
產業興城 強強聯手
眾所周知,青島是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城市,同時,作為中央定調的兩大新示范區之一,青島依托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攜手上合組織、東北亞經濟圈國家,以高端農業、文化旅游、創意演藝產業不斷加強在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2019年初,青島市發改委會同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發布了《青島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將從青島市市情實際出發,兼顧近期重點和長遠發展,注重規劃落地,部署一批重大工程、重點項目。
而華僑城之所以選擇在此時布局青島,則是因為不論在政策支持上還是營商環境上,青島都已經做足了準備。
作為國際城市會客廳,青島的產業興城戰略無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來實現“共贏”,而有著千億央企品牌實力的華僑城,立足于高端化、國際化、示范性,無疑是最佳“人選”。
即墨迅速成為青島重要發展極
2017年3月,青島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城市框架——三灣三城,即構筑“中心灣區、西部灣區、東部灣區”的海灣型城市新格局。其中,東部灣區是以鰲山灣群為依托打造東部灣城,建設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為特色的中國藍谷。2017年9月,國務院、省政府批復了青島市區劃調整的請示,同意撤銷縣級即墨市,設立青島市即墨區,此前傳的沸沸揚揚的即墨“撤市設區”被正式官宣。
在今年的即墨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01億元,增長7.1%,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全省區縣前列。即墨區堅持更大力度“雙招雙引”,打造的汽車新城是即墨市加快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戰略,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的現代制造產業新城。“引來一個項目,帶來一批配套;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正成為即墨汽車產業的突出特色。
雖然即墨正在大步邁進,但是即墨天生具備的特色——地域廣闊,村落眾多,發展程度相對較低,環境比較優越,緊貼主城區……這些特殊點則決定了即墨在短期內不可能復制青島城區任何一個片區的建設經驗。
即墨必須趟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路子。
痛下決心 搶占先機
今天,在青島的城鎮化發展中,城市北拓早已是大勢所趨。為擺脫昔日南北狹長的膠州灣東岸帶狀城市空間束縛,青島城鎮化發展在歷經了東進、西跨后,必然要向北擴張。
一個城區的發展總也離不開一個契機。當年隨著侯家莊、麥坡、佛耳崖、上藏、爐房等舊村相繼納入改造,人們看到了李滄東部片區發展的端倪。2009年青島成功申辦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定于李滄東部的百果山風景區。為迎接世園會,李滄東部各項配套的建設開足馬力,李村河上游啟動整治,環境大為改善,金水路、九水路等東西主干道相繼拓寬通車,房企大鱷紛紛在此拿地,一時之間,李滄東部開始轉變成為青島生態居住區,其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房價飆漲,在區域價值上甚至開始與新都心、浮山后相提并論。
那個年代,原本打算進駐世博園片區的華僑城錯過了青島,青島也錯過了華僑城。今天的東李片區,在城市發展的慣性下,已然晉級為改善型片區,青島的炙手可熱的板塊。
產業集群賦能即墨全域發展新格局
如今即墨撤市設區已有近三年時間,即墨迫切需要一個更大更新的規劃,來推動自身的多元化發展。
這個時候,華僑城回來了。
要在青島打造以“城鎮化+農業產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思路,并締造產業內容廣、區域特色顯著的產業集群型型示范區,就需要一個著眼現在能拉開青島城市空間發展大框架,放眼未來將有更廣闊的空間協調產業發展布局的區域,才能支撐起集農、旅、文、養、創多元產業的發展。如果說世園會是李滄東部區域發展的“快進鍵”,那么華僑城就是即墨區發展的“強心針”。華僑城300億戰略項目攜手青島,并最終落子即墨蓮花山絕非偶然。
從地理位置上看,龍泉片區和蓮花山片區位于即墨三大產業區的核心區域,可“坐享”三大產業區的發展碩果,首當其沖的就是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不僅如此,即墨區龍泉街道近年來依托東部片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稟賦,以央企獨有的黨建發展為引領,沿蓮花山、蓮陰河一線,梳理整合轄區東部100余家生態農莊、18個特色農業合作社,在即墨區率先成立龍泉街道聯合黨支部,圍繞“講好龍泉故事”挖掘特色文化,通過全域產業融合、全域景區打造、全域鄉村振興,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經典IP。
栽下梧桐引鳳來,2019年12月28日,華僑城青島即墨蓮花山戰略發布會盛大舉行,正式揭開了華僑城在青島的“開篇之作”—與即墨區重大戰略合作項目的神秘面紗,而面紗下的項目就是青島華僑城生態文化社區(華僑城·歡樂蓮泉)。
59平方公里在即墨建設“新市北”
青島華僑城生態文化社區總規劃面積約59平方公里,相當于今日整個市北區的面積,整個項目分為兩個部分,西部汽車產業新城片區占地約6.6平方公里,將承擔整個汽車產業新城片區的城市更新、社區建設、城市基礎配套建設;東部蓮花山產業片區圍繞華僑城全價值鏈鄉村振興新模式,以蓮陰河水系、蓮花山山脈為核心,重點打造“一道一路兩區”,將在約52平方公里范圍內構建起“農業+、旅游+、文化+、科技+”的多維創新空間,計劃引入18類、60余項產品和配套項目,不夸張地說,華僑城給整個青島建設了一個未來的中央公園。
華僑城·歡樂蓮泉是華僑城在青島的“開篇之作”,同時也是即墨區在大項目賦能區域價值后的全新出發。今年,即墨區聚力攻堅“8+4”重點功能區建設,“這12個功能區都有各自明確定位及發展方向,將帶動全區形成全域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即墨區委書記張軍表示。
一座北部新城正在崛起,即墨正蓄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