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布!青島139項重點工作推進“國際化+”
青島139項重點工作推進“國際化+”
《青島市推進“國際化+”行動計劃(2020/2021年)》發布
■企業國際化:激發城市發展核心活力
■市場國際化:拓展城市對外開放平臺
■產業國際化:塑造城市動能轉換優勢
■園區國際化:引領城市更高質量發展
■城市國際化:提升城市吸引力競爭力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青島市推進“國際化+”行動計劃(2020/2021年)》7月10日發布。這是青島推進實施國際城市戰略的第三輪雙年制行動計劃,共梳理出139項重點領域的工作任務,圍繞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本輪《行動計劃》緊密結合15個攻勢中涉及“國際化+”特點的重點工作,站在全市層面,將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點工作,再放大坐標,再對標先進,用“國際化+”進行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其中,兩年內將發布5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200個“未來城市”場景,推動30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就是參照“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攻勢方案,助力和推進我市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實際舉措。
在市政府7月1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行動計劃》放大坐標,立足全球,找準當前我市建設國際城市所處的方位,以及現階段要著重推進的關鍵節點。另外,市國際城市戰略推進委員會辦公室還根據《行動計劃》涉及的國際城市戰略各成員單位對標借鑒領域,配套編印對標案例指導手冊,共收錄了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城市的對標案例114宗,以期為高標準推進各項工作任務提供借鑒與參考。
企業國際化:激發城市發展核心活力
《行動計劃》提出,對標新加坡淡馬錫模式,面向全球引進國內外資本推進國企混改、建立市屬企業國際化經營評價指標體系、搭建中歐企業家青島峰會論壇、推進實施市屬企業“星海”國際品牌培育計劃。
對標深圳辦好青島企業家日、企業家宣傳周,建立異地海外山東(青島)企業家常態化聯絡機制,再造企業開辦流程,推動簡政放權走向縱深;對標德國“隱形冠軍”經驗,舉辦青島德國隱形冠軍投資合作論壇;對標硅谷投資機制、以色列“創新創業之都”發展經驗,實施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組合培育工程,引導金融機構與互聯網、生物、海洋等產業緊密對接,支持本地企業與國內外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合作共建產業孵化器及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市場國際化:拓展城市對外開放平臺
其中,在建平臺集聚資源方面,重點打造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組織國家實體“國際客廳”,運用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國際客廳”,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圈,建設中日韓跨境電商零售交易分撥中心。
在拓展航運市場方面,提升海運貨運量,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現代航運服務信息化支持保障平臺,打造面向長江、輻射東北、突破日韓的中轉體系;加密國內、亞洲及歐美地區貨運航線航班,提升膠東國際機場樞紐港功能,加強5G等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對貨運產業鏈的配套支撐作用。
在消費擴容提質方面,對標東京新宿、韓國首爾知名步行街,申建國家級步行街試點,發展“夜經濟”,依托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夜色名片,發布《夜間城市消費指南》。
在優化市場環境方面,實施“兩步申報”通關模式改革,實現海關“無感通關”,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打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產業國際化:塑造城市動能轉換優勢
在產業融合“智造”升級方面,通過推動3000家企業開展智能網絡數字化改造、發布5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200個未來城市場景,加快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在完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方面,通過舉辦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東亞海洋博覽會、世界海洋峰會3項國際會議論壇,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交流平臺和成果交易平臺。
在提升國際大型會議質量方面,與國際會展機構包括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與國際展覽業協會等保持機制化交流與合作,提升會展業品牌影響力,打造青島會展經濟產業帶。
在加快發展國際金融產業方面,包括升級“金企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打通金融機構、企業、政府部門三方信息互通渠道,降低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成本與風險,持續打造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平臺等工作。
在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方面,包括開展影博會、國際電影音樂節、國際啤酒節、石老人音樂季等國際文化旅游推廣交流活動,打造東方影都、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建設恒大水世界,打造咖啡、貝殼、小提琴、市舶司博物館等文化空間,完善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在提升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推動世界羽聯青島國際交流中心投入使用,高標準舉辦“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青島國際馬拉松等賽事,將我市打造成為“世界體育走進中國”和“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重要樞紐。
在推動智慧農業建設方面,包括全力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推動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共享數據中心,建設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上合組織國家地方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高端農業裝備產業基地3個基地或試驗區,打造“國際種都”地域農業品牌等。
園區國際化:引領城市更高質量發展
其中,在重點園區功能建設方面,包括新增上合示范區新增貿易企業400家,對上合國家進出口增幅15%以上,建設上合青年國際創業孵化器項目;加快發展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海洋特色產業,落實106項改革試點任務,新增市場主體1.5萬家,建成可復制可推廣改革試點經驗20個等。
在優化園區營商環境方面,包括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規范涉外商事審判司法程序,建設涉外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進涉外商事訴訟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
在園區人才引進方面,包括高質量建設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爭創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精準引才機制,打造“國際化、高標準、一站式”的國際人才服務中心等。
在特色園區建設方面,包括高水平建設中德國際合作園區,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德國企業最集中區域和省內最大德語人才聚集地;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推進國際院士港科教產融合建設及生態體系的打造;建設時尚創意產業園和國際紡織服裝文化發展基地等。
城市國際化:提升城市吸引力競爭力
《行動計劃》提出,在城鄉規劃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包括統籌區域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社區空間微更新試點、市政道路改造提升、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
在城市現代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涉及社區養老、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內容,如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養老床位,探索建立延緩失能失智保障工作機制,提升多元主體協同治理下的社會組織治理能力等。
在城市國際交流合作能力提升方面,包括開展多元化、多領域城市形象推介活動,利用友好城市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舉辦青島友好城市教育國際研討會等。
(青報全媒體記者 衣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