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悶悶!悶熱來搶C位了……青島疾控發出警示!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
這兩天濕度增大了,感覺有些悶熱。
可剛剛過去的7月可是少有的涼爽,
有青島氣象部門發布的數據為證↓
7月青島全市平均氣溫23.7度,比常年同期偏低1.7度,全市平均降水量228.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8.6(偏多52.3%)(截至7月30日)。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7月下旬就開始有桑拿天的感覺,但今年7月下旬全市平均氣溫24.0℃,比常年同期偏低2.2℃,而且大于等于35度的高溫日數一天也沒有。
2019年7月下旬全市平均氣溫28.3℃,比今年高了4.3℃。去年7月下旬青島大于等于35度的高溫日數:平度、萊西、即墨有4天,膠州2天。
按照常年平均情況,8月份是影響青島的臺風最多的月份,也是青島全年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為173.9毫米,平均氣溫25.4度。
下面是最新的天氣預報↓
青島市氣象臺1日06時發布:
【青島市區】今天白天陰有小雨,沿海有霧,南風3到4級,今天夜間陰有小雨,沿海有霧,南風3到4級,今天最高氣溫27℃,最低氣溫24℃,相對濕度80%-100%。
【預報各區】今天白天到夜間陰有小雨,沿海有霧,南風,海上5到6級,內陸3到4級。
市疾控中心發出8月健康警示
8月的青島仍處在三伏天,青島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目前國際國內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市民仍需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此外,高溫天氣容易導致中暑及其他急癥的發生,病原生物在濕熱的環境中也喜歡刷存在感,食物容易受污染而引發食源性疾病,市民及游客要注意預防。
01
應對疫情和熱浪雙重挑戰
炎熱夏季到來,新冠病毒卻無懼冷熱,葷素通吃,繼續在全球傳播,市民對疫情防控仍要高度重視,除了常規的“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外,還要注意:
在炎熱環境下佩戴口罩將增加中暑風險。在戶外通風良好并保持足夠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但在人員密度較大的區域特別是室內公共場所或安全社交距離無法保障的情況下,仍需戴口罩,市民可以考慮一些較舒適的醫用口罩。
有市民擔憂新冠病毒傳播而不使用空調,會導致中暑等健康危害而更容易引發疾病。市民使用家用空調時需做好空調的清洗消毒,不宜使室內溫度低于26℃,并注意勤開窗通風換氣;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公共場所和辦公場所,也應提高新風率并做好公共場所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
65歲以上老年人是易患重癥新冠肺炎和易受熱浪影響的人群,其患新冠肺炎病死率和中暑的風險都會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此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肺疾患、糖尿病、肥胖癥等慢性基礎疾病人群和孕婦,尤其需要做好防曬補水。確保與處于隔離或獨居狀態的易感人群保持有效聯系,一旦出現中暑反應能及時救助。
公眾應盡量避免在熱浪期間外出,穿戴防護裝置的醫護工作者、社會服務保障人員和在戶外作業應實行輪班,出汗較多時及時補充含鹽飲料,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維生素C的清淡食物;保持充足睡眠。
02
防止“病從口入”保護腸胃
高溫高濕天氣,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快速繁殖,若在食物的加工、儲存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孳生細菌、病毒,從而引起腸胃不適,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啤酒節期間,大量游客來青,也可能因為水土不服、飲食習慣差異等原因發生食物過敏或胃腸功能失調。
為預防此類疾病,市民及游客要注意以下幾點↓
●喝開水、吃熟食,做到勤洗手、認真洗手、飯前便后洗手。
●搞好家庭食品衛生,在平時儲存食物和做飯時,一定要注意生熟分開。
●不食用的食物應及時放入冰箱但不要儲存太久。
●盡量不吃剩飯菜,隔頓的飯菜要充分加熱才能食用。
●海鮮類食品要燒熟煮透,不吃生、半生水產品,過敏體質者慎食海鮮。
●到正規衛生的餐館就餐,不要到衛生條件差的街頭攤點就餐,少吃涼拌菜和燒烤類食物。
03
洪澇災后要做好防疫
8月份時常有臺風暴雨發生,處于低洼地帶的房屋容易進水受災,疫水泛濫容易造成病原生物的播散。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更容易導致飲水飲食衛生狀況惡化、環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受災人群免疫力容易下降,臨時集中安置時密切接觸機會增加,各種傳染病特別是腸道傳染病、蟲媒和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及經密切接觸傳播的傳染病等發病強度增加。
市民要注意,不喝生水,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桶裝水或經過消毒的臨時飲用水。注意飲食衛生,吃熟食,不吃腐敗、霉變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糧食或食物一旦發霉,其可能含有的黃曲霉毒素為I類致癌物,均應及時處理不再食用。
清除住所內、外的污泥時,可使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消毒,并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潔干燥。做好受污染水井的清淤消毒,管理好豬圈畜棚及廁所衛生,要在指定區域排放垃圾。進行蚊、蠅、鼠、螨等的預防及殺滅,預防乙腦、痢疾等蟲媒傳播疾病。飯前便后要洗手,不用手、尤其是臟手揉眼睛。皮膚防破損,避免接觸疫水,預防介水傳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