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激情建功青島】審批提速少跑腿 用頂格服務換百姓笑臉
【青島新聞網原創】
文字|韓彤彤 圖片|張力偉 視頻|劉碩
“以前開一個飯店要經過五六個部門的審批,全部流程走下來,快則四五十天,慢則一兩年。”在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于志洋似有感而發道,“改革后,我們僅需三天,便能幫老百姓完成全部審批。”
于志洋是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副局長,自2017年起,他正式加入行政審批隊伍。多年以來,作為審批流程改革的參與者之一,他切切實實感受到審批提速給百姓帶來的便利。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更是借助“改革”的東風,接連推行“政企融合”、“一窗受理”等政務服務新模式。
“我們都是老百姓的孩子。”在于志洋心中,能為百姓解決問題,能看到百姓的笑臉,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壓縮審批時間 “一窗”“一事”頂格協調
在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有一個“望問解憂”辦公室,根據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局長帶班”制度,每天都會有一名局長及兩名科長在此值班,于志洋也不例外。他的辦公室與服務大廳相隔一條走廊,除例行值班外,他時常也會過去轉一圈看看。
2017年4月,于志洋加入到行政審批隊伍。2018年底,經改組后,行政審批服務隊伍正式組建完成。據于志洋介紹,在以往的行政審批工作模式中,經常會出現從事不同審批工作的審批工作人員忙閑不均的問題。“有的窗口排了一排人,有的窗口一個人也沒有。”為了提升審批效率,解決忙閑不均的問題,于志洋開始著手打造審批提速增效新“套路”。
“我們推出‘一窗’和‘一事’的審批模式”對此,于志洋解釋道,‘一窗’即一窗受理,‘一事’即一事全辦。”
“一窗受理”是以市場化的思維方式探索“政府服務”與“政府權力”的適當分離,將“政府服務”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目前,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將25個窗口全部對外綜合受理業務,并通過發揮專業輔助團隊和專業審批團隊的優勢,極大地提升審批速度。同樣的,“一事全辦”則意味著由審批部門提供一站式服務,申請人只需到一個窗口,填寫一套表單,提交一套材料,即可辦理完全部審批。
“以前,注冊一個企業要一個周,開一個飯店快則45天,慢則一兩年。現在好了,注冊企業只要15分鐘,開一個飯店只需3天。”自改革以來,服務大廳內辦事群眾人來人往、井然有序,工作人員各司其職、高效配合,再也沒有“兩極化”排隊現象。看著審批速度一提再提,于志洋知道,這條路走對了。
辦理全國首例在線跨國登記 創造膠州審批速度
2月26日,北京時間16點30分,德國時間10點左右,全國首次外資企業在線跨國登記在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上演。
“我們與德國企業連線,在線上為他們辦理注冊服務,這也是全國第一例在線跨國登記的案例。”談及這次史無前例的登記,于志洋依然很興奮。辦理成功后,他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德國客人展示了剛打印出來的營業執照。
2月22日,青島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外資企業在線跨國注冊服務舉措,對符合條件的登記申請,實行“即來即辦、離岸審批”。4天后,膠州市便率先迎來了第一位跨國登記的外國客人。
為了這次跨國登記,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做足了功課。“我們在收到外資企業的登記申請后,多次遠程指導企業準備申報材料,進行在線受理和審批登記申請。并通過青島駐外工商中心,由青島市駐德國工商中心代表在當地審核業務申請人提供的原件材料,確認無誤后,再傳回膠州。”在于志洋看來,跨國登記的順利完成無疑是對膠州行政審批速度的肯定與鼓勵。
為民解憂 用真情實感守護百姓笑臉
“你們比我的兒子還貼心!”去年,在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緊握著工作人員的手,不停地念叨這句話。“老大爺來辦理低保,當他走進大廳時,工作人員主動詢問了大爺的辦理事項。整個辦理過程,大爺一直坐在休息區,都是我們的工作人員全程幫他辦理的。”這件事雖然已過去了半年,卻依然溫暖著于志洋。
“這讓我們有一種獲得感。”于志洋表示,“每次收到這些溫暖的回饋,都會讓我堅信我們正在做得這些事情是正確的。”在于志洋心中,為百姓辦事就像是為父母辦事。“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家都是老百姓的孩子,只要能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只要能看到老百姓的笑臉,一切都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