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工業互聯網發展短板?從業者:應優化資源配置
青島新聞網9月23日訊(記者 朱穎)工業互聯網是未來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正在推動創新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范式的深刻變革,推動工業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重塑再造。當前,“工業互聯網”已成為繼物聯網和智能制造之后“火”起來的又一個熱詞。
9月21日,以“創新驅動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0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嶗山論壇召開。與會代表、專家、學者、企業家相聚一堂,共話未來,為我們緩緩鋪開一幅科學、技術、哲學與思想碰撞的時代畫卷。工業互聯網有哪些開發潛力?如何克服發展中存在的短板?中小企業能在工業互聯網中受益多少?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北京施達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國鈞,一起尋找其中答案。
“工業互聯網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作為企業,也要考慮投入和產出比,是否會帶來社會效益。”馬國鈞認為,產品創新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術驅動,一種是需求拉動,兩種創新歸根到底都是以經濟形態需求為前提。當前,如何提升中小企業辦事效率,成為工業互聯網的一個短板。
馬國鈞認為,目前制造業已逐步進入大規模定制的時代,制造業企業需要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但是企業現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無法適應未來趨勢,信息化工具呈現信息孤島,企業內部生產信息和外部供應鏈信息無法有效反饋與傳遞,無法用于實時優化和輔助決策。為彌補現有技術短板,他的團隊研發出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統,依據中國企業管理現狀,以生產現場量化管理為基礎,以智能決策為核心,以全供應鏈協同制造為關鍵,幫助企業實時優化資源配置、縮短生產周期、快速響應生產現場和市場的變化、采集和挖掘工業大數據,構建“智慧車間”+“智慧工廠”+“智慧供應鏈”,為價值鏈全流程提供實時智能分析與決策,最終提升企業效率和效益,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不少中小企業處于轉型階段,定制數據需求,完善升級配套,不但能提高效率,還能為其轉型升級做“底料”。馬國鈞剖析國內外典型應用案例,直擊企業管理痛點,對于生產管理環節計劃多、扯皮多、效率低等積重難返問題提出高效的接地氣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