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承認落后的市南,接連傳出變革信號
2019年1月,有網友在媒體平臺發出了一則討論帖,引發熱議——
市南為什么衰退這么嚴重?
彼時的市南區,因剛剛承辦了大活動,城區基礎設施經歷一波升級,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似乎與上述主題不沾邊。
事后來看,表面的風光確實只是表象。在近5年的產業轉移、區市競爭中,市南的優勢一點一點喪失,直至今天。
雖然GDP增速連續排在全市倒數,雖然黃金地段的爛尾項目就在眼前,屢屢被媒體曝光。但,承認落后的那層窗戶紙始終沒有捅破。
時間又過去了近兩年,在經歷了領導干部調整、青島“第二區”或將不保的危急形勢下(詳見“青小島”文章:青島各區市前三季度GDP出爐:即墨逼近市南,李滄增速最低),市南終于鼓足勇氣,承認“金邊”失色。
“歷史上市南區非常輝煌過,2013年,市南是全省第一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百億的區縣,而去年收入降到87.2億,去年的各項考核指標在全市也不理想。為什么經濟發展到了這種情況?”在11月3日市南區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擔任市南區委書記不到3個月的趙燕說。
或許,這句話刺痛了很多人,但,是事實。
1、市南到底怎么了?
媒體有限的報道,提供了外界窺探市南經濟真相的視角。
11月11日,青島晚報報道:一年上千企業遷出,GDP增速在青島各區中排名落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跌破百億。
11月3日,趙燕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說:“我到企業去調研,人家很委婉地和我說‘這么多年,我們基本上連個科級干部都沒見著。’企業基本上是自力更生。所以市南的營商環境去年在全市考核中處于后面。”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趙燕透露,不包括即將投入使用的海天中心,市南目前閑置的樓宇還有81萬平。許多園區處于半荒廢的狀態。
趙燕所說的數據,比市場分析得更為嚴重。10月份,戴德梁行發布的《第三季度青島寫字樓市場和零售市場報告》提到,存量方面,市南CBD最多,存量為62.7萬平方米;其次是市北CBD,存量為50.8萬平方米;嶗山CBD存量為31萬平方米。
“空置率方面,嶗山CBD空置率最低,最高的是市南CBD。”
這些媒體報道的細節,勾勒出市南經濟的慘狀。
樓宇經濟是市南頂梁柱,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大量企業外遷,樓宇空置對市南經濟造成的傷害可想而知。
近幾年,市南樓宇經濟的發展狀況少有報道。不過,從之前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其對市南經濟的重要程度。2015年的數據顯示:市南區稅收過億元的樓宇達到24座,全區高端商務樓宇聚集各類企業2.1萬余家,高端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了67%。
即使出現衰退,也應當承認,服務業仍然是市南的優勢。
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市南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總量達252.21億元,占四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的50.69%,居第1位,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率達1.7%,居四區第1位。
2、經濟下滑、企業外遷,市南遭遇的問題并非“一日之寒”。
拋去區市競爭、轉型壓力等外部因素,市南自身的問題也不少,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營商環境。
趙燕也直言不諱:調研過程中,很多企業反映,在辦事過程中到了最基礎的落實環節,一些科級干部“一切都拿法律法規來說事,就是卡住不辦事。”
月初,在全市企業家座談會上,有位企業家說,目前青島營商環境非常好,在于頂層非常給力,但基層需要跟進。跟企業打交道的多是基層官員,感覺差距還很大,如果能把頂層對企業家的關心關愛落到基層上就更好了。
這位企業家旗下公司遍布青島各區,巧合的事,總部注冊地在市南。
今年5月8日至7月31日,省委第十巡視組對市南區進行了巡視。9月份的反饋會議上,點出的問題一針見血,部分如下——
推動“經略海洋”重大決策部署不主動、效果不明顯,“雙招雙引”投入大產出低,抓“六穩”“六保”落實不夠有力。
干部隊伍違紀違法問題時有發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還比較多。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有差距,選人用人導向有偏差。
區委領導作用發揮不力,引領發展能力不足。
黨員隊伍干事創業精神欠佳,行動少落實差還比較突出。
各種問題的積累,讓市南嘗到了苦果。
搞活一座城,要搞活關鍵的人。最近,市南提出,重要崗位的科級干部,必須三年一輪換,防止權力尋租。
干部生態的建設,目的是讓掌握資源的企業家更為“舒服”。
11月10日,市南高調舉辦企業家大會,發布《市南區促進“雙招雙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20條》《市南區惠企服務12條》和“親商卡”,表彰2019年度市南區經濟貢獻獎企業、區級經濟貢獻五十強企業。
會前還有一個細節,市南區委書記趙燕,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健帶領著區領導班子,早早地等候在會場門口,迎接每一位參會企業家的到來。
此前的幾個月,市南的領導頻繁走訪企業。一方面了解企業狀況和遇難的難題,另一方面或許有“安撫”之意。
不管怎么說,市南正通過種種方式,向外界傳遞明確信號,重塑形象。
3、市南的大動作,不止于此。
多年振興未果的市南老城區,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大動作。
10月30日上午,青島灣項目拆遷啟動,太平路53號的國風大酒店正式進行拆除。
未來該項目將綜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與火車站、地鐵站點及周邊互聯互通,實現火車站前濱海廣場出站即觀海的觀景效果,提升火車站周邊區域城市品質,突出青島灣歐陸風情,擬打造集商務、商業、旅游、文化、交通、住宿、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建設濱海新地標,拓展西部新空間。
市南還透露,目前正加快中山路步行街整體規劃,優化產業布局,開放5G場景,打造全國首條直通大海的國際化商業步行街,讓百年商業街煥發勃勃生機。
今后的效果暫且不論,但市南的這一輪操作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拆除火車站周邊的4棟老樓,顯然不是輕易而舉就能做到。
此外,讓外界以及企業家重拾對市南的信心,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沿海一線多個商業項目,包括棧橋商業廣場、太古購物中心,仍像一塊塊傷疤,亟待修復、盤活。可以想見,造成如此局面背后的原因肯定錯綜復雜。但是,只要它們擱置一天,就會對區域帶來負面影響。
鳳凰涅槃,必須要啃下幾塊硬骨頭,顯示市南的決心,給觀察者以信心。
最后再說一句,市南是遭遇發展瓶頸,但家底猶在:擁有全市一半以上的甲級商務樓宇,大型總部企業147家,各類人才總量占戶籍人口的40%;以全市2.7‰的土地,實現了全市10%的GDP,單位面積生產總值達到40億元。
之所以在輿論場上評價不高,一個很大原因還在于發展水平與人們的期望出現了差距。
市南要做的,就是正視差距,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