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級大會在青召開!職業教育大事緣何頻頻@青島?
黃帝教民制作舟車,神農教民播種五谷,伏羲教民從事漁獵,古代社會,以師徒相傳和行會教育為主要形式的職業教育,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一部人類經濟發展史,職業教育貫穿其中。在中國,1.2萬所職業院校1200個專業每年畢業生在一千萬人左右,每年培訓上億人次,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輸送著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在青島,職業教育的發展亦是教育領域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1月,教育部與山東省政府共同出臺了《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青島成為創新發展示范區。6月底,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10天前,青島職教活動周正式啟動,緊接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在青島開賽。11月18日,世界職業技術教育大會暨展覽會(以下簡稱“Education+2020”)在青島開幕。
2020年,一系列中國職業教育的大事在青島發生或與青島相關。青島,這個曾閃耀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職教圈的城市,再次令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職業教育界矚目。
1、世界職教大會選擇青島,水到渠成
Education+2020是職教領域的盛會,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德國斯圖加特展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展會已走過南京、廣州、西安等多個城市,本次為第五屆。歷經4年的耕耘與發展,Education+在國內院校與企業之間已經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展覽面積總計超過50000平方米,先后有來自中國、德國、法國、英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嘉賓參與;參展商數量累計達500余家,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如戴姆勒、博世力士樂、陸科思德、費斯托、西門子、德國通快、京東、海爾、萊茵科斯特等;大會同期設置國際峰會、教師研修、平行論壇等,總計吸引30000余名專業人士參與。
2020年,大會選址在青島,在主辦方之一——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聯創董事長任偉看來,是水到渠成的選擇。據悉,此前一些中部城市和天津等沿海城市也有意承接大會,但青島的營商環境、產業布局更得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的青睞,公司的項目自然首選青島。
青島積極投身山東職教高地建設的做法也讓主辦方看到了合作契機。2020年1月,教育部與山東省政府共同出臺了《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明確把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作為推動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大行動,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樣板和標桿。無論從產業發展的需求來看,還是從青島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青島職業教育必須當好“排頭兵”。高地建設啟動以來,青島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突破職業院校建設短板,建設四個面向國際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探索“3+1+2”長學制人才培養新模式等做法讓人們看到了青島職教改革的魄力和力度。以“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技術教育與新基建人才培養”為主題的大會,對青島來說恰逢其時,而對主辦方來說,大會放在青島,成果無疑更值得期待。
“事實證明選青島是對的。”任偉說,大會的外籍參展單位主要來自歐洲,這個決定得到了法國、德國等絕大多數參展方的熱烈歡迎。即使大會受疫情影響延期,參展商也表示愿意等一等,而不是另換它地。今年,由德國聯邦政府支持的德國官方國家展團與20多家德國企業一起加入展會,展覽總面積達到700平方米。
在國外主辦方和參展商看來,青島的職業教育和德國、法國職業教育有著共同的基因。從1989年開始,青島就已經開展了中德雙元制農業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雙元制,一元是企業,一元是學校,按照行業標準培養實用型人才,青島的職業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曾是全國城市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如今,本土化的雙元制教學已經變成了內容更豐富的產教融合示范樣本。
2、搭建一個國際化平臺,讓青島職業教育與城市定位相匹配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近年來,幾乎每一場在青島舉辦的盛會,都會在各個領域給這座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青島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生態思維創發展環境,強化各平臺間的互動,通過平臺競合激發創新活力,實現價值倍增效應。而世界職教大會就是這樣一個優質的平臺。
30家國際組織、境外商協會及機構參展,200余家國際知名企業參展。會上,來自中國、德國等國家的政府、學術界、行業界、企業界、職業教育界的官員、院士、企業家和院校長進行20余場高水平主旨演講,分享發展經驗、發布最新動態、展示最新成果、提出發展理念。同時,政府間、行業間、企業間、院校間都以此為平臺,開展大量交流、溝通、互動。青島中德職業教育基地、中德產教融合聯盟在會上揭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德國陸科思德教育集團、德國戴姆勒集團、海爾卡奧斯、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中國勞動經濟學會等20余個單位現場簽署校企合作項目。
走進世界職業教育展覽會的展館,宛如走進了生產線:各種機械臂忙忙碌碌;巨大的無人機可以供學生發揮創意;拆解的新能源汽車清晰展示汽車運動原理;數控機床能靈活地“繡花”;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展示的拖拉機有著變形金剛一樣的外形,能自動駕駛,能讓主人坐在家里遙控它耕種……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被席卷進浪潮,產業發展需求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特別是新興產業,對于技能型人才、對于工匠的需求在進一步擴大,如何勇立潮頭,是展會上大家討論的焦點。
德國萊茵科斯特有限公司(中國代表處)的李雪在公司展位前不斷給來自各地的職校觀眾講解公司產教融合方案。一臺模擬飲料灌裝生產線的機器在演示工業互聯網教學過程。“辦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為企業改造智能產業線、輸送人才。”李雪說,世界職教大會的平臺為公司帶來許多合作項目,開幕式結束后,公司與山東工業職業學院、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棗莊科技職業學院簽署了合作協議,19日還有一場簽約。
匯博機器人公司在展會上也遇到了不少意向客戶。在青島,青島技師學院、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等已經用上了這個公司的機械臂工業機器人、關節球狀機器人。通過合作,學校找到了提升教學質量,并軌行業標準的解決方案,企業尋覓到了商機和面向未來的人才。
利用展會,專業觀眾和參展單位興致勃勃,在青島的平臺上各取所需。
青島要建設國際大都市,職業教育的發展應與城市資源稟賦相匹配,與城市發展定位相匹配。建設山東外貿學院跨境電商聯盟、中德雙元制農村職教合作、萊茵科斯特培訓平臺、召開國際職業教育大會等,青島職教的組合牌目標是為青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資源保障。
當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都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振興經濟、增強國力的戰略選擇。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礎,成為推進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3、青島為職業教育困境貢獻破題方案
近年來,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為中國躋身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中國動力。目前,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2萬所,年招生1083萬人,在校生2857萬人,每年培訓上億人次。職業院校共開設近千個專業、近10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畢業生累計達2億多人,現在每年畢業生1000萬人左右,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支撐。
龐大的體量下,學校育人標準和企業用人需求不接軌是最突出的問題。學校負責育人,企業負責用人,如果教學標準和崗位標準不一致,課堂上教的知識企業不認可,雙方都會尷尬。學校要教技能,但在技術不斷更新的時代,校內建設的培訓基地往往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
在青島,產教融合的解決方案已經初步成型,并且經過了實踐檢驗。疫情期間,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支援生產線,去了馬上就能用,職業教育在生產線上交出滿分答卷,在全國傳為佳話。
完善現代學徒制、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引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育產教融合性企業……青島的探索在雙元制土壤里發生得自然而然。
課堂上一個老師帶幾十個學生,但學技術需要師傅手把手地指導。在烹飪學校,學生拜師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酒店的大廚,一個師傅帶三五個徒弟,老匠人的心得在現代師徒制里得到傳承。
學校建實訓基地很難緊跟技術發展步伐,那就在企業里建基地。政府出錢,買設備,請師傅,在企業生產線上給職校學生預留實習工位,解決了企業實習生不足,設備更新換代資金短缺問題,也給學生營造了接觸行業前沿的機會。目前海信、青特汽車等企業都有實訓基地,并保持著有序運行。一批批學生在生產一線鍛煉了本事,有的畢業后直接留下工作,也有的找準了繼續學習的方向。
在校期間,學生可以考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是學歷證書,X是若干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證書是行業承認的標準,比任何版本的課本都更接近生產實際。想要拿到高級別證書,要學理論、要實操,產業的需求直接倒逼了職業學校的課堂改革。
為了讓企業積極對接職業教育,青島培育產教融合性企業。如果企業愿意為職業教育助力,并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進入產教融合大名單,企業就能得到降低稅費的待遇。目前,海爾集團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偉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雷沃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萊茵科斯特智能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青島恒星數據網絡管理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青島)有限公司、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榜上有名。
一場大會,更加清晰地展示了職業教育的未來。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圍繞產業發展,特別是當前工業互聯網大潮和新基建風口,營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生態環境,提升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青島職業教育的探索借助世界職業教育大會的揚聲器發出了鏗鏘的聲音。
作者|黎黎子 攝影|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