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無奈”;歸來,迫不及待!短短五年,“劇情反轉”,到底發生了什么?
這是一個企業與一個城市頗為波折的“愛情故事”。
五年前,青島誕生了一家極富成長性的互聯網企業,但因為種種原因,遠走他鄉。五年后,它選擇“高調回歸”——
12月9日上午,城陽區與每日優鮮集團總部項目簽約,每日優鮮將在城陽區成立總部公司,產業及直接配套投資不低于200億元。
并以每日優鮮全國總部為龍頭,融合“互聯網+農業”下的新零售各類業態,涵蓋總部辦公、科技創新、智能算法研發、人才交流、展覽展示、國內外貿易、金融投資、產業基金轉化、服務咨詢等各類細分領域的優質企業,打造每日優鮮生態鏈上下游企業為重要組成的產業集群。
每日優鮮相當牛。在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戰略咨詢發布《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成立短短三年的每日優鮮以10億美元的估值上榜獨角獸企業名單。其上榜得益于模式的創新性、企業的高成長性,以及在消費者中樹立的良好品牌形象。
“2015年我們創業的時候,公司注冊所在地其實就在青島,但是我們團隊辦公在北京,經過五年的發展,今年我們又回到青島,其實是回到了初心。”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在致辭時如是說。
這五年,徐正經歷了什么?去而復返又是因為什么?
1、出走
“其實,我可以說是青島人。”徐正說。
在互聯網上搜索徐正的人物履歷,這位15歲就考入合肥中國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在28歲時,便成為聯想集團最年輕的事業部總經理,2012年,聯想成立佳沃,宣布進軍現代農業時,擔子就落在了徐正肩上。
那個時候,徐正就為青島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打造了“佳沃藍莓”著名品牌,把西海岸藍莓做成了一個城市名片。也就是在那時,徐正和同伴接觸并了解了農業,萌生出做生鮮電商的念頭。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基地待了2年的徐正,成了地地道道的果農。也是在這時,他發現了行業內最大的問題,便是“保鮮”。如果要實現用戶拿到的農產品新鮮,需要田地和餐桌兩頭布局。很快,生鮮電商進入他的視野,“一端連著地頭,一端連著消費者,中間環節全省了。”
2014年,發現商機的徐和同伴便將公司注冊在西海岸新區,“每日優鮮”正式成立。然而,注冊地在青島,辦公則是在北京,業務的開展也主要在北京。
為何會如此?“出走”青島,在和徐正一起創業的合伙人之一、每日優鮮副總裁郭琦看來,原因主要在人才。
“實事求是的講,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消費互聯網的創業和相關人才,涵蓋數據、運營等各個方面的,青島還是相對不足。而北京則是人才高地,所以我們的辦公和業務開展,前五年主要放在北京。”
2、獨角獸
每日優鮮開始做的事,總結起來,就是用互聯網技術為旺盛的農產品供給和農產品需求做最優“連接”,為農產品賦能。
商品供應鏈上,每日優鮮就堅持產地直采,與上游供應鏈深入合作,提供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并通過規模采購、精簡流通鏈條形成成本優勢。
物流供應鏈上,每日優鮮率先跑通了前置倉模式,不僅有效降低了冷鏈物流成本,并能實現前置倉周圍1-3公里范圍內商品1小時達,滿足消費者對線上購買生鮮方便快捷的需求。在品控方面,每日優鮮堅持100%批次質檢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優質生鮮。
通俗一點理解,通過用戶形成的大數據,每日優鮮可以提前指導上游產地種什么、種多少,減少傳統農業損耗;以大數據賦能供需補貨系統,對于每日優鮮目前在全國擁有的1500多個前置倉,其結合每個倉所屬的區域屬性、天氣系數、星期系數,以及商品品類屬性等,精準預測每個前置倉每天對每個蔬菜商品的需求量,通過算法把倉庫運轉控制到2天,每天還只有10%的售罄率,1%的損耗率。然而大概率第二天一早,這些商品都售謦,讓每日優鮮的整個供應鏈就變得無縫連接。第二天早上五點,新一批的補貨又來了。
這便是徐正所說的“以新技術做新業態,新模式帶來新產業”。得益于模式的創新性、企業的高成長性,企業被評為生鮮領域第一位的獨角獸公司。2018年,每日優鮮集團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百億規模,成為生鮮電商領域的領軍企業。
3、回歸
“項目從洽談到正式簽約僅用150天,開創了城陽區獨角獸企業設立全國總部的先例。”城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解宏勁介紹。
這個速度和選擇,定是有徐正、曾斌和郭琦對于青島這座城市的感情,然而情感之上,是他們更看重這座城市的實力、潛力和努力。
“這些年,青島國家戰略疊加、產業優勢突出,農業和食品產業更是行業現代化發展的風向標。”徐正說。消費互聯網進一步發展,必須有產業的腹地作為依托,正如同阿里依托浙江小商品集聚優勢、京東依托中關村公司集聚優勢,生鮮電商的發展,需要回到農產品食品核心品類的產業集群所在地,那便是山東尤其是青島。
“我們觀察到,青島這些年在創新生態的打造、營商環境的優化等各方面都有長足進步,對創業企業的人才、資金、環境等配套了非常多且具體的務實政策,讓我們能夠安心的落地。”
郭琦說,作為一家輕資產公司,最寶貴的就是人才,在五年的發展中,公司已經集聚了相當一批骨干和員工,隨著總部向青島轉移,員工也要來青發展。再來青島,這座城市對于企業和人才的尊重,以及迅速發展的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讓他們對“回歸”更加安心、更有信心。
“我們內部團隊開玩笑說,‘北國之春’又要來了。”徐正說,青島是北方城市“少有的開放、包容”,“最近有一些文章在講南北經濟、南北城市發展,我覺得青島其實是北方GDP第三的城市,但是這一段時間我們跑下來,我覺得青島應該是北方創新第一城市,非常開放、非常包容。”
青島也以實際行動表達著對于企業的歡迎。11月17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赴北京走訪每日優鮮北京總部,提出打造“4+1”發展生態,為企業、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提供全方位服務與支持,促成了每日優鮮與城陽區的合作“情緣”。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青島市和城陽區靠前服務,一事一議,促成了從洽談到正式簽約僅用150天的高效率。同時,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城陽區陽光創新投資有限公司、青島國信集團組成聯合投資主體,一期投資達20億元,為企業發展助力。
4、未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具有獨特的“雙節點”價值,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
當獨角獸城市迎來生鮮領域第一位的獨角獸公司,創業城市迎來創業企業中的“優等生”,基因相同、步調一致的城與企“激情相擁”,又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每日優鮮在青島的總部項目,要打造“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集合。包括四大產業板塊的建設——
第一是零售的多業態,包括現在的極速達業務,以及智慧菜場在本地的落地;
第二是上游生態鏈的產業園區和產業鏈的建設,通過投資和C2M訂單的方式來跟上游很多的產業供應商來做合作;
第三是農業的金融服務,包含農業的保險、期貨大宗交易;
第四是農業科技,上游用每日優鮮現行的AI科技和數據來去指導上游的生產,包括和它的生產的管理和銷售的管理。
四個板塊每個都是千億級的,每一個板塊的千億級背后對本地產業鏈帶動、就業帶動是非常可觀的。
對于青島來說,每日優鮮項目是難得的體量大、模式新、產能帶動強的項目,助推青島市新零售、新產業、新經濟做大做強。
對于每日優鮮來講,青島的地緣優勢、生鮮產品優勢和營商環境等,都將助力企業繼續做強。
作為“雙節點”城市,青島陸海聯通,同時也是膠東半島城市群成員之一。膠東半島城市群農產品品類豐富,是每日優鮮對接生產基地難得的資源。同時,隨著RCEP的簽署,相信中日韓農產品領域合作將更加便利,致力于農業產業的每日優鮮,取青島地緣之勢和“國際客廳”之便利,將為其打開中日韓市場提供極大助力。
世界工業互聯網讓雙方有了新的“共同語言”。每日優鮮正在做整個上游產業的產業互聯網建設,上游農產品的種、養、加工,都要往深度加工去延展、往附加值高的地方去延展,這便是從農業品到工業品的轉化,這一類上游產業鏈的平臺建設。這在青島正著力打造的工業互聯網生態中,大有可為。
去而復返,再次牽手,雙方都不再是過去的彼此,而是變得更優秀,更互動懂得。“新愛情故事”正在上演……
作者|張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