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位至全國第13!青島GDP達1.24萬億,反超無錫,甩開鄭州,逼近寧波!
在“萬億俱樂部”中,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五城2019年GDP都在“11000億+”水平,相互間的差距很小,競爭異常膠著。
2020年以來,五城奮力奔跑,進位爭先,但差距始終沒拉開,位次始終不明朗。
2月1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0年青島市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12400.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
此前,寧波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寧波市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20年寧波市生產總值為12408.7億元,同比增長3.3%。
1月29日,無錫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無錫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2370.48億元,同比增長3.7%。
1月30日,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透露,2020年,鄭州市GDP為12003億元,同比增長3%。
長沙暫未發布年度數據。長沙2021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透露,2020年長沙GDP同比增長4.5%。據此測算,長沙2020年GDP會排在無錫之后,鄭州之前。
綜上所述,在2020年城市GDP排行榜上,五城的排名基本揭曉:寧波列第12位,青島列第13位(比2019年上升一位),無錫列第14位,長沙列第15位,鄭州列第16位。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青島能頂住壓力實現進位,非常難得。
祝賀青島!
01
都在奮力奔跑,就看誰更快一步
從近10年的GDP曲線可以清晰地看到,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五城GDP從4000億元一路上揚,前后站上8個千億元臺階,到2019年,紛紛達到“11000億元+”。
無錫、長沙、寧波、青島、鄭州五城你追我趕,經濟體量交替領先,GDP曲線有多處交叉重疊。
2010年無錫位列五城首位,青島位列第二位;此后,無錫、青島、寧波、長沙、鄭州這個排序一直維持到2014年。2015年,長沙大爆發,超越青島、寧波,進到五城第二位。這一年,寧波超越青島。2016年,青島超越寧波。
2017年,青島又被寧波反超。這一年,無錫、寧波、青島、長沙攜手邁入“萬億俱樂部”。
2018年,寧波超越長沙。這一年,鄭州成功突破萬億大關。
2019年,寧波超越無錫,青島超越長沙,追趕者鄭州一舉超越長沙。到2019年年底,形成了寧波、無錫、青島、鄭州、長沙的格局。
2020年,五城格局再調整,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的排序基本確定。
青島超越無錫,排名從2019年全國第14位,上升至2020年的全國第13位。
五市的勢頭都相當不錯,同比增速都超過3%,跑贏了大盤。2020年,五市按GDP增量排名分別是:青島凈增659.25億元,無錫凈增518.16億元,寧波凈增423.58億元,鄭州凈增413.3億元,長沙暫未公布。
青島在五市中增量是最大的,由此,青島與寧波的差距由2019年的243.81億元,縮小到2020年的8.14億元;青島與無錫的差距由落后111.01億元,變為領先30.08億元;青島領先鄭州的優勢由2019年的151.61億元,擴大到2020年的397.56億元。
由此可見,青島已經無限接近寧波,而且對其他四城的優勢正在擴大,如果再加把勁,2021年有可能重回全國第12位。
02
工業是“關鍵先生”
工業是立國之本,是城市經濟的“脊梁”。這五城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工業的比拼。
五城中,寧波表現相當穩健,頂住壓力,保住了五城領頭羊的位置,穩居全國第12位。
寧波靠什么?寧波被譽為“工業波”,寧波能夠穩居前排,靠的就是強大的工業經濟。
作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以及長三角南翼的經濟中心,寧波是一座具有強大制造業基因的城市,擁有9個全國唯一的產業基地稱號,形成8個超千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石化產業基地和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四大家電生產基地和三大服裝產業基地之一……
“十三五”期間,寧波市工業經濟總量規模躋身全國前十,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穩定在43%以上。經過多年沉淀,寧波工業企業接近18萬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超800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總數達到51家,位居全國首位。形成了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民營經濟為特色,產業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
2019年,寧波GDP分別領先無錫、青島132.8億元、243.81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分別領先無錫、青島831.64億元、238.31億元。也就是說,在工業之外的其他經濟領域,寧波是輸給無錫和青島的。
2020年以來,由于產業結構差異,新冠肺炎疫情對寧波工業造成的沖擊尤為劇烈,但很快實現復蘇。全年,寧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分行業看,全市35個行業大類中,2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82.9%。
很顯然,工業成為拉動寧波經濟回升向好的主要動力。
與寧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無錫。工業的弱勢,讓無錫在五城的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尤其是與領頭羊寧波的差距越來越大,還一舉被青島反超。
2020年,無錫吹響“加快構筑產業新高地,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集結號,重點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打造世界級產業鏈。同時,通過深化改革,積極推進最優營商環境城市建設,聚力建設華虹集成電路一期、SK海力士第二工廠、中環領先大直徑硅片、中芯長電集成芯片封裝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打造出了產業發展新優勢。
2020年,無錫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分別突破3000億元、1300億元、1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增速呈現全面超越傳統產業、持續加快增長的良好態勢。
眼下,無錫正著力加快建設制造強市。這個目標一旦實現,無錫就有可能立于更加有利的競爭地位。
青島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并實現進位,關鍵也在于工業。
青島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又抓住了國家消費品工業產品的市場機遇,迅速崛起,曾經創造了“上青天”的輝煌。
2010年,青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大關,成為全國第九個工業“萬億”城市,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僅落后于深圳和廣州。2015年,青島工業總產值突破1.8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后出現下滑。
下滑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抓住消費市場和整體產業轉移的機遇,也沒有跟上IT、網絡設備、移動互聯網、社交平臺等幾波信息化產業發展的浪潮,產業更新蝶變逐漸滯后于時代發展,工業對GDP的強支撐逐步減弱。
意識到這一點,青島開始發力追趕。
面對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機遇,青島提出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13條產業鏈,根據產業基礎和城市特質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中國人工智能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基地,拉動了工業經濟的回穩向好。
青島市統計局2月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青島工業經濟迅速企穩復蘇,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5%。35個大類行業中,24個行業實現增長,比前三季度增加4個行業,增長面為68.6%。新產業、新產品蓬勃發展。裝備制造業增長9.7%,比前三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5.0%,傳感器增長28.1%,智能電視增長15.6%。
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加快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13條產業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如果能乘勢而上,把短板盡快補上,抓住工業互聯網這個大風口,青島工業經濟一定可以重振輝煌,助力城市重現榮光。
03
“三駕馬車”跑起來,城市就沖起來了
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
受疫情影響,這三駕馬車明顯動力不足。對城市而言,誰能率先讓這三駕馬車提起速來,誰就能在這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先來看投資。危困之下,現金為王,資本愈發謹慎,“觀望”“惜投”者眾。
1月27日,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組織近日發布的第38份《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急劇下挫,從2019年的1.5萬億美元下降到8590億美元,降幅達42%。
而隨著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日益顯著的成果,宏觀經濟穩步回升、中國對全球經濟主體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成為外商投資“避風港”。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利用外資增長6.2%,規模創歷史新高。
有信心,自然愿意砸下真金白銀投資未來。2020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18907億元,比上年增長2.9%。
從五城看,投資增長勢頭都不錯。
寧波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其中民間投資增長6.5%。從投資主要構成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4%,工業投資增長10.0%。
無錫的投資增長勢頭也很猛:全市固定資產投資3815.36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735.8億元,同比增長13.3%;國有投資同比增長20.5%,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9%。
鄭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3.6%,中規中矩。
國家戰略疊加的青島正在成為投資的熱土,“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成為廣泛共識。2020年,青島乘勢而上,實施“百日攻堅”行動,有效投資進一步擴大。
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2%。
能實現這個增速不容易,但與寧波、無錫等城市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無論從青島承擔國之重任的戰略需求,還是從產業動能轉換的現實需要考量,投資都是關鍵中的關鍵。一定要站在未來看現在,要善于運用市場化的思維和辦法,深入拓展投資增長空間,用高效投資撬動青島的未來。
再來看消費。近年來,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連續7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當然,消費馬車也是三駕馬車中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一駕。
各地紛紛把促消費作為經濟恢復發展的重中之重。
寧波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新業態快速發展。2020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38.3億元,同比下降0.7%。雖然還未轉正,但已經跑贏了“大盤”。
青島消費市場受疫情沖擊也很大。為重啟消費,對沖疫情對消費的影響,青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為市民發放消費券、優惠券、購車補貼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有效激發消費活力。2020年,青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03.5億元,同比增長1.5%,是萬億之城中少數實現消費正增長的城市之一,為拉動經濟增長貢獻了力量。
我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14億人口規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體4億多人,數量居世界第一;2020年最終消費支出已經超過55萬億元,消費潛力仍在持續釋放,最終消費占GDP比重達到54.3%,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居民消費不斷升級,消費結構向發展型、享受型、品質型加快轉變。
青島應該敏銳把握這些趨勢和機遇,及時了解消費熱點和訴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舉措,提升城市消費活力,推動以消費需求升級引領供給側結構調整。
最后看出口。受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全球貿易陷入低迷。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將暴跌13%-32%。中國進出口可謂“一枝獨秀”。全年貨物進出口32.2萬億元,增長1.9%,總量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雙雙創歷史新高。
寧波在外貿領域的表現值得稱贊:2020年,實現進出口9786.9億元,距離萬億僅一步之遙,創下歷史新高。這與多年來,寧波開放型經濟的韌性、闖勁密不可分。與浙商的“四千”精神一樣,穩外貿、促發展,寧波也有4個“千方百計”——千方百計穩住外貿發展基本盤,千方百計做強外貿企業競爭力,千方百計提升外貿產品附加值,千方百計優化外貿發展軟環境。
外貿之于青島的重要性無需贅敘。去年年初,疫情對青島外貿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一季度下降0.4%;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國內經濟持續恢復,外貿進出口值在二季度止跌轉增;8月份以后,月度進出口值連續5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年內9月、12月兩次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全年,青島外貿進出口總值6407.0億元,比上年增長8.2%。可以說是三駕馬車中最為給力的一駕。
不論是深度融入和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還是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高質量的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長。面向“十四五”,青島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探索運用更多市場化的手段,強化拓展投資空間,全面促進擴大消費;要搶抓RCEP機遇,進一步暢通與日韓、東盟等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渠道,深挖經貿合作空間和潛力。
作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2020年是開啟“十四五”的根基和起點。拼搏、奮進的青島,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2020答卷,為逐夢未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闊步走進“十四五”,青島完全有底氣、有能力、有信心在更高層面、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創造屬于這個城市新的榮耀。
奔涌吧,青島!
作者 沈默 制圖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