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項目落地年" 2021青島這樣培育工業發展"新動能"
青島市召開2021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
青島新聞網2月3日訊(記者 劉倩倩)今天,青島市召開2021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1年和“十四五”重點任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卞成作工作報告,各區市工信主管部門作交流發言,市工信局分管領導、機關各處室負責人出席會議。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 成為全市“穩增長”重要動力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全市工信系統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堅持防控、發展“兩手抓、兩不誤”,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工業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堅持應急與謀遠相結合,搶時間、抓保障,全面完成國家、省、市疫情防控物資調撥任務,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成為全市“穩增長”的重要動力。傳統產業活力進一步迸發。面對穩中求進與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把穩存量作為穩工業的根基,印發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培育新一代“青島金花”,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5%,汽車工業增加值逆勢增長19.4%。新興產業能級進一步提升。把項目作為拓增量的關鍵,加強頂層設計,精準“雙招雙引”,東華軟件副中心產業園、一汽解放二期等重大項目落地,惠科半導體項目啟動試生產,歌爾集成式智能傳感器項目開工。工業互聯網之都進一步崛起。發布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方案等9個政策文件,舉辦世界工業互聯網大會,滬深青三市生態共建,成立中國工業互聯網百人會,膠東五市實現一體化發展,工信部支持山東創建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企業服務生態進一步優化。聚焦企業關切,建立常態化企業服務保障機制,開展“援企助銷”系列活動,累計設立總規模150多億元的26支產業基金,新增“小升規”企業超600戶。改革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完成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實施重點工業產業集聚區創建提升行動,推動膠東經濟圈工信一體化發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案例入選高效青島建設攻勢十大創新案例。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由20%提高到30%以上
據悉,“十三五”期間,全市工信系統建體系穩增長、抓技改促轉型、推創新增活力、聚資源優配置、搭平臺建生態,各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戰略地位不斷提升。連續兩年被評為“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的市”,先后獲批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中國軟件特色名城”、半島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動能轉換持續推進。堅持“制造強市”戰略,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提高到30%以上。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一汽大眾、美錦氫能、惠科、一汽解放二期、東華軟件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或投產,汽車產業突破千億大關,“7+N”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舉辦“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培育新一代“青島金花”,智能家電、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加速向國家級邁進,“品牌之都工匠之城”開創城市品牌宣傳新模式。“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全面起勢。成功舉辦6屆世界工業互聯網大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山東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體驗中心等創新平臺“國家隊”和一批頭部企業競相來青布局。
統籌推進“工業總量超車、傳統產業賦能、新興產業集聚”三大重點任務
進入新發展階段,青島制造業來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跨越趕超的新起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十四五”時期將成為青島制造業換道超車的關鍵窗口期。據悉,全市工信系統要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主線,統籌推進“工業總量超車、傳統產業賦能、新興產業集聚”三大重點任務,在關鍵技術、重點領域、產業生態等方面取得標志性成果。
推動制造業爭先進位。堅定不移地建設制造強市,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做強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迭代升級傳統優勢產業,著力扭轉制造業在GDP占比連年下滑的不利局面,重塑青島制造新優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等重大機遇,構建創新驅動、安全高效、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著力引進一批制造業大項目,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梯次培育千億、百億、十億級的大企業梯隊。加快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發展,當好中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試驗場。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4+1”生態,全面提升制造業自主創新、融合發展、區域協同和可持續發展四大能力。
深入推進“項目落地年” 2021年青島重點做好這些工作
會議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全市工信系統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主線,全面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穩增長、促投資、搶風口、抓服務”,奮力完成目標任務。會議對2021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進行了部署:
強化工業運行保障,加快制造業爭先進位。直面工業經濟運行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和穩增長壓力,落實“六穩”“六保”部署,落實調度通報機制,分區市、分產業、分月度做好任務分解,層層落實責任,發揮大企業服務專班作用,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深化“畝產效益”評價改革,確保完成“穩增長”任務,更好支撐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深入推進“項目落地年”,培育工業發展“新動能”。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認真落實“項目落地年”部署,建立起干部重點項目包干制度,扎實做好項目儲備、招引、落地、開工、建設等工作,強化全程督導落實,在招商、服務、調度等階段抓好“引進一批、開工一批、納統一批”“三個一批”,形成“全系統抓項目”的濃厚氛圍,推動項目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支持海爾打造“工賦齊魯”平臺,培育特色鮮明的細分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我市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工業企業巨大的改造需求,繼續集中力量定向引進各類工業互聯網創新平臺和頭部企業。聚焦工業互聯網,培育、發掘一批工業互聯網改造典型案例。
聚焦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攻堅戰。圍繞推動傳統產業產品升級、設備升級、技術升級和生產方式升級,著力突破一批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技術、基礎軟件,加快推進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建立綠色制造體系、傳統支柱產業振興。
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打好“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加強規劃引導、編制產業圖譜、突出鏈主引領、突破關鍵領域,以補鏈強鏈延鏈為著力點,加快集聚一批產業鏈龍頭項目,推進產業集群“強筋壯骨”,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打造重點突出、路徑明晰、高端集聚、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扎實推進工信領域改革創新,打造“4+1”發展生態。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再造決策、落實、督導各項流程,實現政策精準制定、推廣、執行,強化創意思維、互聯網思維、開放思維、專業思維、市場化思維,解放思想、改進打法,以改革解難題,向創新要效益,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打造“三化一型”的干部隊伍。深入貫徹市委《關于堅持黨建統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黨建為統領,堅持抓黨建帶全局、抓斗志爭一流、抓班子強隊伍、抓作風促落實、抓紀律揚正氣,加強工信隊伍建設,在全系統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治保障。
統籌發展和安全工作,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保障支撐。深入貫徹中央、省、市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部署,抓好民爆安全生產監管、工業行業安全生產指導,加強企業疫情防控指導,做好留工穩產服務保障。扎實組織好重點防控物資生產調度和儲備工作,為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物資保障。
會議強調,全市工信系統干部職工要立即行動起來,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合力,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部署,堅持“兩手抓、兩不誤”,用真功、出實招、見實效,早謀劃、早啟動、早落實,奮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