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聚焦|打造現代金融產業,青島求解“創新策”
興華基金展業6個月,成立了兩只公募基金產品;青島銀行全資子公司青銀理財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金家嶺金融區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139家,備案私募基金390只,管理基金規模713億元,分別占全市的38%、44%、67%……
打造現代金融產業,青島求解“創新策”
無論是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孜孜以求于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和未來金融科技中心,現代金融產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標配”,正在逐浪前行的青島金融業如何向現代金融產業進階,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2月3日舉行的現代金融產業觀摩活動暨產業發展座談會,試圖從不同角度回答這份“金融之問”,梳理青島向現代金融產業“通關”的路徑。
觀摩及座談會雖然只有一上午時間,每個項目也只能“走馬觀花”,但所有參與者都“收獲滿滿”。國際院士港及興華基金管理公司項目、青銀理財、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等近一年多新落戶或崛起的現代金融產業項目,讓觀摩者們直觀感受到了現代金融產業的活力與潛力;在隨后舉行的座談會上,從政府相關部門到“一行兩局”,圍繞青島如何抓住機遇,打造現代金融產業各抒己見,開誠布公地交流、高含金量地“建言獻策”,讓座談會結束比預定時間推遲了半個多小時,但很多人還感覺意猶未盡。
副市長張軍參加相關活動。
青銀理財的空間設計現代感濃厚。傅學軍 攝
新業態帶來新活力
近兩年,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創投風投等新興金融業態愈來愈被視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傳統金融的最大區別在于可以快速地匯聚資金流,提升資本市場區域影響力,支持科創型企業成長。
此次觀摩的三個項目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
2020年,山東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興華基金落戶國際院士港,青島也由此成為繼北京、天津之后,北方第三座擁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城市。它的落戶,對于完善省、市金融門類,拓展財富管理層級,吸引凝聚人才,提升青島金融地位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正式展業6個月以來,興華基金已經建立起約30人的專業團隊,成立了兩只公募基金產品,發展速度在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中屬于相對較快的。”興華基金總經理韓光華介紹。
興華基金成立的兩只公募基金分別為興華永興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和興華瑞豐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兩只產品目前均已結束封閉期進入到開放運作階段,可以進行日常申購、贖回、轉換及定投操作。
其中興華永興成立于2020年12月16日,募資額為1200萬元,截至2021年2月2日,興華永興A累計凈值為1.0280元;興華瑞豐成立于2020年12月30日,是一只偏債混合的固收+產品,募資額為2個億,截至2021年2月2日,興華瑞豐A累計凈值為1.0014元。
因為興華的到來,短短幾個月,幾個億的基金募資從四面八方匯聚于青島,并從青島起始,投資于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
走進位于秦嶺路19號的青銀理財,觀摩者的感受更為深刻。與傳統銀行不同,這是名副其實的資產管理機構,交易室里懸掛在半空中的顯示屏一塊接一塊,不斷閃爍著最新的交易行情,現代感、休閑感十足的空間設計更體現出年輕而有活力的特質。
自2018年以來,各家銀行設立獨立法人理財公司成為金融業大資管時代下的重要新變局,2020年11月19日,青島銀行全資子公司青銀理財正式營業,成為長江以北地區首家,全國第六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
青銀理財的成立為青島銀行資產業務擴張插上騰飛的“翅膀”,有利于青島銀行從更廣的區域范圍內獲取資金,服務于本地經濟。目前,青銀理財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
金家嶺金融區將進一步聚集創投風投頭部機構。
“未來,青銀理財將構建強大的渠道營銷優勢,全力將自身打造成為具有國際水準、國內一流、能力領先的資產管理機構。”青銀理財總裁王茜介紹。
與青銀理財咫尺之遙的就是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
2019年5月,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正式揭牌,成為青島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重要載體。目前,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所在的金家嶺金融區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139家,備案私募基金390只,管理基金規模713億元,分別占全市的38%、44%、67%。
更為重要的是,金家嶺金融區著重發揮創投風投和政府引導基金的“雙輪驅動”效能,引導各類資本采取科技保險、投貸聯動、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上市和獨角獸企業發展,創投風投支持創新創業、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2020年,嶗山區新增2家科創板IPO過會公司(青島冠中生態公司、青島海泰新光科技公司),海爾智家公司成功實現香港主板再次上市。
“下一步,金家嶺將進一步聚集創投風投的頭部機構,加快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核心區建設,同時力促創投風投支持實體經濟,成為青島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力量。”金家嶺金融區管委副主任王振表示。
打造現代金融產業的底氣
座談會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王錦玉公布的幾組數字從一個側面驗證了青島打造現代金融產業的底氣。
青島金融業增速位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重要支柱產業。2020年青島金融業實現增加值861.8億元,同比增長7.6%,高于全市GDP增速3.9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GDP和服務業的比重分別為6.9%和11.3%。金融業全年實現國內稅收178.1億元,同比增長13.9%,高于上年同期6.4個百分點,8家金融機構進入地方納稅50強。
青島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還體現在逐漸增強的資金吸附能力。2020年青島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0507.1億元和2106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7%和15.7%,均高于全國平均增速。新增存、貸款雙雙超過2500億元。保險業,保費收入實現511億元,同比增長4.9%,保費規模和增速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均列第2位。
現代金融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回歸本源,即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在這方面,青島金融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2020年,青島銀行業保險業積極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制造業、批發零售業貸款增量分別達到上年的5.8倍和2.4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1.6個百分點。
服務實體經濟更加務實有效成為青島打造世界創投風投中心的一大亮點。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青島轄區股權創投類私募基金共有在投項目985個,投資金額666.13億元,涉及機械制造、電子設備、半導體、制藥等眾多領域。
銀行業不再“一業獨大”,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共同發展是現代金融的要素之一。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銀行、保險、證券為主體,多種新興金融業態并舉的金融組織體系。意才基金、興華公募基金、港信期貨、青銀理財獲準設立,七大類金融牌照齊備。地方金融組織發展平穩,全市小額貸款公司43家,融資擔保公司34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34家。全市金融機構總數達到280家,其中法人金融機構35家。
尋求“通關”路徑
打造現代金融產業已成為共識,“通關”的路徑在哪里?
金融的變革與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思路。王錦玉表示,要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包括提升金融產業規模和服務能級。吸引國內大中型金融機構設立區域中心和功能性總部。豐富新興金融業態,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設立融資服務平臺、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機構;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圍繞服務創新型企業,從企業融資、上市、并購、資產證券化等環節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
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金融機構和金融業自身發展在城市進位趕超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為進一步促進我市現代金融產業發展,青島人行將以支持法人金融機構為抓手,以提升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目標,持續增加我市金融業競爭力。此外,還將運用好宏觀審慎評估、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我市法人機構用好央行資金,持續加大信貸投放。支持法人機構通過發行永續債、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金融債券補充資本,提高應對風險能力。
“我們還將支持法人機構優先參與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重大金融改革創新落地實施。用好央行評級、存保核查、穩健性評估等法人機構管理工具,促進法人機構穩健經營,筑牢風險防控堤壩。著力推動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鼓勵金融機構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嵌入業務全流程,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該負責人表示。
青島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增加有效供給,鼓勵銀行分支機構向總行努力爭取新增信貸規模,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爭取總公司資產管理資金在青運用規模,各分支機構借助集團多元金融平臺,為企業提供投資銀行、金融租賃、投貸聯動、資管業務等一攬子服務。
青島證監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建立精準、動態的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支持航運、貿易領域等優質企業上市融資。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握好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功能定位,更好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著力鞏固升級“改制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動態梯次格局。
向現代金融產業邁進,讓金融業發展與城市地位相匹配,青島正在疾行!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