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資國企改革:向深水區破浪前行
極不平凡的2020年,青島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從混改、重組、出清“僵尸企業”等多方面發力,激發新舊動能轉換活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走深走實。記者從2月4日下午召開的全市國有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了解到,2020年底,青島市屬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4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895.62億元,利稅總額901億元,分別增長18.4%、10.7%和11.27%;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上繳收益增收72%,創歷史新高。
事非經過不知難。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為全市經濟大局貢獻著“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面對已經開局的“十四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年,座談會上明確了2021年國企改革發展重點任務——以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為總抓手,實施“雙清單”項目管理……青島國資國企改革正不斷向深水區破浪前行。
勇當經濟大考“頂梁柱”
國資國企的2020年,是從抗疫開始的。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青島國資系統迅速啟動““3+4+1”工作機制,全力督導市屬企業抗疫情嚴格防控、穩運行復工復產;組建2支國企服務工作隊服務包括駐青央企、外地國企在內的全市國有企業做好“六穩六?!惫ぷ鳌5?月初,市屬國有企業開工率就達到99%、青島地區職工在崗率達到95%。
疫情防控沖鋒在前,是國資國企義不容辭的責任。地鐵、水務、能源、交運、公交等公共服務類市屬企業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全力保障城市供水、供熱和公共交通,機場集團、城運控股集團分別被評為全國、全省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全市國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按照國家應對新冠疫情減免承租企業房屋租金的政策要求,共減免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養老服務機構和民辦學校、幼兒園等房租超過9.5億元。
當疫情得到緩和,復工復產又需要國資國企的率先示范。青啤集團全面復產后僅用2個多月的時間,就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全部搶回,成為全國化危為機、逆勢發展的典范企業。各市屬企業和各區市國資監管機構攻堅克難、化危為機,推動經營效益企穩回升。
全市國有企業主要運營指標逆勢穩健發展。2020年底市屬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4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895.62億元,利稅總額901億元,分別增長18.4%、10.7%和11.27%;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上繳收益增收72%,創歷史新高;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1億元,較上年增長4.71%,高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水平;全年吸納就業9000余人。全市新增2家資產規模過千億元和1家過五百億元的企業,地鐵集團資產突破兩千億、國信集團資產實現過千億,海發集團資產超七百億,市屬企業資產過千億的已達到7家,過五百億的企業9家,提前兩年完成國企改革攻勢作戰方案提出的“打造5-6家資產過千億元、3-4家資產過500億元的企業集團”任務目標。特別是,區(市)、功能區所屬國有企業實現了整體扭虧為盈的歷史性突破,資產總額達到1.26萬億元,營業收入1116.04億元,實現利潤57.21億元。
奏響改革創新“最強音”
疫情對地方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對沖壓力,成為去年青島國資國企各項任務扎實推進的主要特征。
加快推進企業上市注入發展新動力。2020年市屬企業新增百洋股份、三寶科技2家上市公司,西海岸新區等區市國有企業收購4家上市公司,華通集團青食股份首發上市申請已獲證監會正式受理。目前,市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共15家,截至2020年底市值超過3100億元。青啤股份首次進入“千億市值俱樂部”,A股股價最高突破百元。
科技創新增強企業發展驅動力。在供給側,青啤集團、雙星集團等10戶市屬企業與海爾卡奧斯平臺合作,助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在需求側,華通集團與阿里、海信與騰訊開展合作,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澳柯瑪控股集團所屬的澳西科技公司、華通集團所屬的尼歐迪克公司入選國務院國企改革辦“科改示范行動”企業。青島國企人才高地加快形成,加強市屬企業企業家、專業化人才、技能型員工“三支隊伍”建設,面向全國選聘高層次人才,鞏固提升市屬企業人才優勢。市屬企業4名干部職工榮獲“全國勞?!狈Q號。
五大招商平臺增強科技創新力。全市國有企業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9月14日習近平主席通過視頻方式與歐盟領導人會晤,倡導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健康發展,5天后我市組織舉辦了2020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向歐洲宣示了青島開放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在促進國內大循環方面,市屬企業充分發揮“以資引資”“以商招商”平臺作用,新增設立19支基金,總規模達到572.1億元;在2019年成功開展“央企青島四季行”的基礎上,2020年克服疫情對招商引資工作的不利影響,成功舉辦上合“一帶一路”央企“國際客廳”網上招商發布會、2020“央企青島行”——走進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等活動,簽約合作項目57個,總投資1178億元,與央企合作取得了新成效。
做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2020年青島在國資國企改革中,堅持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尋找一條提升企業效率的改革之路,同時更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改革進一步推向深處、實處。
繼2019年批復上海、深圳、沈陽3個城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后,2020年12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青島市等4省市開展第二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青島與上海、深圳兩市相同,將以市為單位組織開展綜改試驗,與其他三市“省為主導、市為載體、省市聯動、協同深化”的體制機制不同。我市“綜改試驗”將以落實“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20字”標準要求為主線,以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為主題,創新探索“堅持政治標準、依法規范治理、培育企業家精神、落實物質利益原則、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獨具地方特色的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五位一體”青島模式。
不斷深化推進國企混改取得新進展。2020年市屬企業新增及深化混改項目37個,引進社會資本65.2億元,雙星、海信完成集團層面混改。目前市屬企業中實現混改的企業達到499戶,超過總戶數的一半,混改企業已經成為了我市國有經濟的中堅力量和增強國有資本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重要載體,499戶混改企業的資產占市屬企業資產總額的71%,營業收入占87%,利潤總額占90%。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全面啟動實施。城投集團、華通集團、國投公司、海發集團等4家市屬企業獲批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有力推動了重點領域改革進程,在推進市屬企業集團層面混改中,海信國有股權劃轉華通集團,雙星集團股權劃轉城投集團,海信和雙星的混改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城投交發集團參與青島港股權劃轉,助力完成省政府交辦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公用設施資產劃轉任務;國投公司擔任國有資本股權制投資基金的承辦企業;海發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助力澳柯瑪控股集團理順上市企業股本關系,支持高端集成電路項目建設,并與出版集團開展市場化股權投資合作,使持續近五年的青島堿業與出版集團股權劃轉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市屬企業戰略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形成新格局。全面啟動市屬企業主業監管,已完成非主業資產清理整合154項,占總計劃的74%。整合公交集團、交運集團兩大公交運營企業,組建青島城運控股集團,構建全市“大交通”企業主體新格局取得突破。海底世界劃轉旅游集團,推進構建“大旅游”發展格局邁出實質性步伐。
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自2020年啟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見證國企的行動力。在第一年里,不少改革舉措已經率先破題,取得初步成效,為今后兩年持續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
依法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新體制。制定出臺了《青島市市屬企業國有資本管理暫行辦法》,深入推進“五減五加”建立國資監管職能轉變工作體系,在體制機制層面實現從行政化管企業的“三管”(管人、管事、管資產)傳統方式,轉向“兩管一防范”(管住產權、管好收益、防范風險)的市場化管資本法治化監管模式;依法履行出資人監管權,落實企業法人財產權、經營自主權,凡有明確依據并有利于企業改革發展的,都授權放權給企業;及時彌補機構改革后監事會即時監督空檔,印發試行開展專職監事委派制的實施方案,十個監事工作隊進駐30戶市屬企業,發揮了重要監督作用,去年共揭示各類問題86個,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企業薪酬管理“去行政化”改革成效明顯。在上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市屬企業實現利潤的審定完成值全部高于目標值,海信集團、青啤集團等8戶企業審定完成值超出目標值10%以上,企業利潤總額199.4億元,同比增長21.9%,企業負責人人均收入增長8%;在2017-2019年三年任期業績考核中,任期利潤總額512.4億元,較上一任期增長50.4%,海信、城投、海灣等5戶企業任期利潤總額增長超過10億元。市國資委與市屬企業簽訂了2020年度和2020-2022年三年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責任書,“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薪改政策進一步激發企業管理團隊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依法依規解決國企改革歷史遺留問題。完成市屬國有“僵尸企業”出清工作,對納入清理名單的市屬81戶國有“僵尸企業”及所屬的34家子公司、111家分支機構一企一策制定方案,分類處置,全部出清。有序推進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各區市共接收央地各級國有企業退休人員21.2萬人,超額完成山東省確定的計劃任務。推動49戶全民所有制企業完成公司制改革,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國資監管“一盤棋”大格局基本形成。印發實施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統一監管改革督導報告工作的通知》,定期調度統一監管改革工作進度,將市直部門推進落實統一監管改革工作情況,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全面推動對全市89個部門共426戶企業的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涉及總資產890億元,目前310戶企業已完成商事變更手續,涉及資產856億元,占總資產比重95%。實施進一步加強區市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的系列措施,推動區市國企提高經營效益,在多年來整體虧損的情況下,2020年10個區市國企實現扭虧為盈。通過市國有經濟“大口徑”運行數據指標體系,摸清包括駐青央企、外地國企在內的市域國有經濟“家底”。截至2020年末,全市各級各類國有企業總資產規模4.48萬億元,主業營收1.17萬億元,利稅總額1337億元。積極推進國資大數據在線監管系統一期開發,完成數據管理平臺部署、核心業務模塊開發、全市國資監管網絡布設、信息化運行中心的建設,順利通過項目驗收,接入了國務院國資委全國性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和山東省國資委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并被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評為2020年度山東省優秀大數據應用案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21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承前啟后關鍵年,實施“重點改革項目清單”推進落實47項攻堅任務、實施“重點投資項目清單”落實46項重點任務……青島國資國企改革已經掛起“施工圖”、吹響“沖鋒號”,以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為總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引領,必定能跑出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新的“加速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