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青島如何開局起步?市長趙豪志:從這四個方面突破!
起跑,對一場田徑比賽的勝負起著決定性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能不能開好局、起好步,關乎未來五年的發展。全面起勢的青島,以什么樣的“姿勢”起跑?
山東省兩會期間,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在參加青島代表團審議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青島將緊緊圍繞科技創新、高端制造、“雙招雙引”等15個方面的重點工作發起攻勢,重點在四個方面實現突破,努力更高水平地“搞活一座城”:
一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二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工業強市;三是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四是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這四個方面是青島最大的優勢所在、最大的潛力所在,關乎青島的當下與未來,只要抓好了,青島就能進一步鞏固優勢,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01
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決定發展。有沒有未來,能不能高質量發展,關鍵看科技創新怎么樣。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中央將創新提到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去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一次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首要任務作出部署。
近年來,青島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這個關鍵,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增強創新策源力,積極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6日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指數排名中,青島位列全國第十,較上年上升兩個名次。
開局之年,必須將科技創新貫穿發展的始終。
趙豪志對科技創新工作非常重視,多次深入企業調研,作出安排部署——
2020年12月5日,到西海岸新區調研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華大基因北方中心時強調,要堅持強化創新驅動作用,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2020年12月9日,到海信集團調研時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創新發展環境,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好支持、服務和保障,促進提高城市發展能級。
今年1月2日至3日,到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區,調研經濟運行、重點項目建設、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工作時強調,要加強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1月6日,到李滄區,調研經濟運行、青島國際院士港建設、民生保障等工作時強調,要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需求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學研高效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
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把“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作為2021年重要做好的九件大事之首,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和創業城市,加快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1月21日,在主持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質詢答辯會議時趙豪志指出,要突出產業需求導向,圍繞13條重點產業鏈,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真正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快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集聚優勢科技創新資源,增強科技策源能力,支持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要突出創新創業生態培育,加快形成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發展生態,吸引匯聚天下英才來青創新創業。
山東省兩會期間,趙豪志指出,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具體來講,要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產學研協同創新,在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建設好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02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工業強市
工業是立國之本,是城市經濟的“脊梁”。但這些年來,青島工業增長趨緩,對經濟的貢獻度、支撐力一再走低。
2020年,青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5%,雖然高于5%的全省平均水平,但這個增速在全省只能排到第8位,還不算快。
無論是筑牢全省的龍頭地位,還是在全國城市中進位爭先,開局之年的青島都必須加碼工業。
趙豪志在多次調研中,對發展實體經濟,提升工業經濟水平作出安排部署——
2020年12月11日,到城陽區調研經濟運行、項目建設等工作時強調,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快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12月21日,到嶗山區調研經濟運行、企業發展、園區建設等情況時強調,實體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要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強信息化改造,推動產品迭代升級,提升產業層次。
12月24日,在出席歌爾全球研發總部啟用儀式上說,青島以工業立市,未來仍將把實體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根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發揮工業門類齊全、制造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創業城市。
今年1月2日至3日,到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區,調研經濟運行、重點項目建設、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工作時強調,面向“十四五”,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頂格推進“雙招雙引”,全面推行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招商,圍繞十三條產業鏈精準招商,注重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四新”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月27日,到西海岸新區調研經濟運行、企業發展、項目建設、港區發展規劃等情況時強調,實體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實施“項目落地年”,推動工業企業轉型升級。
今年的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加快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山東省兩會期間,趙豪志再次指出,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工業強市,并指出了路徑:堅持做強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3條重點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03
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不論是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后的擴大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還是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開放,青島都能緊緊抓住機遇,成為出口導向型和外需拉動型城市,引領城市發展。
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的國之重任,也是青島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之窗”。
面向“十四五”,開放仍然是青島最大的機遇和優勢。隨著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更好發揮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作用,加快利用國際資源向內輻射,利用國內資源向外輻射。
趙豪志對對外開放工作多次進行專題調研——
2020年12月11日,到城陽區調研經濟運行、項目建設等工作時強調,日韓是青島對外開放的重點方向,要充分發揮毗鄰日韓的地緣優勢、經貿往來頻繁的合作優勢,在推進區域合作交流便利化、拓展多領域經貿合作空間等方面積極行動,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打造開放發展新局面。
12月12日,走訪山東省港口集團時指出,青島因港而生、向海而興,港口是青島發展的最大優勢之一。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青島具備獨特的“雙節點”價值,青島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推進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攜手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今年1月21日,在主持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質詢答辯會議時,趙豪志強調,要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用好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開放平臺,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促進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山東省兩會期間,趙豪志指出,擴大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特別強調,要建設好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打造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完善膠東五市協同發展機制。
04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是青島最大的優勢和特色。1984年,青島被列入首批全國沿海開放城市,領風氣之先。改革開放40年來,青島發展的每一步,都與海洋密切相關。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考察時指出,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十三五”期間,青島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特別是去年以來,青島發起經略海洋攻勢,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青島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3.3%。2020年,預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9.3%。
青島市“十四五”規劃《建議》鮮明提出,要創建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并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些措施和目標都落實落地了,青島的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就會顯著增強,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2020年9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明確表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去年12月,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明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山東省兩會期間,趙豪志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對提升涉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支持海洋科學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開展超算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海洋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平臺,同時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作出安排部署。
海洋科技創新是青島的突出優勢。趙豪志調研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時指出,要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加強創新平臺和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圍繞產業需求開展技術攻關。今年,青島將加快制定實施意見和行動方案,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對外開放、航運貿易等領域全面發力,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和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青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到2035年,青島以知名的國際海洋城市身份昂首挺進世界城市體系。
這四個方面是青島的“穴位”所在,只要扭住不放,持續發力,將進一步提升青島的優勢,并逐步轉化為青島的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