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他收藏1935張火車票 見證青島軌道交通發展史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孫志文)
無論是上世紀60年代的硬板火車票、印著一維碼的軟紙火車票、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的站臺票,還是濟青高鐵的首發車票、滄口火車站停運當天的車票、青島地鐵的開通紀念票……在陳天豪的車票收藏本里,你都能找到!
作為青島小有名氣的“火車發燒友”,陳天豪14歲那年迷上了火車,參軍入伍后也沒有停止對火車的熱愛。13年間,所有停經青島的火車線路他坐了個遍,從濟青高鐵到青鹽鐵路,從青榮城際到青島地鐵,最近十幾年青島軌道交通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他幾乎一個都沒錯過……
如今,陳天豪乘火車出行4萬余公里,跟隨列車走遍了大江南北,收藏了1935張火車票,以及數量眾多的紀念郵票、列車銘牌、火車模型。為了將愛好發展成事業,不久前,26歲的他又重新回到校園,考入山東交通學院進修交通運輸專業。
14歲開始收藏火車票,見證青島軌道交通發展
像眾多火車迷一樣,陳天豪熱衷于乘坐火車、收藏火車票。兒時的他就住在鐵路旁邊的大院里,14歲開始,他對鐵路產生濃厚興趣,從那以后一到假期他便背上行囊,坐火車出游。遠的到新疆、西藏,近的坐火車從青島站到城陽站,所有停經青島的火車線路,他坐了個遍。
13年里,他的行程達4萬公里,算上搜集來的老車票,他一共集了1935張火車票。而且,每當青島開通新的火車線路或地鐵線路,他總會在首發當天前去乘坐,然后把車票收進票本留作紀念。
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收藏經歷,是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開通那天。那是2015年12月16日,陳天豪和來自青島、天津的另外兩位“火車迷”早早來到火車北站,準備購買地鐵開通紀念品。在紀念品商店,電視臺的記者采訪了這三位手持票本的“軌道交通發燒友”。那是陳天豪第一次上電視,事后,回想起自己能以這種方式見證青島邁入地鐵時代,陳天豪既高興又自豪。
陳天豪:“翻開我的票本就像翻開了鐵路的發展歷史,尤其是最近十幾年,從特快到高鐵,再從高鐵到城市地鐵,青島的軌道交通發展勢頭迅猛,我作為青島人,內心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遠在新疆和滄口站“說再見”
在眾多藏品中,陳天豪最中意的一張車票不是最老的那一張,也不是最貴的那一張,而是一張2013年12月15日滄口火車站到青島站的火車票。
陳天豪:“那一天是滄口火車站運營的最后一天,因為青島火車北站的開通,滄口火車站于2013年12月16日起正式停運。那段時間,我正在新疆當兵,聽說了滄口站關站消息,我打電話給家里人,讓家人幫我買了3張最后一趟經停滄口火車站到終點站青島站的車票。”
據陳天豪介紹,他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小時候家住大港附近的鐵路邊,是看著火車長大的。在他的童年里,每次看見“鋼鐵長龍”從家門口經過,他總是充滿好奇。陳天豪:“五六歲的時候,我跟姥姥說我想坐火車,她就帶著我從大港站上車,花一塊五毛錢坐到滄口火車站,然后再坐公交車回家。”短短45分鐘的路程,卻成了陳天豪最難忘的旅行。
所以說,滄口站是陳天豪童年的一部分,滄口站的停運也讓陳天豪感慨萬千——其實,軌道交通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不斷地關停、不斷地開通的過程,滄口站雖然退出了歷史,但在青島人的心里它依舊是青島經濟崛起的功臣,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陳天豪告訴記者,現在,他有時間還是喜歡去滄口站附近轉轉,喜歡站在已經荒蕪的站臺上,追溯歷史、眺望未來。
未來想建自己的鐵路博物館
除了車票,陳天豪還熱衷于收藏一切與火車有關的東西。
讓陳天豪視如珍寶的是“青島-西寧”、“青島-南寧”、“青島-上海”、“青島-北京”的四塊老式鐵質火車指示牌。其中,“青島-上海K293/K296次、K294/K295次”和“青島-北京T25/T26次”兩塊指示牌,是陳天豪在兩列車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和列車長一起卸下來的,為的就是留作收藏。
陳天豪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2016年從部隊退伍后,他曾短暫地工作了一段時間,但是出于對火車的熱愛,他更想將愛好變成事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2017年,陳天豪再次踏入校園,進修專業知識。他告訴記者:“我希望將來做一名鐵路知識的講解員,走進博物館或學校,向更多人普及軌道交通知識。如果條件允許,我甚至想辦一個自己的鐵路博物館,把我的藏品向公眾展示。”
▲在新疆當兵時的陳天豪。
▲濟青高鐵、青榮城際、青鹽鐵路的開通紀念冊,陳天豪都有收藏。
▲陳天豪和他的藏品。
▲陳天豪收藏的青島地鐵紀念票。
▲上個世紀的硬板火車票充滿年代氣息。
▲如今,一有時間,陳天豪還是喜歡去滄口火車站轉轉。
▲滄口火車站的停運曾讓陳天豪感慨萬千。
▲陳天豪收藏的臥鋪號牌。
▲陳天豪收藏的臥鋪卡片。
▲陳天豪收藏的代用票。
▲滄口站雖然退出了歷史,但在青島人的心里它依舊是青島經濟崛起的功臣,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
▲陳天豪和他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