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賣20萬棵生菜、為肯德基和必勝客供貨…這位青島農民被譽為“亞洲生菜大王”
我們餐桌上吃烤肉必不可少的生菜葉子,很可能是山東萊西農民馬鐵民種出來的。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個為肯德基、必勝客提供生菜的男人,因一天能賣20萬顆菜,被譽為“亞洲生菜大王”。
2001年,農學專業出身的馬鐵民從萊西一家做農業的外企辭職,毅然選擇創業。兩年后,憑借100多噸飽滿的生菜,他從肯德基賺到了第一桶金——10萬元的收購金。
受到外企標準化的管理以及全球化的視野影響,馬鐵民一直致力于建設一座現代化的農業基地。2006年,他創立了青島浩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百萬建起了一條生菜全年供應鏈。
如今,馬鐵民的浩豐集團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十億元大關。他帶領團隊所打造的結球生菜的種植技術、研發水平、生產規模、年出口量等,均居全國第一。其中,肯德基、必勝客所需生菜60%都出自馬鐵民之手,他還占據了韓國50%、新加坡90%以上的生菜進口市場,做到了亞洲第一,甚至還賣到了迪拜、阿聯酋這樣的“土豪國家”。
不用土、不靠天自動施肥和澆水的玻璃智慧溫室
做了農業近20年,馬鐵民又有了新想法。2018年,馬鐵民讓他創立12年的蔬果品牌“綠行者”上了天貓,開始正兒八經做電商。此后,他依托阿里云農業大腦、數據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共建種植技術體系,把高科技溫室大棚升級成符合國際高標準的超級蔬菜工場,還與天貓、盒馬合作共同打造“綠行者”蔬菜品牌,通過訂單農業打通產供銷,把生菜、番茄都做到了線上行業類目的第一名。
解決農業“最先一公里”難題,很重要的一點是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馬鐵民和阿里合作后,將農業技術和數字技術結合,縱向打通農作物生產各個環節,實現溫、光、水、氣、肥合理化配置,讓農產品標準化穩定提升,便于大規模種植。
在馬鐵民位于德州的第一個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壓延玻璃智慧溫室里,不用土,不靠天,一臺控制器就能全面監管100多畝的大溫室,隨時調整里面的溫濕度和光照度,并根據傳感器數據自動施肥和澆水,“把經驗轉化成了數字化決策,提升了農產品的穩定性。”馬鐵民說。
有了基礎設施,還需要打通產供銷的通路。馬鐵民在阿里數字農業的賦能下,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幫助農民從過去的“靠天吃飯”“憑經驗種菜”,轉變為接訂單組織生產、按標準種植,再通過線上線下平臺賣到全球。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馬鐵民和1000多戶農民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合作種植15000畝基地。合作農戶需要嚴格遵守什么時間種、怎么種、苗跟苗之間距離多少、什么時間澆水施肥、用滴灌方式澆、什么時間采、采幾分熟……
對農戶來說,雖然嚴格,但種子和技術都是“綠行者”集中提供,采摘后直接賣給公司,相對風險可控,收入也比過去翻了好多倍。
在過去的一年里,受疫情影響,農產品出口受阻,馬鐵民的生菜卻不愁賣。在天貓、淘寶直播、“聚劃算百億補貼”的聯合幫助下大幅提升電商運營能力,“綠行者”品牌已迅速在線上走紅,除了拳頭產品生菜外,旗下貝貝南瓜、番茄等新品也迎來了爆發。2020年,“綠行者”全店商品在天貓、盒馬的銷售額近億元,同比增長5倍左右,也有了固定的消費群體。
馬鐵民的數字化生菜工場,也讓很多身邊的農民嘗到甜頭,大量外出打工者回鄉種菜賣菜。其在全國17個省份共建(包括在建)30多個智慧化蔬菜基地,帶動了1萬余戶農民就業并成功實現增收。
他的想法很簡單,和阿里這樣的科技型公司一起,從“最先一公里”開始,讓農民都擁有專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