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腦動脈瘤破裂 不用開顱也能"拆彈"
影像檢查提示右側后交通動脈瘤破裂,需要盡快治療
青島新聞網3月9日訊(記者 李麗濤)近日,91歲的吳奶奶(化名)因不明原因的頭痛惡心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腦動脈瘤破裂。當高齡患者合并動脈瘤破裂,這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奪走老人的生命,但選擇開顱手術顯然風險較高。最終,醫療團隊選擇了介入手術的治療方式,不用開顱,就為老人成功“拆彈”。
91歲的吳奶奶因突發頭痛伴惡心嘔吐5天來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就診。頭部CT檢查提示,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危急。外院磁共振血管造影提示患者腦部右側后交通動脈瘤,左側頸內動脈C4段動脈瘤,CT見出血偏右,考慮右側后交通動脈瘤破裂。行腦血管造影后分析判斷右側后交通動脈瘤破裂,需要盡快進行栓塞治療,防止動脈瘤再次破裂而危及生命。據了解,腦動脈瘤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當其破裂時可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因此,動脈瘤又被稱為不定時炸彈,當它初次“爆炸”時,有約20%的患者可能因此失去生命,當它再次“爆炸”時,死亡率可達50%左右。而當高齡患者合并動脈瘤破裂時,救治難度極高。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例91歲的腦動脈瘤破裂患者。
影像檢查顯示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圖中紅圈位置為出血表現)
患者91歲,系高齡老人,考慮到老人基礎疾病多,難以承受開顱手術的風險,醫院神經外科救治團隊選擇了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的介入手術,為患者緊急安排了右側后交通動脈瘤介入栓塞術。但老人血管條件差,栓塞路徑迂曲,導管到位困難。在神經外科主任王志剛教授的指導下,利用同軸技術建立栓塞通路??紤]到動脈瘤相對寬頸,有彈簧圈突出的可能性,遂提前將支架導管置入右側大腦中動脈中備用,然后再將栓塞導管仔細超選至動脈瘤腔內(即栓塞微導管選入瘤腔內),經過栓塞導管用彈簧圈栓塞動脈瘤,以達到防治再次出血的目的。
術后復查頭部CT見顱內積血逐漸吸收,患者也慢慢逐漸恢復
考慮到患者高齡,盡量使用單純栓塞實現治療動脈瘤,但這也對術者的技術水平提出極高的要求。神經外科醫生團隊通力合作,最終順利完成手術,避免了支架置入的后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