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之筆”!醞釀18年,重慶路快速路終于來了
作為貫通青島主城區南北方向的主干道,重慶路的“一舉一動”總是能夠引起普遍的關注。
8月4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重慶路快速路工程公眾參與公示》。公示信息顯示,根據青島市城市總體及道路網規劃,重慶路快速路南起山東路,北至流亭立交,全長約22公里,規劃方案為高架主線雙向6車道,地面輔路雙向8車道。
一周前的7月28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透露,浮山隧道、重慶路快速路、山東路-鞍山路立交正在抓緊開展方案研究和前期工作,力爭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工建設。
兩個官方權威信息相互印證,表明醞釀多年的重慶路快速路真的來了。
如果把城市比作肌體,那道路就是血管,而作為主城區“三縱四橫”快速路網重要一縱的重慶路就是“大動脈”,作用關鍵。
重慶路自北向南縱跨城陽區、李滄區、市北區,是貫穿東岸城區南北主要的交通走廊,也是東岸城區重要的對外聯系通道。
重慶路快速路的建設可完善東岸城區快速路網,提高沿線區域出行效率,并有效緩解環灣路、黑龍江路、青銀高速等南北通道的交通壓力。
隨著人員和要素的高效流動,青島也將呈現更多的可能。
01
一條路,見證一座城
小白干路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型行業,在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具有投資大、見效快等優勢。
青島是中國第一個有汽車的城市,建設了中國第一條公路。道路,是這個城市的榮耀,撐起了飛速發展的城市夢想。
自1978年開始,青島先后拓寬了威海路、寧夏路、小白干路、香港中路等道路工程,新建了山東路、南京路、延吉路等道路,建設了杭州路立交橋、鐵港立交橋、人民路立交橋等交通樞紐性工程。
90年代,隨著東移戰略的實施,先后進行了鞍山路打通、東海路、福州北路、海信立交橋、澳柯瑪立交橋、鎮寧立交橋等工程。
“十五”以后,“四縱五橫”中的重要一“橫”的城市東西快速路一二三期工程、山東路改造、杭州路-海爾路高架橋、長沙路打通等工程,使青島市政道路建設不斷躍升至新的臺階。
重慶路的前身小白干路,原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鄉村土路,從小村莊至夏莊,全長約13.8公里。
據史料記載,1958年11月,青島市人民委員會為適應大辦鋼鐵和工業發展之需要,決定修筑小白干路,當時與嶗山水庫、人民會堂、青島鋼鐵廠合稱為青島市四大重點工程,于當年11月9日動工。
因為缺乏機械化工具,當時筑路全靠“人海戰術”,憑借一腔熱血,冒嚴寒、戰酷暑,晝夜輪番苦干,于1959年底建成通車。小白干路路面寬12米-22米,全長18.5公里,成為市區一條南北向交通干線。
重慶路高架橋夜景
為提升通行能力,小白干路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次拓寬,延長至18.8公里,寬度44米。1999年,小白干路更名為重慶路。
從誕生之日起,重慶路始終在青島城市路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根據青島城市交通規劃,市區南北向交通流量主要由環灣路、重慶路及青銀高速3條干道承擔,三者之間互為補充又有所區別:環灣路和青銀高速位于東西兩側,主要承擔中長距離且車速需求高的交通車流,中部的重慶路則更多地分擔中短距離區域車流。
數十年來,重慶路源源不斷地為城市發展輸送養分,為市民生活出行提供便利,沿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城市美麗變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02
從地面到“空中”,勢在必行
隨著青島城區的東擴、北進,東岸主城區南北通行需求不斷增加,南北交通壓力日漸緊張。
近年來,由于重慶路交通容量已經飽和,且路面破損嚴重。2012年8月,重慶路改造項目啟動,于2013年12月1日實現全程主線通車。
改造拓寬的重慶路雙向十車道,部分路段為八車道,標準段道路寬度為50米,通行條件大為改善,通行能力顯著提升,顯著加強了南北向交通聯系,拉動了沿線及北部城區發展,為縮小南北差距、方便居民出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車近九年來,青島城鎮化進一步深化,城市體格進一步壯碩,全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城區常住人口突破600萬人,成功晉級特大城市行列。
城市規模的擴大,對土地等資源的壓力增加,集約化發展是破解“大城市病”、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必由之路。
經過改造挖潛,重慶路的通行潛力已經充分釋放,很難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從地面走向空中,是通行做法。與道路平面交通相比,高架立體交通避免了平面交叉,可以在不增加土地使用的情況下,成倍增加道路通行能力,不僅可以實現區域與區域間的快速交通,還可以實現點到點的精準快速交通,能大大提升城市肌體的“循環速度”。
采取高架方式建設重慶路快速路勢在必行。從2004年開始,青島就著手重慶路高架的準備工作。期間,規劃部門組織編制了《重慶路道路建設規劃》。后經多輪研究及專家評估,重慶路快速路設計確定為高架(結合部分地道)方案。
2012年,綜合考慮城市南北交通分布特征、城市規劃板塊調整、沿線地塊開發等因素,確定重慶路改造整治工程近期按照地面道路整治改造,預留遠期高架建設條件,并結合交通流量及社會經濟發展,擇機建設高架快速路。于是后來便實施了前文所述的重慶路改造項目。
客觀上看,2012年實施的改造項目,為重慶路采取高架的方式建設快速路做好了準備。此次,主管部門發布建設計劃和項目建設方案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標準段橫斷面示意圖
根據公示信息,重慶路快速路南起山東路,北至流亭立交,全長約22公里(含跨海大橋高架路立交范圍內已建成2公里),規劃方案為高架主線雙向6車道,地面輔路雙向8車道。
上下橋匝道位置橫斷面示意圖
全線設置雁山立交、跨海大橋高架路立交(已建成)、唐山路立交、仙山路立交4座樞紐立交,及長沙路立交、福州路立交、金水路立交3座部分互通立交,同步設置上下橋匝道服務沿線到發交通。
據測算,重慶路快速路建成后,從山東路開車去城陽區中心城區,僅需20分鐘左右,比目前節省約一半時間,交通高峰期節省時間更為可觀。
作為青島主城區“三縱四橫”快速路網的重要一縱,重慶路快速路是城市發展的“中軸線”,沿線服務人口多、半徑大,輻射范圍廣,道路建設對城市發展意義重大。
03
加快編織網絡,帶來更多可能
快速交通系統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為軌道交通和快速道路兩類。這里重點談談快速道路建設。
國內外均把高架作為城市快速道路的最佳解決方案,原因前文已述。
寸土寸金的上海城市高架路規劃建設較早。1993年開工建設的內環線,全長47.7公里;延安高架路貫穿東西;南北高架道路穿越上海中心城區的南北;此外,還擁有逸仙高架路、滬閔高架路、中環線、虹橋樞紐快速通道、北翟高架路、嘉閔高架路、崧澤高架路、羅山高架路等一系列高架快速路。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上海中心城快速路網規劃為“三環十射一橫十字”形態,中心城快速路總規模為370公里。
此外,北京、廣州、深圳、蘇州、寧波、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架路也很發達,為保障城市高效運轉起到了重要作用。
沿灣發展的青島,城區狹長、發展空間局促,對高架快速路的規劃建設也較早。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青島市東部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城市東西的交通壓力與日俱增。為改善市區交通狀況,從2000年起,青島先后實施了東西快速路建設三期工程,建成了青島歷史上第一條城市快速通道。
膠寧高架路夜景
它的建成通車使城市交通空間結構得以改變,城市東部與西部、新城與老城之間聯系更加緊密,整個市區的發展架構變得更加均衡。
獨木不成林。因為沒有成環成網,流量過載,又缺乏高效率的流量出口,使得東西快速路逐漸成為最嚴重的堵點之一,一到交通早晚高峰,幾乎“堵成停車場”。
加快成環成網,是當務之急。
今年以來,青島發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開展八大攻堅行動,市政設施建設是其中之一,而城市快速路的建設是重中之重。
近期,隨著一批節點性、控制性工程陸續啟動建設,青島快速路網絡加快“編織”——
3月19日,遼陽路快速路(福州路-海爾路段)工程首樁開鉆,標志著主體工程施工拉開序幕。作為青島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將與杭鞍高架路、環灣快速路等有效銜接,組成青島東岸主城區重要的快速路網。
遼陽路快速路(福州路-海爾路段)工程現場
5月22日,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開工,意味著這段“沉睡”十余年的大橋,迎來“重生”。二期工程建成后,可以與一期工程共同打通高、快速通道,形成橫貫市區中部的交通大動脈,還將實現區域快速路成網,有效提升東岸城區快速路網效能。
此外,已經建成通車的膠州灣隧道和正在建設的膠州灣第二隧道,將把青島快速路網由東岸城區延伸至西岸城區,進一步密切膠州灣兩岸的聯系,為灣區城市建設夯實基礎。
而重慶路快速路的建設,好比“點睛之筆”,它直接或者間接將現有或在建的流亭高架路、仙山路高架路、跨海大橋高架路、杭鞍高架路、膠寧高架路、環灣快速路、膠州灣隧道“串聯”起來,編織成網,可以更好地挖掘和發揮快速路的優勢。
跨海大橋高架路夜景
從這個角度講,重慶路快速路的建設作用十分關鍵,迫在眉睫,宜早不宜遲。
城市的生長有其自身規律,正確認識、積極順應規律,城市就將健康成長,每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都將是受益者。
事實一再表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站在未來看現在,打出“提前量”。關于這一點,青島有過經驗,也有過教訓,付出過代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向未來,青島需要更加長遠的眼光,和更加卓絕的膽識,不留遺憾,不負未來。
作者|觀象君 攝影|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