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一高樓”里“搶”人才!首場大學生招聘會人氣“高”,超半數崗位月薪1萬+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就業情況一頭牽著千家萬戶,一頭牽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繼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后,今年又是高校畢業生超千萬的就業年。據教育部統計,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今年,青島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13.69萬人。
人勤春來早,招才引智忙。當前,部分2022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及2023屆高校畢業生正處于求職階段。新春伊始,全國各地招聘活動火熱展開、政策支持持續發力、各類企業爭先恐后……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全力以赴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作為今年面向高校畢業生的首場專場招聘會,2月3日上午,“賀新春·聚英才”2023年青島春季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啟動儀式在“青島第一高樓”海天中心拉開帷幕。
“青島第一高樓”依然被節日的氛圍點綴著,窗外,冬末春初的浮山灣碧波涌動、帆影點點,稀稀疏疏的海鷗在一簇簇、一陣陣游客的歡聲笑語中感受到春天的復蘇;窗內,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前來應聘的高校畢業生絡繹不絕,讓招聘會久違的“煙火氣”再次回歸。本次招聘會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組織320家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提供優質崗位7000余個,吸引了近5000名高校畢業生前來應聘。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生產生活秩序加速恢復,招聘者與求職者搶抓市場復蘇機遇,人力資源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的繁榮景象。一系列線下招聘活動的“重啟”,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是實現就業的主要平臺渠道,對于用人單位是一場期盼已久的“甘霖雨露”,對于這座城市則是增強經濟活力、吸引青年人才的“先手棋”。
01
月薪最高2萬+,7000余崗位“虛位以待”
得知青島要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來自齊齊哈爾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屆研究生王林燕提前一天就從老家德州趕到了青島。
“來之前,我通過人社部門發布的微信已經初步了解了參加招聘會的企業和崗位,提前鎖定了幾家企業的景觀設計、環境設計崗。”因為做好了充足準備,王林燕不到一小時就找到了提前鎖定的意向崗位,與招聘專員溝通交流后,投遞了簡歷。“去年因為疫情參加了很多線上招聘,不過感覺還是線下招聘的效率更高,對企業和崗位的了解也更直觀精準。”
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高校舉辦大規模線下招聘會頻次減少,畢業生對線上招聘平臺展示的企業及崗位缺乏直觀了解,也缺少與HR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簽約成功率較低,求職觀望期延長。如今線下招聘的“重啟”,為企業用人和畢業生求職搭建了橋梁。
“賀新春·聚英才”2023年青島春季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共有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等320家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提供優質崗位7000余個,涉及制造業、新能源、金融、生物、信息技術等領域。本科人才仍是本次招聘崗位需求的主力軍,達到5070人,約占總招聘人數的78%;博士需求223人,碩士需求390人,合計占比約9%。
本場招聘會發布的崗位平均月薪范圍在7000-10000元之間。月薪2萬元以上的崗位需求有132個,主要分布在芯片、激光、算法、機械、醫療、生物等領域的高級研發方向;月薪1萬-2萬元的崗位有3640個,主要分布在機械電氣、化學材料、生物醫藥、IT等領域的研發、設計類方向。
“對高校畢業生而言,今年的就業形勢依舊挺嚴峻的。”乾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招聘專員吳先生告訴記者,公司去年通過秋招已經招攬了一大批畢業生,其中軟件開發工程師等專業性較強的崗位招的都是碩士,目前僅剩二成崗位還在招人。“工程師的薪資待遇高,條件要求也高,如果是本科生來應聘,即使專業符合,也只能試試銷售類崗位了。”吳先生說。
青島科技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應屆本科生隋同學感受到了這種就業的壓力。“我們專業有一半的同學目前拿到了offer,我前期考研失利了,現在再找工作,感覺可選擇性的崗位少了,條件要求也更高了。”
為提升招聘效率,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本次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同步直播,啟動儀式及直播帶崗共受到6萬多人在線關注。招聘會現場還設置了政策咨詢窗口和職業指導專區,幫助高校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活動現場,同步啟動了青島市第九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為我市職業指導專家頒發聘書,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職業規劃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就”。
02
規模再破千萬,各地“出招”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新挑戰。一方面,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走高,就業壓力加大。2022年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再創新高,同比增加82萬人。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或增長放緩,企業面臨產品需求萎縮等問題,導致招聘崗位減少,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從高校就業情況來看,“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和不均衡現象依然存在。
春節過后,各地都迎來了企業用人、高校畢業生求職的旺季。從中央到地方,各地紛紛拿出真金白銀、硬招實招,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就業服務,完善高校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七部門聯合開展促就業“國聘行動”,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穩崗促就業示范帶動作用,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高質量充分就業,面向2023屆普通高校畢業生、2022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集中發布優質就業崗位。
山東省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系列專項活動的通知》,確定2023年在全省統籌開展15項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持續開展專項招聘活動保持市場招聘熱度,通過舉辦“國聘行動”“特聘行動”等校園招聘系列活動,促進高校畢業生盡快融入市場。
江蘇、福建、湖南等地也紛紛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活動,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推動就業創業政策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青島自然也不甘人后。早在春節前,青島就開始為新一年招才引智謀篇布局——
“青有獨鐘的島城,誠意滿懷盼雁歸,唯才是舉的青島,不負韶華不負卿。”春節前夕,市人社部門通過青島人才網、青島人社微信公眾號等向青島生源大學生發放了《致青島籍學子的一封信》,讓青島學子感受到了濃濃暖意和滿滿誠意。
利用寒假假期青島學子回家過年的黃金期,1月17日,青島啟動了2023年“青雁歸巢”青島學子寒假行活動,圍繞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現場發布97家重點單位3800余個人才崗位和73家研究生實習基地、323家企業的1.3萬個實習需求,為有意來青就業的青年人才提供多樣化的對接需求。
春節過后,青島又為高校畢業生送上了豐富的“春節招聘禮包”:“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啟動,集中幫扶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勞動者就業創業,預計全市及各區(市)將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300余場次,全力推動供需雙方高效對接;舉辦2023年青島春季高校畢業生首場大型招聘會,匯聚300余家國有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一批優質企業崗位,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搭建平臺,送上貼心細致的就業政策解讀。
03
拓渠道、優服務,青島力促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為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年以來,青島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出臺新一輪促進就業新政,發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15條新政,出臺一次性吸納就業、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去年全年累計引進集聚各類青年人才超過13萬人。鼓勵2.2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小微企業就業,落實就業補貼7749萬元。
為持續吸引優秀青年人才來青就業創業,去年以來,青島實施活動引才,開展“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等各類招才引智活動200余場,累計發布人才需求崗位21.8萬個。實施云上引才,搭建“惠業豐才”直播間,推出“云端直播會”“職等你來”“云聘馬拉松”等引才直播節目百余期。
為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緩就業、慢就業等現象,青島擴大就業見習規模,加強就業見習崗位對接,優化就業見習服務保障,促進更多青年群體進行崗位鍛煉、提升就業技能,構建就業緩沖區。去年以來,全市新增認定就業見習基地310家,發布就業見習崗位1.76萬個,組織青年參加就業見習5751人,落實就業見習補貼政策265萬元。
創業是更高層次、更具拉動力的就業。青島深入實施“創在青島”創業能力提升五大攻堅行動,推進創業總部建設,密集舉辦創業沙龍、產業對接等活動130余場,承辦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立昂晶電磷化銦襯底”和“職多多”兩個項目分別斬獲主體賽制造業組一等獎和勞務品牌賽二等獎;高質量舉辦國際菁英創業創新大賽、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賽事活動,聚焦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持續跟蹤輔導項目落地。去年全年,政策性扶持創業3.37萬人,創業帶動就業6.98萬人,扶持大學生創業7259人,政策性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6594人。
“今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進一步強化服務舉措,完善服務體系,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集聚更多青年人才來青就業創業。”據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青島還將開展“就在青島·職引未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以全市2023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為服務對象,舉辦系統招聘等服務活動,推進就業人才政策、崗位、服務進校園。實施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募集發布就業見習崗位1萬個以上,組織青年群體參加就業見習,進行崗位鍛煉,提升就業能力。開展“青島招才引智名校行”引才活動,聚焦重點單位、重點高校,面向國內知名高校和省內重點高校開展引才活動,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來青就業創業。強化就業創業政策支持,鼓勵到小微企業就業和參加新形態靈活就業,落實社會保險補貼政策,鼓勵創新創業,全年引領大學生創業不少于3000人。
當代中國青年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僅應該“人崗相適”,更要有進一步成長成才、發光發熱的舞臺。實現城市與人才的“兩情相悅”“雙向奔赴”,通過識才、愛才、敬才、用才吸引青年人才看過來、留下來,才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源源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新活力。
作者|劉佳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