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觀瀾|追“高”求“低”,從這幾個字看山東高質量發展
春風浩蕩,萬物生長。在這個已過驚蟄的時節,比春天更令人期盼的,是未來美好的發展圖景。
全國兩會正在召開,藍圖像春風又綠大地一樣徐徐展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從必由之路、戰略基點、必然要求、最終目的等多個重要方面,再次強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山東堅決扛起“走在前、開新局”的光榮使命,把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實際行動,齊魯大地上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澎湃涌動。
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山東正在追“高”求“低”,以毅然篤定的磅礴之力,向著目標挺進。
一“高”,為高水平科技。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山東省大力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將全省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創新高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高熱效率柴油機、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突破國外壟斷,國信1號、藍鯨2號、雪蠟車填補國內空白,全國首張5600公里確定性網絡主要性能指標國際領先……聚焦“十強”產業創新需求,山東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項目,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日前,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及幾家國外研究機構組建的國際研究團隊,完成了迄今為止最大動物基因組參考序列——南極磷蝦基因組組裝,并揭示了南極磷蝦適應極端環境和群體歷史演化的分子基礎。相關研究成果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據悉,這是我國海洋漁業領域發表的第一篇《細胞》主刊論文,也使得我國在南極磷蝦資源乃至極地生態系統研究領域步入國際領先序列。同時,這也是青島科技力量深度參與海洋領域高水平科學研究的一次新突破。
高科技,也是山東“經略海洋”的底氣。2018年以來,以“東方紅3”號、“藍海101”號、“深海一號”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先進科考船在青島入列,以“蛟龍”“海龍”和“潛龍”為代表的大洋深潛裝備體系在青島實現“三龍聚首”并不斷升級,系列裝備為我國深海科考、海洋科研提供了“國之重器”,青島經略海洋的廣度和深度得以層層延展。
二“高”,是高起點。
2022年,山東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7435億元,穩居全國第三位。這些年來,山東步履鏗鏘,踔厲奮發,交出了一份份高分答卷。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站在高起點上,未來的路程將會付出更大的力氣,向著高端化邁進。
山東將著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加力提效。推動高端化提升,建強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動力裝備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首批6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10個百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智能化發展,新打造50個以上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綠色化轉型,強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0家,開發綠色產品100個以上。未來五年,山東將加快塑成動能轉換優勢,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傳統支柱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追“高”也求“低”——綠色低碳。
十八大以來,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既要發展,也要環境”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十年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明顯進步。與2012年相比,2021年中國能耗強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
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同時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山東通過發展“十強產業”和實施“十大擴需求”行動,在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在供給側繼續夯實傳統制造業積累的優勢和基礎,同時在新興產業領域加大建設,加快低碳轉型、工業技改等重大布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和產業生態創新,讓“山東制造”向“山東智造”的方向大步邁進;在需求側緊緊把握我國產業升級、技術升級、消費升級等發展趨勢,實施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外貿固穩提質三大行動,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奮勇向前。
高、低、強、新……在通向未來的藍圖上,無論哪個字眼都令人心潮澎湃,滿懷憧憬。
遼闊的齊魯大地,響徹著高質量發展的號角。草木在發芽,人們在勞作,希望像春雨一樣灑下,山東人民滿懷信心與豪情勇毅前行,用無數雙手創造出一番春華秋實。
(文|聞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