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代言青島】穿紅馬甲的“小燕子”:把志愿服務做進居民心坎里
【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韓彤彤 孫志文)
一個人當找到可以為之奮斗的事業時,是不會感到懈怠的。對付魯燕而言,志愿服務就是這樣一份事業。
“社區居民相信我們是真心在為大家服務的。”在李滄區李村街道南山社區,“紅馬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它象征著社區里有這么一群人義務為居民服務。防汛、護校、安全宣講……處處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付魯燕是南山社區黨委副書記,同時也是“愛南山”志愿服務隊的“紅馬甲”。
在基層工作,信任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情感寄托。作為90后,付魯燕身上總有滿滿的干勁和能量,社區里年紀大些的大爺大媽常親切地喊她“小燕子”。“我們的手機24小時開機,只要有需要幫忙的,大家都會直接給我打電話。”她形容自己是居民與社區的“銜接”人,到如今,即使不穿紅馬甲,大伙兒也知道遇到問題時找“小燕子”準行!
今年是付魯燕在社區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兩年多的時間里,她好似燕子一般飛進居民朋友們的心窩。她說,志愿服務讓自己和居民之間產生一種幸福的“羈絆”,這種“羈絆”讓她和居民成為家人,讓她從志愿服務中獲得成就感。
一次轉變:從參加志愿活動到辭職投入社區工作
付魯燕的轉變當從2020年說起。在加入社區工作前,付魯燕做了近十年的環境監測工作。這是一份與她大學專業對口的工作,她本以為自己會一直在這個行業深耕下去,但在2020年,當見證社區志愿者為疫情防控風雨無阻地守護居民安全時,付魯燕被這種主動擔當的精神所感動,并產生一股由衷的敬佩感。
于是,同為黨員,付魯燕也開始主動加入志愿者團隊。那時,她一邊照顧剛出生的女兒,一邊在家里將防疫信息錄入電腦中。當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志愿服務后,付魯燕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并于2021年3月,參加了南山社區換屆選舉,當選李滄區李村街道南山社區黨委副書記。
“在進入社區工作后,從團隊里的姐姐們身上,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這種志愿服務精神。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每當居民找到我們,大家都會從不同方面提供最大程度的幫助。沒有人要求我們一定要做這些,但大家就是愿意去做。”提到南山社區,付魯燕習慣用“團隊”一詞來形容大家的關系。說起志愿服務,她又形容這是團隊的團魂所在,是一種不知懈怠的精神。
一個信念:不為榮譽和感謝 每一件事竭盡全力
付魯燕在團隊中年齡較小,由于名字里恰好有一個“燕”字,于是社區里的大爺大媽常喊她“小燕子”。“我喜歡給大家送歡樂,我認為志愿服務不僅僅是滿足物質上的需求,更要關注大家精神層面的需求。”
就在2021年6月份,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付魯燕在社區搭建的微言大“議”群眾議事平臺上了解到,社區有幾位黨齡50年的老黨員希望以特別的方式慶祝建黨節。為了給這些老黨員送去一份特別的建黨節禮物,付魯燕利用兩周時間,給轄區的7位老黨員錄制了主題為“初心與誓言”的視頻紀錄片,邀請老黨員面對鏡頭,講述自己的入黨初心、奮斗故事。
沒有專業錄像設備她就用手機代替,手持拍攝不穩她就專程買來手機穩定器,從來沒用過剪輯軟件的她還利用業余時間學起了視頻剪輯,自己當起“導演”。老黨員的每一句話她都反復琢磨,畫面的每一幀她都精心打磨,作品完成后,她把視頻發到了社區的視頻號上,在微信群里刷了屏,獲得超過4000個點贊,要知道,整個南山社區也只有7700人。
“以前上班時,面對工作偶爾會有懈怠感,但是現在我從來沒有這種感覺。相反,通過做志愿服務,我多了些獲得感和成就感。”在付魯燕心中,做志愿服務是一件發自內心的事,“我們從沒想著要通過幫助別人來獲得一些感謝或者榮譽,大家反而是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內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付魯燕的手機24小時都處于開機狀態,居民有需要幫忙的事情或者有對社區工作提出的建議,都會直接給她打電話。她笑稱自己是居民和社區之間的“銜接”人,“只要大家找到我,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把事辦好。”盡全力,不后悔,已成為付魯燕在志愿服務中的信條。
一份傳承:你來我往 人人都是志愿者
到底是從什么時候走上志愿服務這條路的?付魯燕自己也說不清楚。也許早在兩年前,當她第一次走進社區主動將一摞摞檔案抱回家逐一錄入電腦中時,她的志愿服務之路便開始了。也許還要在更早的時候,當她還是一名普通的社區居民時,或許某一次曾在不經意間被社區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所打動……
談起志愿服務,社區書記王偉總能想起發生在2015年的一個場景。“那年我剛到南山社區,恰好要開展社區環境整治工作,當時社區里有一支自發成立的‘巾幗護衛隊’,全都是退休的大姨們。在環境整治的過程中,她們經常戴著手套沖在前面完成各項工作。”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了王偉,也正是如此,她開始陸續在社區中組織起各種志愿者活動。
“其實說白了,志愿服務就是‘你來我往’,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我們一起維護好社區這個大家庭。”現如今,南山社區幾乎人人都是志愿者。令王偉感到欣慰的是,年輕人已經接替老年人成為了志愿服務的主力軍,“除了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外,現在很多大學生一放假都會來社區報到,希望在假期中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這種感染力大概就是付魯燕反復提到的“團魂”所在吧,高山仰止,所謂志愿服務,精神不滅,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