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池子”重回大鮑島?,熱鬧回來了!
縱橫交錯的四方路、黃島路、易州路之間圍成了一個“三角地”,是青島歷史城區大鮑島區域的重要地標之一。這個被老青島稱為“水龍池子”的地方,承載著城市一角的繁華與落寞,以水源和社交服務為媒介,經歷了從“水龍池子”到“馬路市場”再到“居民生活區”的百年更迭。隨著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行動的開展,市南區正讓“水龍”重回大鮑島,水龍池子廣場正重續歷史記憶。
水龍池子廣場就在大鮑島眾多里院中間。
正在開展的“市南區上街里·逛春天旅游藝術季”各種活動在歷史城區多點開花,其中,在里院密集的大鮑島區域,有個三角形的小廣場格外熱鬧。在這里,各類精彩活動不斷上演,很多老居民紛紛感嘆:“‘水龍池子’的熱鬧回來了。”沒錯,這個地方就是水龍池子廣場,上個世紀初期周邊里院取水的地方,也一度成為當時的社交重要場所。市南區將原有建筑拆除,打造了休閑廣場,還建設了噴泉等。“目前基礎建設已經完工,由于天氣原因,噴泉暫時不合適使用。”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根據建設規劃,水龍池子廣場口袋公園的雕塑和水龍頭還原了曾經的生活場景。老字號的建筑背景,重現歷史場景,“新”噴泉和“老”建筑的結合,使來到此處的市民重溫過去的故事,親身體驗現代與過去的對話。
水龍池子廣場成為承辦各類活動的地方。
上個世紀初,大鮑島區域周邊設施簡陋,要靠公共水龍頭和公共廁所來滿足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1901年,海泊河水廠投產,向居民提供飲用水,最為著名的一處供水點就是四方路這處三角地,“水龍池子”也因此得名。這里安裝了幾十個水龍頭,不論是商戶還是居民,日常用水都來自這里。挑水回家畢竟不方便,于是很多人買完水干脆直接在這里洗菜、洗衣服,順便聊聊家長里短,孕育出濃郁的市井煙火。
上世紀30年代后,各里院開始有了水龍頭,“水龍池子”就逐漸失去了它的作用。1949年以后,這處三角地開了一家蔬菜店,后來蔬菜店經營不下去了,就開始租給一些小商販,逐漸發展到建起了更多建筑,成為和周邊類似可供居住的里院。
“我小的時候,‘水龍池子’還在,但是已經沒有水而閑置了,很多老人白天在這里曬太陽,各種小商販也會在這里擺攤?!背錾?942年、曾經家住黃島路的市民房先生回憶稱,當時“水龍池子”是他和小伙伴們玩耍的聚集地,周邊幾個里院的孩子們,每天下午都會在這里聚集玩耍,逢年過節時更是個小型的廟會集市,“有說書、拉洋片、雜耍、猴戲、套圈、說相聲等。”(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