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牽頭解“鄉愁”!村里人樂享、城里人向往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幅令人向往的“詩與遠方”畫卷,正在青島廣大鄉村徐徐展開。
4月25日,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動員會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分析當前形勢和存在問題,安排部署今年重點任務。市委副書記、市長,領導小組組長趙豪志出席會議并講話。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農民群眾根本福祉。會議要求,強化問題導向,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取得新突破、再上新臺階,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鄉村,是一個地域概念、一個文化符號、一種精神寄托。向往詩與遠方、到一方水土解“鄉愁”,時下,隨著五一假期的日益臨近,鄉村游被高頻關注。
而這,首先檢驗的便是農村人居環境——鄉村的干凈、整潔、有序、美觀、舒適且具有人文氣息,才能成為人們向往之地,成為人們心目中理想的“詩與遠方”。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更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需求,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在青島,各級各部門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村面貌持續改善、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關鍵期。時下的青島,萬物拔節生長,一派欣欣向榮。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里,青島將農村人居環境“細梳妝”,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增“姿”添彩。
1
鋪展“新圖景”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恬靜閑適的鄉野生活,是中國人根植血脈的文化與理想。鄉村亦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但是,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在城市日益時尚美觀、舒適便捷的同時,鄉村建設尤其是人居環境設施建設卻逐漸成為短板,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距甚遠,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弱項。
鄉村興則國家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重要環節,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打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則是其中的應有之義。
美麗鄉村不僅具有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還具有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才能描繪出美麗中國底色,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持續關注農村人居環境,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和“第一場硬仗”。自2018年起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于2021年又接續部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不斷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時下,全國各地田野鄉村呈現出生態、宜居、美麗的村容村貌,一副“山鄉巨變”的新畫卷正次第鋪就。
青島的鄉村面貌也煥然一新。2020年,青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完成。2021年,青島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與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干凈整潔有序美麗農村人居環境。
2022年,全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清臟治亂”集中攻堅行動,覆蓋全部82個鎮街5253個涉農村居,清理殘垣斷壁6152處、“三線”整治3.6萬處、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80.9萬噸。圍繞村容村貌提升,創設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項目,因地制宜打造“微景觀”1.9萬個,破解臟亂差反復難題。推動鄉村風貌連片設計、道路連片打通、綠化連片增補、文化連片重塑,啟動培育10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
2
需下“大氣力”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關鍵期。時下,通過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工作,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青島已建成6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今年還將新建100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同時,建設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帶動建設36個區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讓美麗“集聚”。
要看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依然存在。
在當日的會議上,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視頻通報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項,一些現象仍反反復復、一些問題依然棘手。同時,各區市也分析了自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短板弱項。
“農業鄉鎮的村莊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村莊周邊、道路沿線等重點、難點區域整治還不夠徹底”;
“精細化治理需進一步加強,個別村莊規劃沒有綜合考慮污水排放、‘四大堆’等問題,‘臟、亂、差’還不同程度地存在”;
“農民群眾參與意識還有待提高,存在‘干部干、群眾看’現象,群眾主動參與積極性需要進一步激發”;
“村莊人居環境后續管護有待加強,如城鄉環衛一體化改革力度不夠,個別村莊(社區)的街邊、溝渠等處仍堆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影響村容村貌”;
……
這些問題是在工作推進至到一定階段后,“浮出水面”或推動困難的問題。比如,環衛工作問題,一直以來,青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從而在工作標準等方面較難達到統一和“城鄉一體”。
同時,村莊周邊、道路沿線等區域整治被多次提及,這也是農村環境整治提升過程中的一個新的“攻堅點”。過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多關注村莊內部,村莊邊界、道路等公共區域關注度不高。隨著整治提升工作的開展,這些“被忽視的地帶”成為出現問題的關鍵點,正在被重點關注。
此外,人們長久形成的生活習慣依然影響著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這是一個需要從提升群眾文明程度著手推進的點位,需要多方面共同作用。
需要以問題導向精準發力,對標對表,補齊短板弱項,全面提升工作針對性,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同時,以效果為導向,把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提煉上升為制度規范,真正構建起長效機制,奮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3
破解“一陣風”
應以體制機制的建立,來破解發展中的痼疾,以建章立制的穩固,來破解“一陣風”“走過場”,真正實現農村環境面貌的改善。
《青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023年工作方案》提出,今年,青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將聚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突出重點區域、短板弱項,按照“清底子、建機制、固長效”的思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明確八項重點任務和四項體制機制,推動實現農村環境干凈、整潔、有序、美麗,不斷增強農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細看今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重點工作,有幾個突破點值得關注。
——突出三個重點領域進行“補短板”。將原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范圍由村內向村莊周邊區域延伸,聚焦村內、村莊周邊、農村道路沿線三個重點區域,在開展村內環境規范整治提升行動的同時,開展村莊周邊區域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農村道路沿線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等,圍繞突出問題、明晰責任主體,推動一體整治、同步提升。
——對城鄉環衛一體化這個關鍵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將健全完善以區(市)為單位整縣制市場化、專業化公司運營的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將村莊主次干道、公共空間保潔和農村戶廁、公廁后續管護納入城鄉環衛工作范圍,實現農村環衛保潔、收集、清運、處置全流程覆蓋。
——考核機制“有獎有懲”。在前期督導考核實施暗訪評估,評估成績納入考核并實施全市所有涉農鎮(街)大排名和通報的基礎上,今年增設了“激勵”機制。即每季度實行全市所有涉農鎮(街)大排名和通報,每次對排名前20名的鎮(街)給予通報表揚和適當獎勵,對連續兩次排名在后十位的鎮(街)黨(工)委書記進行約談。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長期任務,青島正在以工作的高標準、大氣力,實現鄉村的大改觀、大提升。相信通過內外兼修,青島的農村定會越來越宜居和美,成為村里人樂享、城里人向往的美麗風景。
(作者 張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