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湖魚鮮上岸咯!漁船凌晨兩點開捕,收獲鱸魚、鯽魚等魚類1000多斤
第一網!萊西湖魚鮮上岸
漁船凌晨兩點開捕收獲鱸魚、鯽魚等魚類1000多斤
5月12日,4條小漁船披著第一縷晨光,滿載千余斤鱸魚、鯽魚等魚類在萊西湖碼頭緩緩靠岸,守候在岸邊的魚販們迫不及待地展開一場“搶鮮”大戰。
入夏后,萊西湖迎來了最美的季節,微微夏風輕輕拂過水面,波光粼粼中藏著極為鮮美的味道,一幅關于萊西湖捕撈的優美畫面徐徐展開……
記者了解到,今年萊西湖(產芝水庫)收獲的第一網淡水魚是湖底的小雜魚。5月底,大鰱魚將大量捕撈上岸,到那時市民可在萊西漁樂節上,品嘗全國名特優農產品萊西湖野生大鰱魚的美味。
漁民捕獲的鯽魚。
4條漁船凌晨開捕“湖鮮”
鲇魚、鱸魚和鯽魚……凌晨出發,20多名專業捕撈人在湖面上作業6個小時后,將鮮活的淡水魚帶上岸來。這些魚當中,個頭最大的當數鲇魚和鱸魚,一條有好幾斤重。為了盡可能鎖住魚的鮮度,捕撈工作一般會在凌晨展開。因為此時的氣溫低,在太陽沒有出來前捕獲的魚,更容易存活下來。凌晨兩點,當人們還在夢鄉中,漁民們就已經駕著小船出發了。
“純天然無污染、自然生長的野生魚確實好吃,很多消費者點名要這里的魚,拉到市場上很快就能賣完。”一位市場魚販介紹。入夏后,萊西湖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氣氛,人人都期盼魚鮮捕撈上岸。市民的餐桌上,除了海鮮外又多了一道萊西湖的湖鮮。食用淡水魚鮮的生活習慣,也已經成為青島人刻在骨子里的記憶。
鱸魚等萊西湖魚鮮上岸。
專業捕撈隊出手
早上8點多鐘,萊西湖碼頭熱鬧起來。隨著4條小漁船陸續靠岸,密集的魚兒在網箱中翻騰跳躍,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被運上岸來,4條漁船大約收獲鮮魚1000多斤。上岸的魚鮮中一部分送往青島各大市場和酒店,一部分會被運到南方銷售。
“一條長約百米的網早已經張開口,不斷有魚鮮入網。趁著早晨氣溫不高開始收網將魚拉上岸,這樣可以保證魚更加鮮美。”來自濟寧的專業捕魚人胡乾哲介紹,他們都是生活在微山湖畔的漁民,今年要在萊西湖住到入冬,期間會一直在這里捕撈,剛開始第一網捕撈的量不是太多,過幾天隨著作業量增大,上岸的淡水魚會更多。
“專業捕撈隊基本上都是夫妻搭檔,兩人一組凌晨開捕,一直忙碌6個多小時。一年到頭,只要湖水不結冰,他們會在全國各地捕撈作業。”萊西湖漁業捕撈隊負責人王春國介紹,這些50歲出頭的捕撈人都有十幾年的捕魚經驗,即便大霧天也能找準下網的地方。
嘎魚等魚鮮大量上岸。
湖水生態好魚兒成“功臣”
萊西湖的良好生態成為青島人的驕傲,越來越多的游客來這里打卡,許多市民喜歡來到這里騎行。記者注意到,優美的風景加上碧波蕩漾的湖水,讓來這里游玩散步的市民心情特別舒暢。山湖景色中,有萊西人保護“母親湖”的生態意識,也有湖里大鰱魚的功勞。
“鰱魚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家魚’之一,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之所以選擇鰱魚作為水生態修復的‘主力軍’,也是因為它們可以大量攝食藍藻。”萊西產芝水庫管理中心漁業生產科負責人介紹,鰱魚對維護水域生物多樣性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起到重要作用。為此每年萊西湖都要增殖放流數百萬尾鰱魚苗,這些魚慢慢長大成為保護水生環境的“大功臣”。
“這第一網是前幾天下的,捕撈上岸的都是湖底純野生的小雜魚類。”漁民戰德文介紹,在產芝水庫的深水里,常年生長著大量的各種野生魚類,為了保持生態平衡基本上每年都要下網捕撈。
小漁船里魚滿艙。
布網陣月底捕撈大鰱魚
萊西湖盛產30多種淡水魚,最近隨著鯉魚、白鰱魚、鳙魚被列入全國特名優農產品名錄,成為三條全國“網紅魚”。其中鳙魚(花鰱)和白鰱魚,5月底將捕撈上岸,成為市民餐桌上的又一道美味。
“捕撈大鰱魚的方法有一定技術含量,下網就很有講究。”擁有20多年捕魚經驗的費縣漁民徐孝田介紹,先要選好位置,把一張張“口袋網”撒下去,然后從上游開始趕網,將大鰱魚趕到“口袋網”水域,等到大量的魚進入“伏擊圈”后,在外圍至少要布置十層網。一層層一圈圈像是一座水下迷宮,進入網陣的大鰱魚不會輕易脫身。十幾名專業捕撈漁民,用半個月時間已在湖面下布好“口袋網”,等待大鰱魚入網。
“鰱魚是生活在水中層的,提前下網將大量魚群趕到網陣里,這些網一層層一格格,捕撈其中一格的魚,對其他網格的魚并不影響。”戰德文介紹,在拉網時會將大網里的魚趕進魚箱里,然后再拖著魚箱到岸邊,在捕撈過程中魚一直在水中保證鮮活。5月下旬到月底將開始收網捕撈白鰱、花鰱,捕撈期一直持續到10月底,總捕撈量大約30萬斤。同時,一年一度的萊西漁樂節將熱情款待來自各地的游客。(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