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發布!青島排第11位,晉升兩個名次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人才更是第一資源。日前,澤平宏觀與智聯招聘聯合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報告,公布了2022年中國人才吸引力100強城市榜單。青島在該榜單上位列全國第11名,較去年的第13位晉升了2個位次,在山東省內排名保持首位。
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發布
從今年公布的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繼續維持榜單前五,南京、成都、蘇州、武漢、無錫位列榜單第六至第十。南京從去年的排名第8升至第6,無錫取代長沙沖入榜單第10。青島在此前連續兩年排名第13位,今年晉升兩個位次,排名第11。
放眼全國榜單,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始終盤踞榜單前五位,人才吸引力超強。而6個重點二線城市中,杭州因電商為代表的產業發展迅速、環境宜居且薪酬相對較高;南京人才持續凈流入,且占比持續保持穩定,南京2018年“寧聚計劃”實施、落戶政策寬松吸引人才;成都近年人才凈流出占比逐漸下降;蘇州人才凈流入占比呈上升趨勢,分別從2018年的0.4%升至2022年的1.0%,人才集聚明顯;武漢2017年開始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政策留住人才;無錫近兩年人才凈流入占比保持0.5%左右。
這次名次明顯提升的南京,因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且南京“寧聚計劃”實施、落戶政策寬松,不斷吸引人才。報告中顯示,人才向南京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合計占比達32.3%。其中,有4個是長三角地區,合計占比達14.9%。人才流入南京主因其高端產業發展迅速、落戶政策寬松。2022年規上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0.9%,進入“快車道”。2018年“寧聚計劃”即《人才落戶實施辦法》實施,不再以就業為落戶前提,年齡條件也從35歲放寬到40歲,2018-2021年南京戶籍人口每年增量均超過10萬人。
首次進入前十的無錫,2018-2022年人才凈流入占比分別為0.3%、0.4%、0.8%、0.5%、0.6%,占比較穩定,人才流入主因與同梯隊城市相比,工資較高,且生活成本相對較小。2022年,無錫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2.3萬元,高于長沙、青島的11.5萬、11.6萬元,但租房價格低于二者,且近10年無錫房價收入比低于青島。同時,無錫引才舉措較多,2016年無錫出臺“太湖人才計劃”,重點支持引進、培育六類產業發展重點人才,制定工作補貼、薪酬補貼、安家補貼等各項福利政策,并不斷更新迭代。無錫還采用“以賽引才”模式,針對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開辦創新創業大賽,吸引海內外人才等。
引育留用全方位發力,青島致力打造人才向往之地
青島在今年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的表現可圈可點,排名第11位,晉升兩個名次。排名的提升也能看出青島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的不遺余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從產業側、高校側、政府側多端發力,進一步暢通對接渠道,優化服務供給,提升青年人才來青留青便利度,青島傾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之地、輩出之地、向往之地。
記者從市人社部門獲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引進青年人才2.02萬人,同比增長7.2%,其中碩博人才1300余人,青年人才招引工作起跑提速搶得先機。
聚焦產才融合,青島以產業鏈促人才鏈,多措并舉實現“延鏈”“補鏈”“強鏈”。啟動了“青聚英才”人才招引行動,通過市區兩級聯動,圍繞重點產業鏈精準開展需求摸排工作。同時,瞄準青島籍學子寒假回青、實習需求旺盛的重要時間節點,舉辦“青雁歸巢”三進活動19場,帶領學生走進重點項目、重點單位、創新園區,零距離體驗我市產業發展活力和風土人情魅力,達成就業意向3400余人。根據全市重點產業鏈引才需求和各高校優勢學科分布情況,科學規劃引才活動安排。今年以來,分赴東北、西北、華東、香港、澳門等地,靶向舉辦智能制造裝備、科技服務、海洋裝備、現代金融等我市重點產業鏈專場招聘活動。
圍繞在青高校、省內重點高校和國內“雙一流”高校三個圈層,密集舉辦“青島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動,累計組織900余家企業進行專場招聘94場,初步形成了“百校千企”的引才工作矩陣。
同時,不斷優化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一次性安家費、研究生實習生活補貼等人才引進政策的經辦流程,提升政策兌現效能,一季度為近3萬名高校畢業生發放住房補貼、一次性安家費1.9億元,新認定研究生實習基地29家,累計發放補貼114萬元,組織金融支持、法律服務等專題創業培訓43場、引領大學生創業1035人。打造“198”大學生服務總站,為來青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崗位推介、政策經辦、實習推介等九大板塊服務,構建青年人才聚青一站式綜合服務樞紐。提升青年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平臺效能,集成人才落戶、學籍確認、補貼申領等13項畢業生來青就業高頻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全程網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