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乘勢而上,加力提速實體經濟振興發展
乘勢而上,加力提速實體經濟振興發展
青島各部門單位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持續推進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提質增效
實體經濟是青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今年是青島乘勢而上推進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的關鍵一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島各部門單位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機遇,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持續推進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提質增效,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專業化園區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和平臺。市發展改革委加快青島市通用航空產業園建設,會同即墨區、萊西市按照專業園區“五個一”工作要求,組建園區工作專班和招商團隊,兩個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位于即墨北部的青島市通用航空產業園(即墨片區),擁有空客直升機在歐洲以外設立的唯一一條H135直升機總裝線。位于萊西市店埠鎮的青島市通用航空產業園(萊西片區),重點打造的DA50鉆石飛機整機制造項目即將量產,首架“中國造”DA50鉆石飛機已試飛;已建成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高職)、青島北方航空職業學校(中職),開設專業25個,目前在校師生7000余人。6月28日,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聯合主辦的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首站活動在中德生態園舉辦,會上正式啟動了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系列活動,將集中舉辦3次重點園區行,引導園區內制造業企業對接政策等資源,提升園區整體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帶動中小企業開展改造提升。
針對市南區科技園區發展空間受限、產業空心化等問題,市科技局會同市委黨校等專家智庫,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摸清園區發展現狀,廣泛聽取園區管理機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員工的意見建議,多措并舉打通園區發展過程中的堵點、淤點、難點,破解園區發展瓶頸。如今,市南區春峰里·青島數智都市產業園開園不到3個月,就已招引簽約落戶32家數智新經濟領軍企業;華通中聯云芯產業園招商率已超80%;華通中聯云智產業園入駐率已超過60%。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科技創新才能為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動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5月下旬開始,開展全市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煥新”服務活動,扎實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轉型。加強政策宣貫,深入調查研究,組織各級工信部門聯動下沉一線、靠前服務,找準找細存在問題,提精提實對策建議。促進企業投資,挖掘企業投資需求,滾動推進項目建設,服務保障項目早投資、快達產、增效益。分析產業鏈企業協同改造需求,開展系列供需對接活動,提升整體產業鏈供給質效。
實體經濟振興發展離不開大項目的支撐。市商務局立足謀大項目、抓大項目,用好儒商大會、歐盟對話會等交流平臺,推介青島營商環境,促進項目落地。全市掀起“市級鏈長掛帥、部門區市走出去”招商熱潮,走訪企業690家(次)。赴日韓舉辦17場經貿活動,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24.6億美元。儒商大會期間,成功舉辦青島城市合伙人座談會,共簽約14個內外資項目,總投資522億元。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和新興專業園區,全力攻堅產業大項目招引。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系統謀劃并深入實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春雨行動”,構建起“政策支持+金企對接+金融輔導+熱線咨詢+數字平臺”的融資服務新模式。密集出臺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考核評價、金融支持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服務新興產業專業園區等各類保障政策20余項,組建了228支金融輔導隊共746名輔導員,累計走訪企業過萬家。開通融資服務專線,“金企通”數字化平臺累計服務企業融資超500億元。6月28日,青島市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0條”新政在2023全市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金企對接會上對外發布,政策聚焦加大金融供給、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以及健全政銀合作機制等四方面,進一步提升青島金融服務制造業能力。
企業是實體經濟的載體,振興發展實體經濟關鍵靠企業。青啤集團提出“奮進百廿十三項攻堅任務”,堅持“定問題、定目標、定方案”的“三步走”原則,在繼續保持2023年一季度“開門紅”的基礎上,青島啤酒一廠“燈塔工廠”升級項目、青島啤酒二廠百萬噸純生工廠擴建項目、青島啤酒五廠百萬噸高端特色精釀啤酒工廠擴建項目、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投資擴建啤酒麥芽生產工廠項目等全面啟動,多點開花,以新領域新賽道新項目為平臺,堅持擴投資、抓項目,以項目之進促發展之穩。
企業的“茁壯成長”不光要靠自己,還需要政府提供充分的“陽光雨露”。市國資委組織開展“企業服務員”“一對一”聯系服務企業工作,著力從“人”的要素上優化服務環境,做企業的“貼心人”“知心人”“暖心人”。飲料集團“企業服務員”了解到,嶗礦公司有關地塊因歷史原因長期未能辦理土地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企業服務員”反饋該問題后,市國資委相關業務處室會同企業,積極協調市稅務局嶗山分局等相關部門開展集體會商,研究提出解決路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期地塊成功辦理土地證,二期地塊正在推進中,為企業后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薛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