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區(市)長訪談 | 嶗山區區長楊克敏:聚力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
聚力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
——訪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克敏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置身張村河片區,記者感受到的是這片區域的“沸騰”。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克敏告訴記者,“張村河片區改造的工作重心已由拆遷轉向高水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階段”。熱度升騰中,楊克敏所說的“爭分奪秒,打造青島東部的生態之城、希望之城、未來之城”正加快塑形。
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躍進的同時,嶗山區也面臨著發展空間日漸飽和的短板,區域均衡發展仍存隱憂。此番,將訪談地點選在尚處于建設階段的張村河兩岸區域開發建設指揮部,楊克敏有著自己的考量——這片青島主城區面積最大的待開發區域,對嶗山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是其補齊發展短板的重要“拼圖”。
從規模看,張村河片區的改造煥新共騰挪出近萬畝土地,其中約三分之一將用于居民安置、商品房開發,約三分之一將用于公共配套建設,剩下的約三分之一則是產業空間。
從區位看,該片區是嶗山區南北相承之地,其南岸區域為金家嶺金融聚集區所在,金融業態豐富;北岸區域是嶗山區創新創業高地,布局著時下熱度最高、潛力最大的風口產業,不遠處的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加速集群成鏈;而在其更北部的鄉村區域,正聚力“共同富裕”。
唯實唯干,奮力沖刺。如今,逐漸擺脫空間桎梏的嶗山,奔跑腳步越來越“輕盈”。“聚焦全市重點工作,嶗山區將以超常決心、超常措施、超常努力,全力決戰四季度、奪取‘全年紅’,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區。”楊克敏如是說。
實干擔當,決戰四季度奪取全年紅
記者:2023年進入收官階段,請問嶗山區將如何交出年終經濟高質量發展答卷?
楊克敏: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嶗山實踐,嶗山區明確“六個現代化”的戰略抓手,并將2023年確定為“突破提升年”,奮力推動強勢開局。除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外,我們圍繞做大做強7條重點產業鏈,已新引進過億元項目86個,其中50億元以上大項目5個;加快推進張村河片區改造,實現12個社區拆遷“三年任務、一年半完成”;加快推動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優質資源倍增,特別是計劃列入明年區辦實事的嶗山區第一中學、區人民醫院、嶗山文化藝術中心等重大民生項目,正全力推動年底前開工建設。
進入收官季,嶗山區將始終保持奔跑的姿態,全力決戰四季度、奪取“全年紅”,奮力交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優異答卷,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嶗山區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
記者:圍繞“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嶗山區將如何為“全年紅”作保障?
楊克敏:今年以來,嶗山區全面賦能營商環境精準破題、高效答題,其中青島釣魚臺美高梅酒店的開業運營審批,跑出了行政審批“嶗山速度”。一方面,嶗山區探索實踐“一張點菜單·集成幫代辦”審批服務新模式,打造包含80個審批事項的模塊化、集成式全品菜單;另一方面,成立重點項目落地全生命周期的推進專班,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抓到底”,通過前置性介入、組團式服務,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助力項目高效率、高品質、高水平推進。
四季度,嶗山區將持續抓好43條營商環境新政落地,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嶗山經驗”,加快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新高地。
做優品質,張村河畔打開想象空間
記者:煥新中的張村河片區已于三季度提前一年半完成拆遷工作,請問接下來將如何建設這座“未來之城”?
楊克敏:伴隨張村河片區改造重心由拆遷轉向高水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階段,嶗山區將從城市設計、配套完善、生態打造、產業導入等維度,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想象空間。城市設計方面,實行總設計師制度,面向全球公開征集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方案,目前正加快推進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的整合深化。配套完善方面,統籌做好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配套和綜合能源站、充電樁等新基建布局,體現“未來城市”的綠色化、低碳化。生態打造方面,高標準規劃建設張村河生態公園,著力構建生態宜居的城市“綠腰帶”“金腰帶”。產業導入方面,結合低效片區開發、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工業上樓等,合理布局、精準招引一批優質產業項目,著力打造“四新”經濟集聚區、科技創新引領區、都市工業先行區、產城融合示范區。
記者:在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方面,請問嶗山區有何工作訣竅?
楊克敏: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市民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是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嶗山區堅持“改前問需于民、改中問計于民、改后問效于民”,變“政府干、居民看”為“政府居民一起干”。目前,今年的6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全部完工。我們將做好前置謀劃和充分論證,加力推動2024年的12個老舊小區改造和老舊樓院整治項目今年四季度提前開工,同時在已改造老舊小區的精細化管理上持續用力,讓嶗山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增進實力,硬核產業交出時代答卷
記者:新興產業專業園區是青島市振興實體經濟、推動產業集群成鏈的重要抓手,請問嶗山區如何借此塑強發展實力?
楊克敏:嶗山區立足區域產業基礎和優勢,在株洲路片區規劃了占地逾2000畝的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和占地近3000畝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其中,虛擬現實產業園將聚力打造涵蓋研發創新、內容制作、場景應用等全鏈條的千億級產業生態,人工智能產業園將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和算力基礎設施支撐高地。前不久,總投資100億元的青島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一期全面交付。2023年,兩個園區相關產業營收規模預計將增長超過80%,帶動全區兩條產業鏈營收規模達到430億元。
進入四季度,嶗山區將加快虛擬現實智造工場、“海之心”計算中心等項目建設,特別是突出抓好招大引強,充分發揮鏈主企業聚合作用,精準引入一批產業鏈重點項目、核心配套企業,加速推動產業集聚,為青島市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貢獻嶗山力量。
記者:樓宇經濟是促進城市空間優化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抓手,請問嶗山區將如何做強樓宇經濟?
楊克敏:嶗山區把大力發展樓宇經濟作為破解發展空間受限難題的重要抓手,今年8月發布樓宇經濟“高端引領”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億元樓宇不少于50座,其中工業億元樓宇不少于6座,十億元樓宇不少于10座,樓宇經濟總稅收達240億元。
接下來,嶗山區將全力推動“工業上樓”,大力推廣“標準地”,明確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等指標,著力打造垂直工廠,目前已實施8個“工業上樓”項目,預計新增工業載體約50萬平方米。同時,通過改造升級老舊樓宇的室內外環境、建筑設備、基礎配套等,加強對樓宇企業的精細化服務,提升樓宇的承載力、吸引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衣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