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青島在行動 | 青島推進“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數字化改革
青島推進“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數字化改革,方便企業業務辦理,助力新項目早開建
“自動填”取代“反復填”,“紙質證”升級“二維碼”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及行業監管力度、精細化程度的逐漸增強,市區建設項目、運輸企業、回填消納場地審批業務需求逐年遞增。如何在嚴格遵守行政許可法治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為建筑垃圾行業企業提供便利服務?今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持續深化數據賦能,通過整合應用道路車輛、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施工許可等12類數據資源,賦能“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數字化改革,推進證照應用廣泛化、審批模式創新化、網辦水平便利化。
申請表不會填、反復填一直是困擾企業群眾的“煩心事”,為破解群眾辦事難題,通過共享應用交通運輸部門“道路運輸車輛”“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等數據資源,對申請表單進行業務重構,實現身份數據“自動填”,歷史數據“選擇填”,共享數據“系統填”,申請人只需要填寫極少的內容,在線核對即可。針對新開工項目位置、回填場地位置文字不清楚、不精確的問題,接入“多維地理信息”,申請人在辦事過程中可直接打開地圖,“圈一圈”“畫一畫”,就能準確表達需要進行垃圾處置的精準位置,減少了與審批人員反復溝通問題。
“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共設置智能審查要點25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人工智能在后臺自動核驗申請人是否符合申報條件、自動計算申報車輛數、自動檢測申請材料是否蓋章等,申請人可根據檢測結果對填報不準確的內容及時修正,業務一次申報通過率大幅提高。
根據“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的業務特點,該事項有時一次需要給企業發多個“城市建筑垃圾處置證明準運證”,傳統模式下,需工作人員手動敲入的字段至少3200個,且有時候還會發生錄錯、漏錄等現象,耗時較長。數字化改革后,通過共享復用業務審批信息,實現打證信息的批量映射,無需工作人員再手動敲入證照信息,全部由系統自動映射,自動批量打印,幾分鐘就能完成審批出證,證照打印的準確率和效率均大幅提升,又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讓企業早拿證早開工。
原來企業在運輸過程中需隨車攜帶紙質證照,以證明具備建筑垃圾處置、運輸等相關資質,但紙質證件易污損、存證困難、真假難辨,為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在電子證照上添加二維碼,企業群眾微信搜索“青島市民中心”小程序點擊“掃碼亮證”即能展示證照信息,大大減輕企業群眾辦事負擔,辦事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
自數字化場景上線以來,各區市均實現了新場景辦件全覆蓋,共辦理建筑垃圾處置計劃354個,準運證11463個;回填場地189個,方量約2512萬方;給257家運輸企業4680輛車輛辦理建筑垃圾運輸資質。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理處置審批并獲取電子證件,執法人員手機掃一掃即可快速獲知電子證照信息,群眾辦事便利化水平及監管部門行政效能均大幅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