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青島所能”,充分對接“沿黃所需”!青島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深度挖掘“青島所能”,充分對接“沿黃所需”
青島出臺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2024年工作要點,將強化開放前沿、樞紐節點、門戶聯通功能,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九曲黃河,在齊魯大地奔騰入海,賦予了青島成為黃河流域“經濟出海口”的稟賦。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扛牢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青島擔當,是青島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的題中之義。如何在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更好地發揮青島的作用?青島選擇的是放大坐標,站在謀全局的高度進行自我定位,充分對接“沿黃所需”、深度挖掘“青島所能”。
青島市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青島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繪制了青島今年服務和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路線圖”——今年,青島將立足發揮黃河流域最佳經濟出海口的區位優勢,強化開放前沿、樞紐節點、門戶聯通功能,持續夯實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以“青島所能”對接“沿黃所需”,青島將以更大的作為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縱深推進。
陸海聯動
青島將“軟硬兼施”放大開放優勢,強化作為黃河流域最經濟便捷“出海口”的功能
“你好西安,你好太原,我是你的‘出海口’!”
今年1月,山東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推介會先后走進陜西西安和山西太原,山東港口青島港與西安自貿港、山西焦煤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向黃河腹地導入青島作為門戶樞紐城市的開放資源。
作為北方第一大外貿口岸的青島港是黃河流域進出口企業的首選。這也讓青島成為黃河流域最便捷的“經濟出海口”。青島港在沿黃城市加快布局建設內陸港,賦予內陸港碼頭前沿功能,讓企業實現集裝箱用箱自由、享受內陸與口岸通關一體化便捷服務。截至2023年底,青島港在沿黃九省(區)建內陸港34個,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77條,2023年完成沿黃九省(區)海鐵聯運204.8萬標準箱、貨物吞吐量5.65億噸。
山東港口青島港海鐵聯運班列。
此外,模式上的持續創新,也為青島放大開放優勢服務沿黃發展創造了更優質的環境,提供了新動力。截至目前,青島自貿片區“云端自貿”跨域協作模式已經與沿黃33個功能區簽約行政審批一體化服務合作機制,實現480項事項跨域通辦。
根據《工作要點》,2024年,青島將“軟硬兼施”進一步放大開放優勢,在基礎設施“硬件”提升上,提升海洋樞紐港口能級、加強公路鐵路連通、加速釋放“4F”級機場優勢、打造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在開放平臺“軟環境”優化上,拓展開放平臺輻射范圍、開展經貿交流合作、搭建高能級開放平臺,進一步強化青島作為黃河流域最經濟便捷“出海口”的功能。
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青島將實施系列碼頭工程等項目,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發展國際郵輪、航運金融等臨港產業,積極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黃河流域冷鏈物流集散中心。持續深化“11+1”關際一體協同機制,加強“關地港鐵企”五方協同,推廣“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監管模式,增加海鐵聯運線路開通密度,賦予內陸港碼頭前沿功能。加大“水水智能中轉”等模式推廣,實現干支線船舶無縫銜接。
加強公路鐵路連通,青島將加快推進骨干通道擴容改建,形成從“萊州灣”到“膠州灣”的快速通道,便捷連接沿黃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優化完善鐵路客運站布局,加快建設濰煙高鐵、濰宿高鐵至青島連接線,啟動董家口至瓦日(兗石)鐵路聯絡線工程,推進重點地區和方向鐵路建設,完善貨運配套設施,構建多種運輸方式和城市內外交通有機銜接的鐵路綜合客運樞紐。
加速釋放“4F”級機場優勢,青島將持續推動“城市協作、機場合作、航司運作”的“雙樞紐”戰略合作倡議,加快與沿黃城市機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樞紐共建,增設航點,加大航線開發力度,不斷織密青島至沿黃主要城市樞紐機場快線網絡。加強與黃河流域機場互為中轉的市場運營體系建設,建設北方航空物流轉運中心。落實青島海關支持膠東機場航空貨運發展政策,支持依托空港綜合保稅區設立前置貨站,延伸機場貨運功能。推動與西安等臨空經濟示范區聯動發展。
拓展開放平臺輻射范圍,青島將加快建設集班列運營與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上合經貿產業園,打造上合國際樞紐港。持續向黃河流域省市延伸“RCEP魯貿通”、跨境貿易、供應鏈等服務半徑。發揮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作用,推動沿黃經開區合作,在聯動創新區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實現跨區域聯動創新和共建共享。
開展經貿交流合作,青島將充分發揮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重大會議的宣傳聚合效應,攜手黃河流域省市拓展與上合組織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強化上合示范區公共服務產品屬性,加快建設“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發揮青島品牌的區域品牌影響力,在沿黃城市開展宣傳推介。賦能黃河流域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及高質量發展,開展定向紓困白名單企業“一對一”走訪調研,提供專業線上培訓和物流結算等多場景服務。
產業賦能
青島將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為切入點,為區域導入先發經驗優勢資源
更高頻的交流、更密切的合作、更有力的賦能,是青島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切實路徑。
“黃河上中游7省區是發展不充分的地區,同東部地區及長江流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滯后,內生動力不足……”對于黃河流域來說,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尤為迫切。在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上主動作為,青島在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現代農業新模式上先發布局形成的經驗,是青島助力黃河流域產業躍遷的優勢所在。
凱盛浩豐在沿黃城市建設的設施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
根據《工作要點》,青島將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為切入點,深化與沿黃流域的產業領域務實合作。
推進先進制造業合作,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行動計劃,深化“工賦青島”行動,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黃河流域重點城市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爭創“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開展工業互聯網專題培訓、產品推介和供需對接等活動,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的行業標桿,引領黃河流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現代服務業合作,推動企業與沿黃城市“制造”“服務”互相融合,復制推廣成功經驗和有效措施;提升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的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擴大交易的種類品類,為更多的沿黃企業搭建經貿對接洽談平臺,打造黃河流域跨境電商進出口供應鏈集群。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支持農業“金花”“鏈主”企業走進沿黃流域,推廣現代設施農業,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高值化利用;組織“西貨東進”“甘味入青”等活動,支持協作地農特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加強東西部科技對口幫扶。
新質生產力之“新”,核心在于因地制宜的創新,在于結合地方優勢資源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創造新價值。聚焦深化與沿黃流域的科技協同創新,在《工作要點》中,青島特別提出“構建區域科創走廊”,加強與西安、蘭州、鄭州等城市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推進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探索打造黃河流域共建共享的協同創新共同體。抓實“沃土計劃”“海創計劃”“碩果計劃”等關鍵舉措,聚集各類創新資源,逐步推進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創新成果跨區域承接,實現走廊內關鍵環節的協同共進。
卡奧斯在沿黃城市賦能打造的“燈塔工廠”——海爾鄭州熱水器互聯工廠。
肇興于斯、傳承于斯、燦爛于斯,黃河文化是大河之魂。2023年夏天,城陽博物館的“只此敦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讓島城人民在家門口體驗了一次來自黃河上游的文化盛宴。推動沿黃城市人文交流,在《工作要點》中,青島提出加強文旅合作,引進內蒙古博物館、山西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展覽項目,組織云上戲劇展演、“探尋黃河之美觸摸華夏文明”主題閱讀沙龍等活動,全面展現黃河流域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講好“黃河故事”;依托“一部手機游青島”平臺開設黃河流域城市主題板塊,與沿黃省市圍繞客源互送、產品互推、信息互通、政策互惠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等。
生態保護
青島將攜手沿黃省(區)協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相關領域交流合作
深入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都是“必答題”。而保護流域生態,是謀劃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
黃河流域,水資源總量僅是長江的7%,卻承擔了全國12%人口、17%耕地、50多個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青島就是其中之一。35年來,引黃濟青工程持續向青島調引著“滋養”城市發展的黃河水。
打好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青島提出推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建設節水型城市,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積極推進現代水網建設,加快推進官路水庫及輸配水工程等水源及輸配水、城鄉供水管網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建設再生水利用工程,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海水淡化利用量。
作為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強龍頭”,更綠、更新的發展,是青島的追求。青島將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和“無廢城市”建設。建設碳達峰試點城市,實施綠色低碳產業政策,著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加快中電建海上光伏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建成華電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國家首批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青島注重總體設計、強化資源統合,對內構建起一體化推動的戰略實施體系,對外聚合流域資源,牽頭搭建沿黃城市合作體系。2023年9月,黃河流域“9+1”城市陸海聯動高質量發展合作會議在青島舉行。根據會上發布的合作倡議,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和青島將共筑沿黃陸海通道、共建重大開放平臺、共推產業合作聯動、共謀技術協同創新、共促人文互動交流、共推節約集約用水、共保聯治生態環境,構建黃河流域“9+1”城市發展新格局,以合作共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攜手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走深向實。
為保障新一年《工作要點》落到實處,青島同步出臺了“重點項目、重大活動、重點合作事項”三張清單:突出水環境治理和服務高質量發展,將李村河(張村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排水管網改造、“齊魯號”上合經貿產業園等22個項目納入重點項目清單,項目總投資678.3億元;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聚焦數字化轉型、商貿對接、文體交流等領域,組織10項重大活動,實施16個重點合作事項,不斷深化與沿黃省(區)在生態保護、通關便利化、政務服務、人才、醫療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讓互動更加密集,讓合作再深一步,讓落地更具實效。在恢宏壯闊的“黃河故事”里,青島正在奮力書寫凸顯城市特色的新篇章。(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